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護理診斷/ 問題
(1) 清理呼吸道低效:與呼吸道分泌物增多及呼吸道排痰功能差有關。
(2) 氣體交換受損:與肺部炎癥造成的通氣和換氣障礙有關。
(3) 體溫升高:與肺部感染有關。
(4) 營養失調,低于機體需要量:與消化道功能紊亂引起攝入不足有關。
(5) 潛在并發癥:心力衰竭。
(6) 潛在并發癥:膿胸、膿氣胸、肺大泡、肺膿腫。
(7) 知識缺乏:患兒家長缺乏有關小兒肺炎的護理和預防知識。
2.護理措施
(1) 清理呼吸道: ① 保持室內適當的溫度和濕度,鼓勵患兒多飲水。 ② 經常幫助患兒翻身變換體位,同時輕輕叩擊其胸部或背部,以利分泌物排出和防止分泌物墜積。 病情允許的情況下可進行體位引流。 ③ 給予超聲霧化吸入以稀釋痰液利于咳出。 亦可按醫囑加入藥物。 ④ 吸痰: 上述方法效果欠佳者可考慮用吸痰器吸出痰液。 ⑤ 按醫囑給抗生素,控制感染是減少痰液的關鍵措施,亦可給祛痰藥物。
(2) 氣體交換受損的護理: ① 置患兒于有利肺擴張的體位,如半臥位或高枕臥位。 盡量避免患兒哭鬧,減少氧的消耗。 經常變換體位或抱起患兒,監測脈搏、呼吸,觀察患兒有無呼吸困難、發紺、煩躁及其變化。 ② 及時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暢。 ③ 按醫囑給氧:嬰幼兒可用面罩法吸氧,年長兒可用鼻導管法。 濕化瓶內盛蒸餾水用以濕潤氧氣,重癥肺炎缺氧嚴重者應用面罩加壓法。 ④ 及時處理腹脹:可用中藥或松節油熱敷腹部、肛管排氣或針灸天樞、神厥等穴。 若是低鉀血癥引起者可按醫囑補充氯化鉀。 中毒性腸麻痹所致應禁食、胃腸減壓,按醫囑給新斯的明以促進腸蠕動,消除腹脹,緩解呼吸困難。 ⑤ 按醫囑給予抗感染藥物消除肺部炎癥,促進氣體交換,并觀察藥物療效。
(3) 體溫升高的護理:觀察患兒體溫,定時測體溫必要時給予對癥護理。
(4) 營養失調: ① 因肺炎患兒高熱使消化液分泌減少,細菌毒素、缺氧使腸蠕動減弱及功能紊亂,造成食欲下降、嘔吐、腹瀉導致營養不足,應及時補充。 盡量鼓勵患兒多進食,可少食多餐。 對嬰兒可延長喂哺時間,喂哺過程中可暫停治療給以休息,人工喂養者選用開孔大小合適的乳頭喂養,幼兒應給高蛋白、高熱量、高維生素的清淡流質或半流質飲食,每次進食不宜過飽,進食時避免服藥和治療操作,以免不良刺激影響進食。 進食后置患兒頭肩抬高臥位以免影響呼吸。 ② 呼吸困難較重者,喂哺同時給予吸氧,改善缺氧有利進食。 進食確有困難者可按醫囑靜脈補充營養,并做好相應護理。
(5) 預防心力衰竭的護理: ① 讓患兒采取半臥位休息,并保持安靜。 因患兒煩躁不安既加重心臟負擔又增加機體氧的消耗,使病情加重而誘發心力衰竭。 使小兒安靜,多給患兒安撫。 ② 控制輸液速度,滴速應控制在每小時 5ML/KG。 ③ 密切觀察病情,若出現心力衰竭的表現如呼吸加快、心率突然加速、肝臟短時間內迅速增大、心音低鈍、頸靜脈怒張等,及時通知醫生,并按心力衰竭進行護理。
(6) 預防膿胸(或膿氣胸、肺大泡、肺膿腫)的護理:密切觀察病情,若發現以下情況,應及時報告醫生。 ① 發熱持續不退或退而復升,中毒癥狀加重,呼吸困難,頻繁咳嗽,咳出大量膿性痰多提示可能并發了肺膿腫;② 若突然病情加重,出現劇烈咳嗽、呼吸困難、胸痛、發紺、脈率加快、煩躁不安、患側呼吸運動受限等,應考慮并發膿胸或膿氣胸的可能。
(7) 健康教育: ① 向患兒家長介紹患兒病情及轉歸,解釋藥物的作用和療程,指導家長協助觀察病情,發現異常及時報告。 對年長兒童說明住院和注射等治療對疾病痊愈的重要性,使與醫護人員合作。 ② 講解肺炎的護理要點,如保持患兒正確、舒適的體位,經常變換體位。 咳嗽時協助拍背,喂養時少食多餐。 避免嗆咳,讓患兒保持安靜,減少氧的消耗及防止心臟負擔加重。 ③ 囑咐家長出院后給患兒增加營養,注意體格鍛煉,多曬太陽,戶外活動,增強抗病能力,避免到人多的公共場所,注意隨時增減衣服,防止上呼吸道感染,預防肺炎的發生。 指導家長積極治療佝僂病、先天性心臟病等以減少肺炎的發生,定期進行健康檢查及預防接種。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