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第一節 四 氣 |
第 2 頁:第二節 五 味 |
第 3 頁:第三節 升降浮沉 |
第 4 頁:第四節 歸 經 |
第 5 頁:第五節 有毒與無毒 |
第四節 歸 經
一、含義
歸經是藥物作用的定位概念,表示藥物作用的部位,歸經是藥物作用的歸屬,經是指人體的臟腑經絡。歸經就是把藥物的作用與人體的臟腑經絡聯系起來,用以說明藥物功效的適應范圍,從而為臨床辨證論治提供選擇用藥的依據。
二、理論基礎
藥物的歸經是以藏象學說和經絡學說為基礎,以所治病證為依據而確定的。
臟象學說 即論述人體臟腑各自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相互關系的學說。既是中醫辨證論治的基礎,又是中藥歸經理論的基礎。如:心主神志,可治療神志異常的藥物酸棗仁、遠志、朱砂等歸心經。
經絡學說 研究人體經絡的生理功能、病理變化及其臟腑相互關系的學說。補充了臟象學的不足。主要有十二經絡及奇經八脈
三、確定依據
1、藥物的特性
關于藥物的歸經,古代文獻上又曾將它和“五味”聯系起來,認為:
味酸 --- 能入肝。 味苦 --- 能入心。 味辛 --- 能入肺。
味甘 --- 能入脾。 味咸 --- 能入腎。
這種歸納,雖然對一部分藥物是符合的,但絕大部分與客觀實際情況并不同,不能作為規律性來認識。
2、藥物的療效
如肺有病變時,常出現咳嗽、氣喘等癥;肝有病變時,常出現脅痛、抽搐等癥;心有病變時,常出現心悸、神志昏迷等....。在臨床上,用貝母、杏仁能止咳,說明它們能歸入肺經;用青皮、香附能治脅痛,說明它們能歸入肝經;用麝香、菖蒲能蘇醒神志,說明它們能歸人心經....。由此可見,藥物的歸經也是人們長期從臨床療效觀察中總結出來的。
四、表述方法
一般采用十二臟腑經絡法表述,常直接書為歸心、肺、脾、肝、腎等臟腑的名稱,或不提臟腑之名而用經絡的陰陽屬性表述,如少陰、太陰等,有時也將二者結合起來,如少陰心經等。
五、對臨床用藥的指導意義
掌握歸經,有助于提高用藥的準確性,使臨床用藥更加合理。如頭痛的原因很多,疼痛的性質和部位亦各有不同,羌活善治太陽經頭痛,葛根、白芷善治陽明經頭痛,柴胡善治少陽經頭痛,吳茱萸善治厥陰經頭痛,細辛善治少陰經頭痛,治療時必須考慮到藥物的歸經特點方可提高療效。
例題:安神藥主歸:
A、腎經 B、脾經 C、心經 D、肺經 E、胃經
答案:C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考試吧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