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解熱鎮痛抗炎藥
一、基本藥理作用
(一)解熱作用
【特點】
1.僅使高熱體溫降至正常,對正常體溫無影響。
2.僅影響散熱過程,不影響產熱過程。
3.解熱機制是抑制下丘腦體溫調節中樞環加氧酶(COX)活性,從而抑制前列腺素(PG)的合成。
(二)鎮痛作用
1.為非麻醉性(非成癮性)鎮痛藥,無欣快感、耐受性、呼吸抑制
2.對慢性鈍痛有效,對創傷性劇痛、內臟絞痛無效。
3.鎮痛作用部位主要在外周。
4.鎮痛機制是抑制局部PG合成,減輕PG致痛作用,且降低痛覺感覺器對緩激肽致痛作用的敏感性。
(三)抗炎作用
除苯胺類外,其他藥均有此作用,能抑制局部PG合成,使炎癥緩解或消失。
二、非選擇性環加氧酶抑制藥
乙酰水揚酸 (掌握)
【藥動學】 吸收后迅速水解為水楊酸,主要在肝代謝,從尿排泄。堿性尿可促其排出。
【作用與用途】
1.解熱鎮痛和抗風濕作用
(1)解熱鎮痛療效明顯可靠,可用于感冒發熱、頭痛、牙痛、神經痛、關節痛、肌肉痛等。
(2)抗風濕作用強,療效迅速確實,目前仍為首選藥。
2.防止血栓形成:小劑量阿斯匹林可抑制血小板中COX-1,減少血栓烷 A2(TXA2)形成,從而抑制血小板聚集和血栓形成。用于預防心腦血管病。
【不良反應】
1.胃腸道反應:抑制COX-1,干擾對胃粘膜有保護作用的PGE2合成,刺激胃粘膜
2.凝血障礙:治療量抑制血小板聚集,長期使用抑制凝血酶原形成。維生素K缺乏及血友病人禁用。
3.過敏反應:以蕁麻疹和哮喘最常見。哮喘的發生與抑制PG合成有關,故有哮喘史者禁用。腎上腺素對“阿斯匹林哮喘”無效。
4.水楊酸反應:大劑量服用可出現眩暈、惡心、嘔吐、耳鳴、聽力下降等癥狀。處理:停藥, 并靜滴碳酸氫鈉,以促進藥物排泄。
5.瑞夷綜合征:極少數出現嚴重肝功能損害。
對乙酰氨基酚 (熟悉)
【作用特點】 解熱鎮痛強度相當于阿斯匹林,但緩慢而持久,是小兒退熱的首選藥。抗炎作用很弱,無實際療效
【不良反應】 治療量不良反應少,偶見過敏。
保泰松及羥基保泰松 (熟悉)
【作用特點】 解熱、鎮痛作用較弱,抗風濕作用強。較大劑量可促進尿酸排泄,用于治療急性痛風。
【不良反應】 較多,毒性較大,可出現胃腸道損害、水鈉潴留、過敏反應和肝、腎損害等。
吲哚美辛 (熟悉)
【作用特點】解熱、抗炎、抗風濕作用較阿斯匹林強.但不良反應發生率高且重
布洛芬 (熟悉)
【作用特點】 具有解熱、鎮痛、抗風濕作用,療效低于阿斯匹林但胃腸道反應較輕。
三、選擇性誘導型環加氧酶抑制藥
美洛昔康 (熟悉)
【作用特點】 長效選擇性COX-2抑制藥,在產生抗炎作用的同時,對胃腸道不良反應較少。對血小板聚集功能無明顯影響。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