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好一:明確處方外流路徑
本月開始,《零售藥店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正式實施。該辦法提到,“ 定點零售藥店可憑定點醫療機構開具的電子外配處方銷售藥品”,進一步明確了處方外流的路徑。而這一辦法發布后,上市連鎖藥店連續兩天全線飄紅。
據了解,截至2019年底,全國定點零售藥店38.9萬家。2019年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在藥店購藥支出2029億元,占當期個人賬戶支出的43%,是定點零售藥店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
要知道,根據監測數據,2019年全國藥店零售終端銷售規模為4008億元(按零售價計算)。而在零售藥店的醫保支出有2029億元,一半以上來自醫保支出。換句話說,醫保政策如確定了處方外流路徑,也就是明確了藥店收入來源。
利好二:醫保藥店審批放開
一方面,《零售藥店醫療保障定點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處方外流路徑,另一方面該辦法還明確了審批流程及要求。該辦法充分體現了“放管服”精神,對于符合條件的零售藥店可以通過申請簽訂醫保協議納入醫保定點管理,并明確了協議簽訂的基本條件和流程。換句話說,不論你是誰,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申請醫保定點。
從文件來看,準入門檻、條件及評估等都十分明確,按照統一要求,執行統一規定,零售藥店申請醫保定點只需對號入座即可。
利好三:一證準營時代到來
此前,上海藥店“一證一業”改革,國務院批復談到,2022年底前在上海市浦東新區開展“一業一證”改革試點,率先建立行業綜合許可制度,實現“一帽牽頭、一鍵導航、一單告知、一表申請、一標核準、一證準營”,深入推進政務服務“一網通辦”,持續提升政務服務水平。據了解,上海首批選擇31個行業納入“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其中就涉及零售藥店。
除上海外,目前山東、陜西、江蘇等地已開始落實,一證準營時代將全面到來,以后開藥店將越來越簡單。
去年4月30日,山東省發布的《山東省加快流程再造推進“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就明確,在部分市縣對餐飲、便利店、藥店等20個行業試點“一業一證”改革,將一個行業多個許可證件,合并為一張載明相關行政許可信息的行業綜合許可證。
同年陜西西安也印發了《關于探索開展藥品零售行業“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工作的意見》,率先在碑林區、國際港務區開展藥品零售行業“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工作。
利好四:開藥店成本越來越低
精簡證件,簡化流程,節省時間……藥品零售行業的“一證一業”改革帶來的影響就是為企業節省成本。
以山東省為例,在發布“一業一證”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后,其又發布了《關于抓好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工作的十條措施》。其中,措施第九條談到,要擴大“一業一證”改革。2020年6月底前全面實施“一業一證”改革,線上線下并行辦理,實現“一證準營”。將企業開辦環節由5個壓縮為2個、辦結時間由3個工作日壓減為1個工作日,實行印章刻制、發票及稅控設備領取、證章寄遞“三免費”。
以河南鄭州為例,鄭州市“關于優化市場監管營商環境若干措施”談到,下放權限,壓縮時間,推進企業準入準營高效率。實行企業名稱“誰登記、誰核準”,市級無需二次審核。簡單理解就是——開辦藥店、醫療器械店,只需一次提交申請,便可辦完所有登記審批許可手續,開店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