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1年護士資格考試復習知識點匯總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的典型臨床表現特點
典型的臨床表現為驚厥、手足抽搐、喉痙攣發作,常伴有煩躁、睡眠不安、易驚、夜啼、多汗等癥狀。
1.驚厥:
驚厥發作多見于嬰兒。
表現為突然發生兩眼上翻,面肌抽動,四肢抽動,神志不清。發作時間持續數秒至數分鐘,發作時間持續久者可有發紺。
發作停止后意識恢復。
一般不發熱。
發作輕時僅有短暫的眼球上躥和面肌抽動,神志仍清。
2.手足抽搐:
手足抽搐多見于較大的嬰兒、幼兒和年長兒童。表現為突然發生手足肌肉痙攣成弓狀,手腕屈曲,手指僵直,拇指內收貼緊掌心,踝關節僵直,足趾彎曲向下,發作停止后活動自如。
3.喉痙攣:
喉痙攣主要見于嬰兒。表現為喉部肌肉、聲門突發痙攣,出現呼吸困難,吸氣時喉鳴。嚴重者可發生窒息而死亡。
臨床治療原則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治療原則-新生兒首選苯巴比妥鈉。
1.急救處理:
吸氧,保證呼吸道通暢;控制驚厥與喉痙攣,可用10%水合氯醛每次40~50mg/kg,保留灌腸;或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內或靜脈注射。
2.鈣劑治療:
常用10%葡萄糖酸鈣5~10ml,以10%葡萄糖液稀釋1~3倍后緩慢推注(10分鐘以上)或滴注,驚厥反復發作時可每日注射2~3次。
3.維生素D治療:
癥狀控制后按維生素D缺乏性佝僂病補充維生素D,使鈣磷代謝恢復正常。
護理注意事項
1.控制驚厥、喉痙攣:
遵醫囑立即使用鎮靜藥、鈣劑。靜脈注射鈣劑時需緩慢推注(10分鐘以上)或滴注,以免因血鈣驟升,發生嘔吐甚至心跳驟停;避免藥液外滲,以免造成局部壞死。
2.防止窒息:
密切觀察驚厥、喉痙攣的發作情況,做好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的術前準備。
一旦發現癥狀應及時吸氧,喉痙攣者需立即將舌頭拉出口外,同時將患兒頭偏向一側,清除口、鼻分泌物,保持呼吸道通暢,避免吸入窒息;對已出牙的患兒,應在上、下門齒間放置牙墊,避免舌被咬傷,必要時行氣管插管或氣管切開。
了解2020護考證書領取
相關推薦:
護士資格成績查詢時間 ※ 執業護士合格標準 ※ 證書領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