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香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大腸、兼入三焦、膽經。
【性能特點】本品辛香溫通,苦燥而降,主入脾、胃、大腸經,兼入三焦與膽經。能通理三焦,尤善行脾胃氣滯,為行氣調中止痛之要藥,脾胃氣滯兼寒者用之最宜。生用行氣力強,煨用力緩并止瀉。
【功效】行氣,調中,止痛。
【主治病證】①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②下痢腹痛、里急后重。
③脾運失常、肝失疏泄之泄瀉證。④脾胃氣虛之食少吐瀉。
【用量用法】36g。生用專行氣滯,煨熟用以止瀉。
香附
【性味歸經】辛、微苦、微甘,平。歸肝、三焦經。
【性能特點】本品辛散苦降,微甘能和,性平不偏,被李時珍譽為‘‘氣病之總司,女科之主帥。” 入肝經而善疏肝解郁,入三焦而善理氣,故為疏肝理氣之佳品。肝氣舒暢,氣血和順,則月經自調,疼痛可除,又為調經止痛之要藥。此外,生用又兼發表,治表證兼氣滯每用。
【功效】疏肝理氣,調經止痛。
【主治病證】①肝氣郁滯之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痛。
②肝郁月經不調、痛經、乳房脹痛。③脾胃氣滯,脘腹脹痛
【配伍】香附配高良姜善于溫中散寒,又疏肝理氣,且善止痛,治寒凝氣滯、肝氣犯胃之胃脘脹痛有效。
【用量用法】6~10g。醋制止痛力增強。
【使用注意】本品雖平和,但終屬辛香之品,故氣虛無滯及陰虛血熱者慎用。
沉香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脾、胃、腎經。
【性能特點】本品芳香辛散,溫通祛寒,味苦質重沉降。入脾胃善行氣止痛、降逆調中,入腎經善溫腎納氣。既集理氣、降逆、納氣于一身,又溫而不操、行而不泄,無破氣之害,故為理氣良藥。
【功效】行氣止痛,溫中止嘔,溫腎納氣。
【主治病證】①寒凝氣滯之胸腹脹悶作痛。
②下元虛冷、腎不納氣之虛喘,痰飲咳喘,咳喘屬上盛下虛者。
【用量用法】1一5g。宜后下。研末沖服或磨汁服,1-1.5g。
【使用注意】本品辛溫助熱,故陰虛火旺者慎用。
川楝子
【性味歸經】苦,寒。有小毒。歸肝、胃、小腸、膀胱經。
【性能特點】本品味苦能泄,性寒清熱,主歸肝經而善疏肝泄熱、行氣止痛,故治肝郁氣滯有熱諸痛用之最宜。又有小毒,內服能殺蟲,外用能療癬。
【功效】行氣止痛,殺蟲,療癬。
【主治病證】①肝氣郁滯或肝胃不和之胸脅、脘腹脹痛,疝氣痛。
②蟲積腹痛。③頭癬。
【配伍】川楝子配延胡索:川楝子性寒,能理氣止痛;延胡索性溫,能活血行氣止痛。兩藥相合,行氣活血止痛力強,善治血瘀氣滯諸痛。
【用量用法】3~10g。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本品苦寒,凡脾胃虛寒者不宜用。
薤白
【性味歸經】辛、苦,溫。歸肺、胃、大腸經。
【性能特點】本品辛散溫通,苦泄滑利,善條達凝郁。上能散陰寒之凝結而溫通胸陽,為治胸痹之要藥;下能行大腸之滯氣,可治胃腸氣滯、瀉痢后重。
【功效】通陽散結,行氣導滯。
【主治病證】
①痰濁痹阻胸陽之胸痹證(癥見胸悶作痛或兼見喘息、咳喘等)。
②胃腸氣滯,瀉痢里急后重。
【配伍】薤白配瓜蔞:薤白辛苦而溫,善通陽散結、下氣導滯;瓜蔞甘微苦寒,善清熱化痰、寬胸散結,兼潤腸通便。兩藥相合,既化痰散結,又寬胸通陽,故治痰濁痹阻、胸陽不振之胸痹證。
【用量】5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泄溫通,并有蒜味,故氣虛無滯、陰虛發熱及不耐蒜味者不宜用。
化橘紅
【性味】辛、苦,溫。 【功效】理氣寬中,燥濕化痰,消食。
【主治病證】 ①咳嗽痰多。 ②食積、傷酒。【用量】 5~10g。
青皮
【性味】苦、辛,溫。【功效】疏肝破氣,消積化滯。
【主治病證】①肝氣郁滯之胸脅、乳房脹痛或結塊,乳癰,疝氣痛。
②食積脘腹脹痛。 ③瘕積聚,久瘧癖塊。
【用量】310g。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苦泄,性烈耗氣,故氣虛者慎用。
佛手
【性味】辛、苦,溫。 【功效】疏肝理氣,和中化痰。
【主治病證】①肝郁氣滯之胸悶脅痛。②脾胃氣滯之脘腹脹痛。
③咳嗽痰多。
【用量】310g。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