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答案 |
一、A1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維生素C結構中含有連二烯醇結構,使顯酸性,可與碳酸氫鈉或稀氫氧化鈉溶液作用生成3-烯醇鈉。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維生素C分子中的連二烯醇結構具有很強的還原性,易被氧化劑氧化生成去氫抗壞血酸。
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維生素C分子中含有兩個手性碳原子,故有四個光學異構體。其中L(+)-抗壞血酸括性最高,D(-)-異抗壞血酸活性僅為其20%,工業上將其作為食品抗氧劑。D(-)-抗壞血酸和L(+)-異抗壞血酸幾乎無活性。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本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無臭,味微苦,加熱升華,m.p.205℃~209℃(分解),易溶于水,微溶于乙醇,其10%水溶液pH為3.2,為酸性。
5、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維生素B6:臨床用于治療放射治療引起的惡心、妊娠嘔吐、異煙肼和肼苯噠唑等藥物引起的周圍神經炎、白細胞減少癥及痤瘡、脂溢性濕疹等。
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維生素C分子中存在連二烯醇結構,而呈酸性。C2位上羥基與羰基形成分子內氫鍵,故C2羥基的酸性(pKα11.57)弱于C3上的羥基酸性(pKa4.17)。
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既具有酸性又具有還原性的藥物是維生素C。
維生素C:
本品為白色結晶性粉末,易溶于水,水溶液顯酸性。
本品分子中有兩個手性碳原子,故有四個光學異構體,其中L(+)-抗壞血酸效力最強。
由于本品水溶液主要以烯醇式存在,C2上羥基與鄰位羰基形成氫鍵,C3位羥基酸性比C2位羥基強。本品水溶液久置色漸變微黃,是由于易被空氣中的氧氧化所致。氧化速度由pH和氧的濃度所決定,且受金屬離子催化。
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維生素B1在堿性條件下與氧化劑作用產生硫色素的反應稱為硫色素反應,可用于鑒別。
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維生素C在空氣、光線、溫度等的影響下,易自動氧化生成去氫維生素C,在一定條件下發生脫水,水解和脫羧反應而生成糠醛,以至聚合呈色。這是由于維生素C含有連二烯醇結構,具有較強的還原性,所以易被氧化。
1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將維生素B1在堿性條件下與氧化劑作用產生硫色素的反應稱為硫色素反應,可用于鑒別。
1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將維生素B1在堿性條件下與氧化劑作用產生硫色素的反應稱為硫色素反應,可用于鑒別。
硫色素反應為維生素B1的專屬鑒別反應。維生素B1在堿液中可被鐵氰化鉀氧化生成硫色素,色素轉溶于正丁醇(或異丁醇、異戊醇)中,顯現于酸中消失的藍色熒光。
1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維生素B12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惡性貧血;維生素B4用于防治白細胞減少癥,尤其適用于治療腫瘤化療或放療引起的白細胞減少癥;葉酸主要用于治療各種巨幼細胞貧血;蘆丁主要用于治療高血壓腦病和視網膜出血等癥。
1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維生素A酸為維生素A體內具有一定抗癌活性的代謝物。
1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維生素D3經在肝臟和腎臟兩次羥基化,被代謝為活性較強的1,25二羥基維生素D3后,才具有促進鈣、磷的吸收,幫助骨骼鈣化的作用。
1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維生素D3本身不具有生物活性,進入體內后,首先被肝臟內D-25羥化酶催化形成25-(OH)維生素D3,再經腎臟的1α-羥化酶催化形成1α,25-(OH)2維生素D3,即活性維生素D,才能發揮作用。
1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維生素C遇光易氧化,故應遮光、密封存儲
1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維生素A的側鏈上有四個雙鍵,理論上應有16個順反異構體,由于立體位阻的影響,只有少數位阻較小的異構體較穩定,維生素A最穩定的結構為全反式結構。
1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品本身不具有生物活性,進入體內后,首先被肝臟內D-25羥化酶催化形成25-(OH)維生素D3,再經腎臟的1α-羥化酶催化形成1α,25-(OH)2維生素D3,即活性維生素D,才能發揮作用。臨床上主要用于治療佝僂病、骨軟化病和老年性骨質疏松癥。
1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維生素按溶解度可分為水溶性維生素和脂溶性維生素。常用的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類(B1,B2,B6,B12等)、煙酸、煙酰胺、肌醇、葉酸及生物素(維生素H)等;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等。
2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常用的水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B類(B1,B2,B6,B12等)、煙酸、煙酰胺、肌醇、葉酸及生物素(維生素H)等;脂溶性維生素包括維生素A、D、E、K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