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兩種特殊類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①皰疹性咽峽炎:病原為柯薩奇A組病毒,好發于夏秋季。臨床表現為急起高熱、咽痛、流涎、厭食、嘔吐等。
②咽結合膜熱:病原為腺病毒3型和7型,常發生于春夏季。以發熱、咽炎、結膜炎為特征。
2.無論是成人還是小兒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均需要與過敏性鼻炎、流行性感冒、急性傳染病早期癥狀相鑒別,以免誤診。避免受涼和過度勞累,有助于降低易感性,是預防上呼吸道感染最好的方法。
3.急性支氣管炎常見于寒冷季節或氣候突變時,也可由急性上呼吸道感染遷延不愈所致。臨床癥狀主要為咳嗽、咳痰。
4.急性支氣管炎的治療原則:
①咳嗽無痰或少痰,可用鎮咳藥如右美沙芬;
②咳嗽有痰而不易咳出者可選用口服祛痰藥,如氨溴索;
③支氣管痙攣或氣道反應性高的患者可選用解痙平喘和抗過敏類藥物,如氨茶堿;
④有細菌感染時選用合適的抗生素。痰培養陽性,按致病菌及藥敏結果選用抗菌藥。
5.COPD體征
①視診:桶狀胸,呼吸變淺,頻率增快;
②觸診:雙側語音震顫減弱;
③叩診:肺部過清音,心濁音界縮小,肺下界和肝濁音界下降;
④聽診:兩肺呼吸音減弱,呼氣延長,部分患者可聞及干、濕啰音。
6.①診斷COPD最有價值、最敏感的指標:一秒率FEV1/FVC<0.70。
②判斷COPD病情輕重的指標:FEV1%占預計值。
③診斷COPD的必要條件是:吸入支氣管擴張藥后FEV1/FVC<0.70及FEV1<0.80預計值者。
7.支氣管哮喘急性發作治療原則:能吸入不口服,能口服不注射。
輕度——定時吸入糖皮質激素。不能控制口服β2受體激動劑;
中度——規則吸入糖皮質激素。可以口服或吸入β2受體激動劑;
重度——靜脈滴注糖皮質激素。持續吸入β2受體;
有2型呼衰(兩個指標不正常,二氧化碳潴留),——機械輔助通氣(呼吸機)。
8.緩解支氣管哮喘發作的首選藥物是支氣管擴張藥;控制支氣管哮喘最有效的藥物是糖皮質激素(不是最好的方法)的藥物;主要用于預防支氣管哮喘的藥物是色甘酸鈉。
9.急性支氣管炎的主要癥狀——咳嗽;
6月內嬰兒無熱性支氣管肺炎考慮——衣原體肺炎;
小兒支氣管肺炎膿胸的病原菌——葡萄球菌;
皰疹性咽峽炎——柯薩奇病毒A組;
小兒重癥肺炎腹脹明顯,腸鳴音消失——中毒性腸麻痹。
10.抗感染治療是肺炎治療的最主要環節。青壯年和無基礎疾病的社區獲得性肺炎病人,常用青霉素類、第一代頭孢菌素等,對耐藥肺炎鏈球菌可使用對呼吸系感染有特效的氟喹諾酮類(莫西沙星、吉米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老年人、有基礎疾病或需要住院的社區獲得性肺炎,常用氟喹諾酮類和第二、三代頭孢菌素及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或厄他培南,可聯合大環內酯類。醫院獲得性肺炎常用第二、三代頭孢菌素及β-內酰胺類/β-內酰胺酶抑制劑、氟喹諾酮類或碳青霉烯類。
11.重癥肺炎診斷標準 主要標準:①需要有創機械通氣;②感染性休克需要血管收縮劑治療。次要標準:①呼吸頻率≥30次/分;②氧合指數(PaO2/FiO2)≤250;③多肺葉浸潤;④意識障礙/定向障礙;⑤氮質血癥(BUN≥7mmol/L);⑥白細胞減少(<4.0×109/L);⑦血小板減少(<100×109/L);⑧低體溫(<36℃);⑨低血壓,需要強力的液體療法支持。符合1項主要標準或3項次要標準以上者可診斷為重癥肺炎,應考慮收入ICU治療。
12.原發性肺結核:多見于少年兒童。胸片示啞鈴型(特點)陰影,即原發病灶、引流淋巴管炎和肺門淋巴結腫大,形成典型的原發綜合征。繼發性肺結核:多發生在成人,好發在上葉尖后段和下葉背段。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