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樂療法能提高人的生存質量,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在康復醫學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應用在那些對音樂較愛好或擅長的病人,因為他們對音樂敏感,易產生共鳴。
一、音樂對人體的身心健康有益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1)對人體生理功能的影響:音樂能通過大腦邊緣系統調節軀體運動及自主神經、大腦皮質功能,并刺激網狀結構提高或降低中樞神經系統的活動水平,對人體產生良好的影響。
2)提供一個發泄情緒的方式:現代醫學明確指出,人的心理因素在疾病的發生發展中起著很大的作用。如情緒的過分壓抑,是許多疾病發生的主要原因。心理因素與癌癥發生有著內在必然聯系。保持情緒平衡的一個有效方法就是表現出來,音樂就能滿足人的這一需要,為人提供一個情緒發泄的方式,能影響人的情緒,使其平靜下來。
3)交流情感:疾病使人與外界的交流出現障礙。而通過音樂使人產生豐富的聯想及表現情感,達到改善與外界交流的目的。音樂也是現實和非現實、意識和無意識之間的一條橋梁。通過想象,平衡及滿足人的情感,達到治療作用。
4)音樂是一種物理能量:音樂是一種聲音,聲音是聲波的振動,是一種物理能量,一定聲波的振動,作用于體內各個系統發生同步的和諧共振,產生一種類似細胞按摩的作用,使其產生興奮和抑制,從而達到降壓、鎮痛的目的。
二、音樂治療的方法有主動性、被動性和綜合性。
1)主動性音樂治療是通過患者自身的唱歌、跳舞或演奏來調節情緒,逐步建立適應外界的能力。
2)被動性音樂治療是讓患者感受音樂。在欣賞音樂的過程中通過音樂的旋律、節奏和聲、音色等因素影響人的神經系統,達到治療作用,主要被用于精神及心身疾病的治療。被動性音樂治療較適合于癌癥患者的需要。但在音樂的選擇上要格外注意。應選擇內容健康、節奏明朗、旋律優美、聲音和諧的音樂。還要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癥應用,不但要考慮患者的個性、職業、修養等因素,還應考慮患者的情緒狀態,所選擇的曲子應適應患者的情緒。一般古典音樂、浪漫音樂及一些民歌對人有益;而節奏快、興奮的曲子就不能用于焦慮及高血壓的病人;同樣較傷感的音樂也不能用于抑郁、悲傷的病人。
3)綜合性音樂治療將音樂與其他方法相結合,如國內的音樂導引氣功療法;音樂電療法;國外的音樂心理療法等。音樂治療對眾多的心身疾病均有效,綜合各方面研究結果發現,采用聽放松性音樂的方法,對癌癥患者在整個的治療、康復中起著有效的輔助調節作用。
三、根據治療功效列出一些音樂節目,供作參考。
1)抗焦慮、制怒類:《春風楊柳》、《江南好》、《同舟共濟》、《星期六的晚上》、《化蝶》。
2)抗抑郁、振奮精神類:《祝您快樂》、《春天來了》、《心花怒放》、《喜洋洋》、《命運交響曲》、《祝您幸福》、《藍色狂想曲》。
3)治療失眠、多夢類:《夢幻》、《搖籃曲》、《綠色小夜曲》、《醉夜》、《大海一樣的深情》、《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
4)增強食欲類:《餐桌音樂》、《歡樂舞曲》、《北國之春》、《花好月圓》、《花謠》。
5)解除疲勞類:《假日的沙灘》、《矯健的步伐》、《錦上添花》。聆聽音樂時應全身心投入,從音樂中尋求感受。每次時間在30——60分鐘為宜,音量不要過大,經常更換曲目,以增加注意力和興趣,避免疲勞和厭倦情緒。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