一、慢性支氣管炎(咳嗽、喘證)
1、中醫病機:外邪侵襲,肺臟虛弱,脾虛生痰,腎氣虛衰;
2、表現:咳嗽、咯痰、喘息或氣促。發作時有廣泛濕啰音和哮鳴音。長期發復→肺氣腫;每年發病累計3個月并連續2年或以上。
3、分期:頒發發作期,慢性遷延期,臨床緩解期;
4、西醫治療,急性發作期首要治療是――控制感染→β內酰胺類,大環內酯類,喹諾酮類;
5、中醫治療
風寒犯肺――三拗湯加減;風熱犯肺――麻杏石甘湯加減;痰濁阻肺――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痰熱郁肺――桑白皮湯;寒飲伏肺――小青龍湯;肺氣虛――補肺湯;肺脾氣虛――玉屏風散合六君子湯;肺腎陰虛――沙參麥冬湯合六味地黃丸。
二、支氣管哮喘(哮病)
1、發病機制:
(1)體液和細胞免疫共同介導;
(2)氣道慢性炎癥――哮喘的本質;
(3)氣道高反應性――共同病理生理特征;
(4)膽堿能神經功能亢進。
2、中醫病機
宿根――宿痰伏肺;
病變臟腑:病位在肺,與脾、腎、肝、心密切相關。
3、表現
特征:發作性伴有哮鳴音的呼氣性呼吸困難;
持續狀態:哮喘持續24小時;
發作時X線:可見兩肺透光度增加;
4、西醫治療
(1)β2受體激動劑――首選,沙丁胺醇,特布他林;丙卡特羅,沙美特羅,福莫特羅;
(2)茶堿類(氨茶堿)――抑制磷酸二酯酶,提高平滑肌細胞內的cAMP濃度,具有氣道纖毛清除功能、抗炎和免疫調節;
(3)抗膽堿藥――阻斷氣道平滑肌上M膽堿受體;
(4)激素――抑制炎癥細胞趨化、細胞因子的生成、炎生介質的釋放,減少組胺的形成。
5、中醫治療
寒哮――射干麻黃湯;熱哮――定喘湯;肺虛――玉屏風散;脾虛――六君子湯;腎虛-腎氣丸或七味都氣丸。
編輯推薦: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