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病因 |
第 2 頁:臨床表現 |
第 3 頁:檢查與診斷 |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是源于表皮正常黑素細胞或原有痣細胞的一種惡性腫瘤,雖較皮膚癌少見,但惡性程度高,進展迅速,病情險惡,預后極差。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病可能和痣細胞痣惡變、紫外線輻射、種族、遺傳、外傷與刺激、病毒感染以及免疫反應有關。
病因
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病因學尚未完全闡明。一些研究資料提示,其發生與下列因素有關:
1.痣細胞痣惡變
以往多認為皮膚惡性黑色素瘤來源于痣細胞痣特別是交界痣的惡變。現在認為皮膚惡性黑色素瘤雖與痣細胞痣有關,但非完全如此。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細胞來源于皮內型真皮內痣細胞而非所謂交界型痣細胞。據統計,發生于軀干或四肢(掌、跖除外)的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為35%~50%,與原先皮內型真皮內痣細胞有關。無疑原發性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可起源于表皮中原有的黑素細胞和某些原已存在的先天性(常為大的,如先天性巨痣)和后天性皮內型痣細胞痣。但約1/3皮膚惡性黑色素瘤患者無痣細胞痣史,再者,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好發于面和頭皮等曝光部位。這不是痣細胞痣的好發部位。掌、跖部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大多與痣細胞痣無關。因此,有人認為皮膚惡性黑色素瘤不完全與痣細胞痣有關。但任何痣包括色素性皮損,當突然發生增長加速,色素增深或變淺,周圍出現不規則的色素暈,或色素脫失暈,發癢、刺痛、表面出現鱗屑、分泌、結痂、破潰、出血、脫毛,近旁出現衛星結節,或出現不明原因的區域淋巴結增大時,都應考慮是開始惡變的指征,需要嚴加注意。
2.紫外線輻射
反復照射290~320nm波長的紫外線不僅可導致黑素細胞數量的增加,且可引起其質的變化。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的發病率與陽光特別是紫外線的照射有關。有人認為惡性雀斑樣痣型皮膚惡性黑色素瘤與陽光的直接照射有關,非曝光部位的結節型皮膚惡性黑色素瘤則可能因日光作用,曝光區皮膚釋放一種物質進入血中(日光循環因子),作用于非曝光部位皮膚的黑色素細胞所致。
3.種族
白種人比有色人種的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發病率高。美國白種人的發病率每年可高達42/10萬,而黑種人每年僅為0.8/10萬。
4.遺傳
患者家族成員中易患該病。有報道同卵雙生患者。家族性患者的發病年齡較一般早10年左右。某些遺傳性皮膚病如著色性干皮病患者50%可發生該病。
5.外傷與刺激
該病常發生于頭皮、手掌、足底等經常遭受摩擦部位,不少年輕女性患者常有多年前“點痣”史。有人統計10%~60%患者有外傷史,包括壓傷、刺傷、鈍器傷、拔甲、燒傷或X線照射等。
6.病毒感染
有人在田鼠和人的皮膚惡性黑色素瘤細胞中發現病毒樣顆粒。
7.免疫反應
該病多見于老年人,隨年齡增長而發病率增加。另外,可有自行消退現象,說明該病的發生與患者機體免疫反應有一定關系。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