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相互作用的影響
藥物相互作用的影響如下:
1.藥物相互作用對藥效學影響使其作用相加或增加療效的機制是:
1)作用不同的靶位,產生協同作用。
2)保護藥品免受破壞,從而增加療效。
3)促進吸收,增加療效。
4)延緩或降低抗藥性,以增加療效。
2.藥物相互作用,作用不同靶位,產生協同作用,舉例:
1)磺胺甲噁唑與甲氧芐啶,有協同抑菌或殺菌作用,磺胺藥和甲氧芐啶分別作用于二氫葉酸合成酶和二氫葉酸還原酶,使細菌的葉酸代謝收到雙重阻斷。
2)硫酸阿托品與膽堿酯酶復活劑聯用,產生互補作用,可減少阿托品用量和不良反應,提高治療有機磷中毒的療效。
3)甲氧氯普胺與硫酸鎂有協同利膽作用。
4)甲氧氯普胺與中樞抑制藥合用鎮靜作用增強。
5)普萘洛爾與美西律聯用,對室性早搏及室性心動過速有協同作用,但聯用時應酌減用量。
3.藥物相互作用,保護藥品免受破壞,從而增加療效,舉例:
1)亞胺培南制劑中加入西司他丁鈉,因亞胺培南可在腎臟中被腎肽酶破壞,而西司他丁鈉為腎肽酶抑制劑,它可以保護亞胺培南在腎臟中不受破壞,阻斷亞胺培南在腎臟的代謝,保證藥物的有效性。
2)β-內酰胺酶抑制劑與β-內酰胺類抗生素復方制劑聯合使用,因β-內酰胺酶抑制劑可以競爭和非競爭性抑制β-內酰胺酶,是青霉素、頭孢菌素免受開環破壞。
3)芐絲肼或卡比多巴與左旋多巴合用時,芐絲肼/卡比多巴為芳香氨基酸類脫羥酶抑制劑,可抑制外周左旋多巴脫羧轉化為多巴胺的過程,是循環中左旋多巴含量增高5-10倍,進入腦中的多巴胺量也隨之增多。當兩者合用時,可提高左旋多巴的血藥濃度,增加進入腦組織的量,延長其半衰期,并可減少左旋多巴的用量,降低外周性心血管系統的不良反應。
4.藥物相互作用,延緩或降低抗藥性,以增加療效,舉例:
1)抗瘧藥青蒿素可誘發抗藥性,與乙胺嘧啶、磺胺多辛聯合應用,可延緩抗藥性的產生。
2)磷霉素與β-內酰胺類、氨基糖苷類、大環內酯類、氟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具有相加或協同作用,并減少耐藥菌株的產生。
5.藥物相互作用,減少藥品不良反應,舉例:
1)阿托品與嗎啡合用,可減輕后者所引起的平滑肌痙攣而加強鎮痛作用。
2)普萘洛爾與硝酸酯類產生抗心絞痛的協同作用,并抵消或減少各自的不良反應。
3)普萘洛爾與硝苯地平聯用,可提高血壓療效,并對勞力性和不穩定型心絞痛有較好療效。
4)普萘洛爾與阿托品合用,可消除普萘洛爾所致的心動過緩,也可消除阿托品所致的心動過速。
6.藥物相互作用,敏感化作用,舉例:
1)排鉀利尿劑可使血漿鉀離子濃度降低,從而使心臟對強心苷藥敏感化,容易發生心律失常。
2)應用利血平或胍乙啶后,能導致腎上腺素受體發生類似去神經性超敏感現象,從而使具有直接作用的擬腎上腺素藥的升壓作用增強。
7.藥物相互作用,影響吸收,舉例:
1)復方抗酸藥與四環素同服時,因復方抗酸藥中通常含有Ca2+、Mg2+、Al3+、Bi3+,同服,可形成難溶性的配位化合物(絡合物),從而不利于吸收,影響療效。
2)阿托品、顛茄、丙胺太林等,可延緩胃排空,增加藥物的吸收。
3)甲氧氯普胺、多潘立酮等,可增加腸蠕動,從而減少藥物在腸道中滯留的時間,影響藥物的吸收。
8.影響藥物分布的重要因素有:
藥物與血漿蛋白結合率的大小是影響藥物在體內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