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答案 |
一、A1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中白細胞數>5/HPF為鏡下膿尿。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泌尿系統自身疾病屬于非腎源性血尿。包括:泌尿系統各部位的炎癥、腫瘤、結核、結石、創傷、腎移植排異反應先天性畸形等。
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遵循尿沉渣檢查標準化要求:取尿10ml離心。
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正常形態的尿紅細胞具有末梢血涂片所見的紅細胞同樣的形態,雙面中央凹陷、圓盤狀,呈淡黃色。尿紅細胞呈現環形(炸面包圈樣)、棘形、鋸齒(皺縮)形、靶形、影形、口形、裂形、小型、球狀等異常形態稱為尿畸形紅細胞。可能為尿紅細胞通過病變的腎小球濾過膜時受到物理性損傷所致。
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1小時尿中有形成分計數成人女性紅細胞<40000/h。
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磷酸鈣結晶常見于弱堿性尿、中性尿有非結晶形、粒狀形、三棱形,排列成星狀或束狀。
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肌紅蛋白管型見于急性肌肉損傷引起的肌紅蛋白尿癥和急性腎功能衰竭等。
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透明管型參考值為0~1/LP,偶爾見于成人濃縮尿和激烈運動后的尿液標本中。
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管型內可見大小不等的折光很強的脂肪滴,當脂肪滴較大時,用偏振熒光顯微鏡檢查,可見“馬耳他十字”,脂肪滴較小時則互相重疊,用蘇丹Ⅲ染色染成橙紅色或紅色。
1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蠟樣管型為蠟燭樣淺灰色或淡黃色,直觀性強、質地厚、易折斷、有切跡或泡沫狀,較短而粗,一般略有彎曲,兩端常不整齊。
1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小吞噬細胞來自中性粒細胞、大吞噬細胞來自組織中單核細胞、大吞噬細胞為白細胞的2~3倍、尿中出現吞噬細胞提示泌尿道急性炎癥。
1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非腎小球源性血尿時,紅細胞形態大小多見正常,腎小球源性血尿時,紅細胞大小不一,體積可相差3~4倍,腎性血尿,異型紅細胞≥80%,非腎性血尿,異型紅細胞≤50%。
1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尾形上皮細胞多來自于腎盂,為中層移行上皮細胞,體積大小不一。
1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沉渣顯微鏡檢查是最重要參考方法。(1)直接鏡檢法:簡便但陽性率低,重復性差,易漏診。僅適用于急診有明顯混濁血尿、膿尿的檢查。(2)離心法:敏感陽性率高,但操作較繁瑣費時。國內外對臨床尿沉渣檢查方法,已制定了標準化操作程序。(3)定量尿沉渣計數板法:使尿沉渣檢查更符合標準化的要求。(4)染色法:有助于識別細胞、管型等。
1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鱗狀上皮細胞的胞體為尿上皮細胞中最大,形狀不規則,多邊多角,邊緣常卷褶;胞核很小,呈圓形或卵圓形,有時可有兩個以上小核,全角化者核更小或無核。為上皮細胞中胞核最小者。因此A選項的說法錯誤。
1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尿濃縮可提高尿蛋白的含量,鹽類增多,而尿酸化后又促進蛋白凝固、沉淀,由溶膠變為凝膠并進一步固化,致使尿流速減慢,促使腎小管遠端形成管型。管型形成的條件為:①高濃度尿蛋白和T-H蛋白。②尿液濃縮和腎小管內環境酸化。③有可交換使用的腎單位。
1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尿液中有2種吞噬細胞:小吞噬細胞,來自中性粒細胞;大吞噬細胞,來自組織中單核細胞,體積為白細胞的2~3倍。
1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胞質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規則,有時見出現數量不等的含鐵血黃素顆粒或脂肪小滴,此時又稱復粒細胞。
1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尿中的腎小管上皮細胞一旦增多,即提示腎小管病變。見于:急性腎小管腎炎、腎病綜合征、腎小管間質性炎癥,如腎小管上皮細胞成堆出現提示腎小管有壞死性病變。
20、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亮氨酸和酪氨酸的結晶為蛋白分解產物,可見于組織大量壞死的疾病,如:急性肝壞死、急性磷中毒、糖尿病性昏迷、白血病、傷寒等。
2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亮氨酸結晶呈淡黃色或褐色小球形或油滴狀,并有密集輻射狀條紋,折光性強,屬于病理性結晶。草酸鈣結晶、尿酸結晶、非結晶性尿酸鹽、磷酸鹽類結晶和尿酸銨結晶都屬于生理性結晶。
2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人尿中,可偶見1~2個白細胞/HP,每4~7個高倍視野可偶見1個紅細胞,透明管型的正常參考值為0~1/LP。出現顆粒管型多提示腎實質性病變,如急、慢性腎小球腎炎等。
2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急性腎小球腎炎的早期可見粗顆粒管型。
2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膽紅素管型:見于嚴重阻塞性黃疸患者,尿膽紅素試驗常強陽性,可伴亮氨酸和酪氨酸結晶。
2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尿蛋白質和T-H蛋白濃度增高:尿蛋白質和T-H蛋白,是形成管型的基礎物質。
2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出現寬大管型,見于重癥腎病、急性腎衰竭病人多尿早期、慢性腎炎晚期尿毒癥(表示預后不良,故又稱腎衰管型)。
2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尿沉渣鏡檢,檢查細胞,應觀察10個高倍視野,檢查管型,應觀察20個低倍視野,分別記錄每個視野的細胞和管型數,計算平均值報告。
二、B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透明管型一般呈規則圓柱體狀,但大小、長短很不一致。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脂肪管型由腎小管上皮細胞脂肪變性、崩解,大量的脂肪滴進入管型內而形成。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尿無寬大管型。出現寬大管型,見于重癥腎病、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多尿早期、慢性腎炎晚期尿毒癥(表示預后不良,故又稱腎衰管型)。
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低滲尿液中紅細胞的形態為膨脹,體積變大,不定形,無色。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高滲尿液中紅細胞的形態為皺縮,體積變小,星形或桑葚狀。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酸性尿液中紅細胞的形態為可存在一定時間,體積縮小。
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大圓上皮細胞:為表層移行上皮細胞,胞體較大,如果在器官充盈時脫落,則胞體較大,約為白細胞的4~5倍,多呈不規則圓形,核較小,常居中;如在器官收縮時脫落,則胞體較小,約為白細胞的2~3倍,形態較圓。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胞質中可有小空泡,分布不規則,有時見數量不等的含鐵血黃素顆粒或脂肪小滴,此時又稱復粒細胞。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尾形上皮細胞:多來自于腎盂,為中層移行上皮細胞,體積大小不一,常呈梨形、紡錘形或帶尾形,核較大,呈圓形或橢圓形。
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正常尿中無白細胞管型,出現白細胞管型提示腎實質有細菌感染性病變。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正常人尿中無粗顆粒管型。顆粒管型的出現和增多,提示腎臟有實質性病變。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正常尿中無脂肪管型。出現脂肪管型提示腎小管損傷、腎小管上皮細胞脂肪變性。可見于亞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小球腎炎、中毒性腎病等,尤多見于腎病綜合征。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