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做血液氣體分析的血標本采集后應密封放置于E
A.清潔試管中
B.草酸鉀抗凝試管中
C.無菌試管中
D.枸緣酸鈉試管中
E.肝素抗凝注射器試管中
72.患者男,39歲,吸煙15年,有哮喘家族史,某日與鄰居爭吵后急性哮喘發作,呼吸困難,根據羅伊的適應模式,該患者面臨的主要刺激是A
A.情緒變化
B.氣溫變化
C.缺氧
D.吸煙史
E.家族遺傳史
73.庫存血在4℃的環境內可保存E
A.24h
B.48h
C.72h
D.1周
E.2—3周
74.南丁格爾指出:“護理使千差萬別的病人都能達到治療康復的最佳身心狀態,這本身就是一項最精致的藝術”,其理論思想是B
A護理是助人的活動
B護理是科學與藝術的結合
C照顧是護理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題
D護理是一門專業,一門技術
E護理是一個過程,其方法是護理程序
解析:護理的內涵:1.護理是科學和藝術的結合:護理是在科學指導下進行的活動,其科學指導來源于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護理工作又是充滿創造性的藝術。由于護理服務對象的千差萬別,其健康問題、需要等各不相同,因此要求護士必須尊重病人的獨特性,靈活地應用科學知識,因人而異地分析和解決病人問題,滿足其需要。正如護理鼻祖南丁格爾指出:“護理使千差萬別的病人都能達到治療和康復需要的最佳身心狀態,這本身就是一項最精細的藝術。”2.護理是助人的活動:護士和病人的關系首先是一種幫助與被幫助的關系,這就要求護理人員以自己特有的專業知識、技能與技巧提供幫助與服務,滿足其特定的需求,與服務對象建立起良好的幫助性關系,達到恢復、維持和增進人們健康的目的。3.照顧是護理的核心 照顧是護理的核心和永恒的主題。4.護理是一個過程,其方法是護理程序:護理活動是一個過程,這個過程由一系列有序的步驟組成。包括評估、診斷、計劃、實施和評價。護理程序使護士有針對性地收集病人資料,分析病人問題,提出個性化解決方案,從而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治療和護理的風險,故它是一種科學地解決問題的方法,其明確目的就是解決病人的健康問題。5.護理是一門專業:20世紀50年代以后,國外護理界在完善護理教育體制、開發護理理論模式、提高護理科研水平、完善專業團體功能等方面作出了諸多努力,護理逐漸由一門職業發展成為一門專業。
75.患者女,68歲,長期臥床。5天未排便。醫囑予甘油栓通便,下列操作錯誤的是B
A.患者取側臥位,膝部彎曲
B.囑患者屏氣,盡量放松
C.置入后保持側臥位15分鐘
D.將栓劑沿直腸壁朝臍部方向送入6-7cm
E.若栓劑滑脫出肛門外,應予重新插入
解析:直腸栓劑給藥技巧:(1)用藥前準備:使用前盡量排空大小便,并清洗肛門內外! (2)在栓劑的頂端蘸少許凡士林、植物油或潤滑油起潤滑作用。(3)體位:協助患者取側臥位,雙膝彎曲,暴露肛門。(4)囑患者張口深呼吸,盡量放松,使肛門括約肌松弛。將栓劑輕輕插入肛門,并用戴上指套或手套的手指將栓劑沿直腸壁朝臍部方向送入6~7cm!(5)置人栓劑后,保持側臥姿勢15分鐘,以防栓劑滑脫或融化后滲出肛門外。若栓劑滑脫出肛門外,應重新插入,以確保用藥效果。(6)栓劑必須插至肛門括約肌以上,并確定栓劑靠在直腸黏膜上,若插入糞塊則不起作用。(7)栓劑應避免擠壓,并儲存于陰涼處,夏季則應放在冰箱內。
76-77題共用題干
患者男,56歲。胃癌術后三個月;颊叱霈F背部疼痛;顒訒r加重,不能忍受,要求用鎮痛劑
76.該患者疼痛級別屬于C
A.0級
B.1級
C.2級
