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氣管-支氣管炎是由感染、物理、化學刺激或過敏引起的氣管-支氣管粘膜的急性炎癥。臨床主要癥狀有咳嗽和咳痰。常見于寒冷季節或氣候突變時節。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遷延而來。
[病因和發病機制]
一、感染
可以由病毒、細菌直接感染,也可因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病毒或細菌蔓延引起本病。常見致病細菌為流感嗜血桿菌、肺炎球菌、鏈球菌、葡萄球菌等。奴卡菌感染有所增加。常常在病毒感染的基礎上繼發細菌感染,在機體氣管-支氣管功能受損時發病。
二、物理、化學因素
過冷空氣、粉塵、刺激性氣體或煙霧(如二氧化碳、二氧化氮、氨氣、氯氣等)的吸入,對氣管-支氣管粘膜急性刺激等亦可引起。
三、過敏反應
常見的致病原包括花粉、有機粉塵、真菌孢子等的吸入;鉤蟲、蛔蟲的幼蟲在肺移行;或對細菌蛋白質的過敏,引起氣管-支氣管的過敏炎癥的反應,亦可導致本病。
[病理]
氣管、支氣管粘膜充血、水腫、纖毛細胞損傷脫落,粘膜腺體肥大,分泌物增加,并有淋巴細胞和中性粒細胞浸潤。若細菌感染,分泌物可呈粘液膿性。炎癥消退后粘膜的結構和功能可恢復正常。
[臨床表現]
起病較急,常先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癥狀。當炎癥累及氣管、支氣管粘膜,則出現咳嗽、咳痰,先為干咳或少量粘液性痰,后可轉為粘液膿性,痰量增多,咳嗽加劇,偶可痰中帶血。如支氣管發生痙攣,可出現程度不等的氣促,伴胸骨后發緊感。體檢兩肺呼吸音粗糙,可有散在干、濕性落啰音,啰音部位常不固定,咳痰后可減少或消失。全身癥狀一般較輕,可有發熱,38℃左右,多于3-5d降至正常。咳嗽和咳痰可延續2-3周才消失,如遷延不愈,日久可演變為慢性支氣管炎。
白細胞計數和分類多無明顯改變。細菌性感染較重時白細胞計數可增高。痰涂片或培養可發現致病菌。X線胸片檢查大多數正常或肺紋理增粗。
[診斷和鑒別診斷]
根據病史、咳嗽和咳痰等呼吸道癥狀以及兩肺散在干、濕性啰音等體征,結合血象和X線胸片檢查,可作臨床診斷,進行病毒和細菌檢查,可確定病因診斷。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