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年腎內科學主治醫師考試輔導匯總
簡介
本病又稱彌漫性體血管角質瘤(angrakeratomacorporis diffusum universal法布里病)或糖鞘脂類沉積癥(glycosphingolipidosis)。為性連隱性遺傳先天性糖鞘磷脂代謝異常病,男性半合子呈完全表現型,女性雜合子表現輕微或無癥狀。本病為α-半乳糖苷酶A缺乏引起糖鞘脂代謝障礙,致使;拾彼峒褐擒赵诮M織中積聚而發病。病變基因位于X染色體長臂中q的X921X924之間。
多數于10歲前起病。有四肢疼痛、感覺異常和少汗等表現。皮膚最初為毛細血管擴張,隨年齡增長而增多,擴大、呈單個或節狀紅黑色皮損,壓之不褪色,較大皮疹可有過度角化。好發部位為軀干下部、臂、股、髖部及會陰處,常兩側對稱,成簇出現。有時毛細血管擴張僅發生于內臟,出現缺血性心臟病及其他內臟器官損害,如腹痛等。眼部出現結膜、視網膜血管彎曲擴張、角膜混濁。腎臟累及表現為高血壓、血尿、輕度蛋白尿和脂肪尿以及各種腎小管功能障礙,如濃縮稀釋功能、酸化功能等。男性半合子常在10~40歲時出現氮質血癥,女性雜合子則表現各異,可為輕型和非進行型。B型和AB型者起病早且較嚴重。
發病原因
本病為性連鎖顯性遺傳疾病,致病基因定位于X染色體,長臂中段Xq21至Xq24因此,半合子男性病情重,而雜合子女性病情表現多樣多數輕度異常,(如僅有角膜環生狀混濁)甚至無癥狀,少數重如男性該基因突變導致α-半乳糖苷酶A(一種溶酶體水解酶)缺乏,使終端α-半乳糖殘基不能從中性糖鞘脂(neutralglycosphingolipid)分子上解離而使如此的中性糖鞘脂主要為酰基鞘氨醇三己糖苷(ceramidetrihexoside)也有較少的酰基鞘氨醇三己糖苷沉積,至體內各器官致病。臨床發現B型或AB血型的Fabry,病患者常發病早病情重,這是因為這兩種血型人群還具有另外兩
法布里病--影像個糖鞘脂——B和B1糖鞘脂當α-半乳糖苷酶A缺乏時,它們亦不能解離掉分子終端的α-半乳糖殘基,該B及B1糖鞘脂也一同沉積至器官組織。由于B或AB血型患者比O或A血型患者有更多的糖鞘脂沉積,故病情重。
1967年Brady等闡明了該病的生物化學缺陷。他們認為溶酶體酶;拾贝技喝擒彰富钚匀毕輰е铝松窠洶贝挤纸獯x減低從而導致細胞內神經氨醇半乳糖苷;拾贝嫉某练e。上述細胞內沉積物a末端連接一個半乳糖苷殘基。由于人們對這一特異酶缺陷的認識,現在可以準確地診斷半合子的男性,并可以辨認雜合子女性攜帶者以及在宮內受到影響的胎兒。
現已明確法布里病是一種X連鎖遺傳的疾病,缺陷基因位于X染色體長臂上。半合子中該基因的外顯率很高酶缺陷的臨床表現既有家族內也有家族間變異α-半乳糖苷酶的整個基因組序列都已被破譯而且可以得到足夠長度的cD-NA不同家族分子排列不同,存在著外顯子突變、基因重排和堿基對缺失受影響的半合子男性表現出多系統臨床表現,雜合子的女性則有著不同的臨床表現,也可無癥狀但可找到脂質貯積的證據。
本病最常見于白種人也見于亞洲人,而西班牙人、葡萄牙人及黑人發生率只有1/4萬幾乎所有患者都為正常核型,只有一例患者組型為47,XYY本病男性發病及病情較女性重;發病年齡在兒童后期到青少年早期存活期在50歲左右,女性攜帶者可存活至70歲。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