D.3級
E.4級
解析:世界衛生組織(WHO)對疼痛程度的分級:0級:無疼痛。1級(輕度疼痛):有疼痛感但不嚴重,可忍受,睡眠不受影響。2級(中度疼痛):疼痛明顯,不能忍受,睡眠受干擾,要求用鎮痛藥。3級(重度疼痛):疼痛劇烈,不能忍受,睡眠嚴重受干擾,需要用鎮痛藥?圩盅,選C。
77.該患者患者護理措施錯誤的是E
A.松弛術
B.心理護理
C.針灸治療
D.適度活動
E.給予麻醉性止痛藥物
解析:WHO建議的三階梯止痛療法:①第一階段:適用于輕度疼痛病人。可選用非阿片類、解熱鎮痛類、抗炎類藥物,如布洛芬、阿司匹林、對乙酰氨基酚等。②第二階段:適用于中度疼痛病人。使用非阿片類藥物止痛無效時,可選用弱阿片類藥物,如可待因、氨酚待因、曲馬朵等。③第三階段:適用于重度疼痛和劇烈性癌痛病人。可選用強阿片類藥物,如嗎啡、哌替啶、美沙酮等。
78-79題共用題干
患者女,16歲。急性闌尾炎住院治療,臨近中考,因擔心住院影響復習和考試,憂心忡忡,不能安心休養,不利于身體康復。
78.此時該患者出現了角色適應中的B
A.角色行為缺如
B.角色行為沖突
C.角色行為退化
D.角色行為減退
E.角色行為紊亂
解析:1.角色行為缺如 指病人沒有進入病人角色,不承認自己是病人,不能很好地配合醫療和護理。常發生于由健康角色轉向病人角色及疾病突然加重或惡化時。病人自我感覺良好,或認為醫生的診斷錯誤,不但不休息,反而增加活動量,或采取等待觀望的態度,認為癥狀并未嚴重到需治療的程度。這也是病人的一種心理防御表現。2.角色行為沖突 指病人在適應病人角色過程中,與其患病前的各種角色發生心理沖突而引起行為的不協調。常發生于由健康角色轉向病人角色時。病人常表現為煩躁不安、茫然或悲傷,是一種視疾病為挫折的心理表現。如正在學習的學生,因擔心患病影響學習而出現沮喪、焦慮,不能安靜休息,造成病人角色與學生角色的沖突。3.角色行為強化 指病人安于病人角色,對自我能力表示懷疑,產生退縮和依賴心理;另外,患病也使病人免除了其原來的社會責任,常發生于由病人角色轉向社會角色時,病人常表現為依賴性增強,對承擔其他角色感到恐懼不安,或借生病而逃避某些責任、獲得某些權利等。4.角色行為消退 指病人適應病人角色后,由于某種原因,又重新承擔起本應免除的社會角色的責任而放棄病人角色。如一位尚需繼續醫治的母親由于孩子需要照顧而毅然出院,擔負起照顧孩子的責任。
79.目前影響該患者角色適應的主要因素是
A.醫院制度
B.疾病的性質
C.癥狀的可見性
D.疾病的嚴重程度
E.患者的社會特征
解析:1.疾病的性質和嚴重程度影響病人角色的適應。2.癥狀的可見性:癥狀可見與否影響著病人的就醫與角色適應。對于明顯的癥狀如外傷出血等,人們比較容易去就醫并很快承擔病人角色;相反,對于不顯著的癥狀如食欲減退等,人們則不去關心和重視,不易進入病人角色。3.醫院規則:由于院規對病人是一種約束,病人常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凡事聽命于醫護人員,不能廣泛與外界接觸,這些都會影響病人角色的適應。4.病人的社會特征:病人的年齡、性別、性格、文化程度、生活習慣、工作環境、家庭經濟狀況等影響著病人角色的適應。病人與家屬、親友、同事、同室病友、醫護人員之間的關系同樣影響著病人角色的適應。
80-81題共用題干
患者男,28歲。因足底外傷,繼而發熱、驚厥、牙關緊閉呈苦笑面容入院。診斷為破傷風
80.該患者應采取的隔離種類為A
A.接觸隔離
B.呼吸道隔離
C.腸道隔離
D.保護性隔離
E.昆蟲隔離
解析:破傷風、炭疽、丹毒等常需解除隔離。
衛生資格視頻題庫【手機題庫下載】丨微信搜索"考試吧衛生資格"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