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中藥的鑒定
★ 《中國藥典》是國家藥品的法典。它規定了藥品的來源、質量要求、檢驗方法等,全國的藥品生產、供應、使用、檢驗和管理部門等單位都必須遵照執行。
★ 中藥鑒定的一般程序:取樣、鑒定、結果。轉自:考試網 - [Examw.Com]
★ 中藥的質量(優劣)鑒定是檢查樣品中有無雜質及其數量是否超過規定的限量、有效成分或指標性成分是否達標等,中藥品質優良度主要通過雜質檢查及水分、灰分、浸出物、有效成分的含量來確定。
★ 中藥鑒定的方法包括來源(原植物、動物和礦物)鑒定、性狀鑒定、顯微鑒定和理化鑒定等項。
★ 來源鑒定,又稱基原鑒定,包括觀察植物形態、核對文獻、核對標本,
★ 繁殖器官—花和果是鑒別植物的主要部分,因為它們受外界環境影響小,形態較為穩定,
★ 形狀鑒定就是通過眼觀、手摸、鼻聞、口嘗,水試、火試等十分簡便的鑒定方法,來鑒別藥材的外觀性狀。
★ 性狀鑒別包括形狀、大小、顏色、表面特征、質地、折斷面、氣味、水試、火試。
★ 形狀:根類藥材有圓柱形、圓錐形、紡錘形等;皮類藥材有卷筒形、板片狀等;種子類藥材有圓球形、扁圓形等。形狀較典型的叫“形”,類似的叫“狀”。經驗鑒別防風的根莖部分稱“ ”;山參的主要特征被形象地描述為“ ”海馬的外形為“ ”。
★ 質地:指藥材的軟硬,堅韌。疏松、致密、粘性或粉性等特征。質輕而松,斷面多裂隙,謂之“松泡”,如南沙參;藥材富含淀粉,折斷時有粉塵散落,謂之“粉性”,如山藥;質地柔軟,含油而潤澤,謂之“油潤”,如當歸;質地堅硬,斷面半透明狀或有光澤,謂之“角質”,如郁金等。
★ 指藥材折斷時的現象,如易折斷或不易折斷,有無粉塵散落及折斷時的斷面特征等。自然折斷的斷面應該注意是否平坦,或顯纖維性、顆粒性或裂片狀斷面有無膠絲,是否可以層層剝離等。如茅蒼術易折斷,斷面放置能“起霜”(析出白毛狀結晶),白術不易折斷,斷面放置不“起霜”;甘草折斷時有粉塵散落(淀粉);杜仲折斷時有膠絲相連;黃柏折斷面,顯纖維性;苦楝皮的折斷面,裂片狀分層;厚補折斷面可見亮星。
★ 黃芪有“ ”,粉防己有“ ”;茅蒼術有“ ”;大黃根莖可見“ ”;何首烏有“ ”;商陸有“ ”。
★ 水試法是利用藥材在水中或遇水發生沉浮、溶解、顏色變化及透明度、膨脹性、旋轉性、黏性、酸堿性變化等特殊現象進行鑒別藥材的一種方法。西紅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 ;秦皮水浸,浸出液在在日光下顯 ;蘇木投熱水中,水顯 ;葶藶子、車前子等加水浸泡,則種子變
;小通草遇水表面顯 ;熊膽水試時,浮在水上旋轉,有 。
★ 降香微有香氣,點燃則 ;麝香用火燒時,有 , , ,
;海金沙易點燃而產生 ,而松花粉和蒲黃無此現象,可資鑒別。
★ 《中國藥典》規定了水分的含量限度,如牛黃不得過9.0%,紅花不得過13.0%,阿膠不得過15%等;總灰分的最高限量,阿膠不得過1%,安息香不得過0.5%。測試酸不溶性灰分結果更精確。有機農藥的檢測<百萬分之二十,重金屬檢查<百萬分之二十,砷鹽檢查<百萬分之十。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