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練習題 |
第 2 頁:答案 |
一、A1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直腸溫度接近深部溫度,正常值為36.9~37.9℃,口腔溫度的正常值為36.7~37.7℃,腋窩溫度的正常值為36.0~37.4℃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體溫的正常生理變動 ①晝夜變動:一般清晨2至6時體溫最低,午后1至6時最高,每天波動不超過1℃;②性別差異:成年女子的體溫高于男性0.3℃,而且隨月經周期而發生變化,排卵前日最低;③年齡:兒童體溫較高,新生兒和老年人體溫較低;④肌肉活動、精神緊張和進食等情況也影響體溫。
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臨床上常用腋窩、口腔和直腸的溫度代表體溫。人腋窩溫度的正常值為36.0~37.4℃;口腔溫度的正常值為36.7~37.7℃;直腸溫度的正常值為36.9~37.9℃。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體溫一般是指機體深部的平均溫度。機體腋窩、口腔和直腸的溫度正常值,分別為36.0~37.4℃、36.7~37.7℃、36.9~37.9℃。體溫有晝夜變動,并受肌肉活動和精神緊張等因素的影響。女性體溫隨月經周期呈現規律性波動,排卵后基礎體溫升高。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晝夜變動:一般清晨2至6時體溫最低,午后1至6時最高,每天波動不超過1℃
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體溫的定義:一般所說的體溫是指身體深部的平均溫度。
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臨床上常用腋窩、口腔和直腸的溫度代表體溫。人腋窩溫度的正常值為36.0~37.4℃;口腔溫度的正常值為36.7~37.7℃;直腸溫度的正常值為36.9~37.9℃。
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臨床上常用腋窩、口腔和直腸的溫度代表體溫。人腋窩溫度的正常值為36.0~37.4℃;口腔溫度的正常值為36.7~37.7℃;直腸溫度的正常值為36.9~37.9℃。
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體溫調節中樞位于下丘腦。視前區-下丘腦前部(P0/AH)活動在體溫調節的中樞整合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1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調節體溫的重要中樞位于下丘腦。視前區-下丘腦前部(PO/AH)活動在體溫調節的中樞整合中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1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視前區-下丘腦前部存在著類似恒溫器的調定點,此調定點的高低決定著體溫水平。
1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甲狀腺激素是調節產熱活動的最重要體液因素,如果機體暴露于寒冷環境中幾周,甲狀腺分泌大量的甲狀腺激素,使代謝率增加20%~30%。
1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體溫中樞的調節作用:溫熱刺激使熱敏神經元放電頻率增加,呼吸加快,皮膚散熱過程加強;寒冷刺激使冷敏神經元放電頻率增加,導致寒戰、皮膚產熱過程增強。
1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肝臟是人體內代謝最旺盛的器官,產熱量最大。安靜時,肝臟血液的溫度比主動脈內血液的溫度高0.4~0.8℃
1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安靜時,肝臟是體內代謝最旺盛的器官,產熱量最大,是主要的產熱器官;運動時骨骼肌緊張性增強,產熱量增加40倍,成為主要產熱器官。
1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蒸發散熱:指機體通過體表水分的蒸發而散失體熱。在人的體溫條件下,蒸發1克水可使機體散發2.43千焦的熱量。當環境溫度升高到接近或高于皮膚溫度時,蒸發成為唯一有效的散熱形式。
二、B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臨床上常用腋窩、口腔和直腸的溫度代表體溫。人腋窩溫度的正常值為36.0~37.4℃;口腔溫度的正常值為36.7~37.7℃;直腸溫度的正常值為36.9~37.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臨床上常用腋窩、口腔和直腸的溫度代表體溫。人腋窩溫度的正常值為36.0~37.4℃;口腔溫度的正常值為36.7~37.7℃;直腸溫度的正常值為36.9~37.9℃。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高溫環境下的主要散熱方式是蒸發散熱,就是發汗。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臨床用冰袋給病人降溫屬于傳導散熱。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