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14執業藥師《中藥綜合知識》輔導匯總
中藥的合理應用
▲合理使用中藥的概念是:運用中醫學綜合知識及管理學知識指導臨床用藥。
▲合理用藥的目的
1.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治療效能,將中藥和中成藥的不良反應降低到最低限度;
2.使患者用最少的支出,冒最小的風險,得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3.最有效的利用衛生資源,減少浪費,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
4.方便患者使用所用藥物。
▲合理用藥的基本原則
1.安全---用藥安全應放在首位;
2.有效---保證所用藥物對防治的疾病有效;
3.簡便---用藥方法要簡便;
4.經濟---用藥不濫,經濟實用,并有利于環境保護。
四者缺一不可
第二節 中成藥的聯合使用
一、中成藥的合理聯用
1 中成藥的聯用
(1)腎陰虛證:益腎補骨液+六味地黃丸
(2)陽虛:附子理中丸+參茸衛生丸
(3)氣陰兩虛:六味地黃丸+補中益氣丸
(4)中氣下陷而又腎陽虛證:補中益氣丸+金匱腎氣丸
2.中成藥與中藥湯劑的聯用
▲氣血不足、內有熱毒的痛經、月經不調病:當歸四物湯+婦科千金片
▲面神經麻痹屬慢性期而氣血虧虛:當歸補血湯+牽正散
▲冠心病屬氣滯血瘀證:血府逐瘀湯+七厘散
3.中成藥與藥引的聯用
▲外感風寒或脾胃虛寒的嘔吐泄瀉:生姜、大棗煎湯
▲跌打損傷、風寒濕痹證:黃酒、白酒送服
▲治療便秘:蜂蜜水
▲滋陰補腎:淡鹽水
4.中成藥與西藥的聯用
(1)減低毒性
▲補中益氣丸、貞芪扶正與環磷酰胺
▲六味地黃、知柏地黃與糖皮質激素
(2)提高療效
▲增強抗菌活性:香連丸與甲氧芐胺嘧啶
▲老年功能性失眠:丹參與腦活素
▲急性牙齦炎:牛黃解毒片與乙酰螺旋霉素
▲熱毒痰火之瘰疬(淋巴結核):解毒消炎丸與異煙肼
▲慢性腎炎水腫屬陽虛:真武湯、濟生腎氣丸與氫氯噻嗪
二、中成藥聯用的配伍禁忌
1.含十八反、十九畏的中成藥配伍禁忌
2.所含有毒藥物的增量和疊加
▲附子:大活絡丹+天麻丸
▲朱砂:朱砂安神丸+天王補心丹
▲冰片:復方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氣滯血瘀型)
3.不同功效藥物聯用的禁忌
▲附子理中丸+牛黃解毒片
▲附子理中丸+黃連上清丸
▲金匱腎氣丸+牛黃解毒片
4.某些藥物的相互作用問題
第三節 中西藥的聯合使用
一、中西藥聯用的特點
1.協同增效
2.降低毒副反應
3.減低用藥劑量
1.協同增效
①黃連、黃柏+四環素、呋喃唑酮、磺胺甲基異噁唑---治療痢疾、細菌性腹瀉
②金銀花+青霉素---對耐藥金葡菌的殺菌作用
③丙谷胺+甘草、白芍、冰片---消化性潰瘍
④甘草+氫化可的松---抗炎、抗變態反應
⑤丹參、黃芪、川芎嗪注射液+低分子右旋糖酐---治療心肌梗死
⑥丹參注射液+間羥胺、多巴胺---加強升壓作用
2.降低毒副反應
①甘草+呋喃唑酮---治療腎盂腎炎,防止胃腸道反應,保留殺菌作用
②氯氮平+石麥湯(石膏、麥冬)---治療精神分裂癥,消除流涎的不良反應
3.減少劑量
①珍菊降壓片---降壓、改善癥狀,減少可樂定的用量
②地西泮+苓桂術甘湯---地西泮的用量可減少,同時消除嗜睡等不良反應
二、中西藥聯用的藥物相互作用
藥動學上的相互作用
1.影響吸收
(1)影響藥物透過生物膜-吸附
①含鞣質(大黃、虎杖、五倍子、石榴皮)(牛黃解毒片、麻仁丸、七厘散)+紅霉素、士的寧、利福平
②藥物炭(蒲黃炭、荷葉炭、煅瓦楞子)+生物堿、酶制劑
③果膠類(六味地黃、人參歸脾、山茱萸)+林可霉素
(2)影響藥物在胃腸道的穩定
①含金屬離子的中藥(石膏、海螵蛸、自然銅、赤石脂、滑石、明礬等)(牛黃解毒片)+四環素---螯合反應
②含生物堿的中藥(麻黃、顛茄、洋金花等)+紅霉素、洋地黃類強心苷---吸收增加,引起中毒
2.影響分布
①堿性中藥(硼砂、紅靈散、女金丹、痧氣散)+氨基糖苷類(鏈霉素、慶大霉素、卡那霉素、阿米卡星)---毒性增加
②含鞣質中藥+磺胺類---磺胺的藥物濃度增加
③銀杏葉+地高辛---中毒
▲漸暗戀情卡啊,肉黃隱形底稿
(堿氨鏈慶卡阿,鞣磺銀杏地高)
3.影響代謝
①酶促反應
乙醇
●乙醇+苯巴比妥、苯妥英鈉、安乃近、利福平、二甲雙胍、胰島素---藥效下降
●乙醇+三環類抗抑郁藥(阿米替林、多慮平、丙咪嗪)---代謝產物增加,不良反應增加
②酶抑反應
●含鞣質中藥+含酶類制劑---酶的藥效下降
●含麻黃堿中藥(大活絡丹、千柏鼻炎片、蛤蚧定喘丸、通宣理肺丸)+單胺氧化酶抑制藥(呋喃唑酮、異煙肼、丙卡巴肼、司來吉米)---引起頭痛、惡心、心律不齊、呼吸困難、心肌梗死等不良反應,嚴重出現高血壓危象
▲大千通各屆(蛤蚧),秉義思來福(丙異司來呋)
4.影響排泄
①增加排泄
●堿性中藥(煅龍骨、煅牡蠣、紅靈散、女金丹、痧氣散、烏貝散、沉香露白露)+尿液酸化藥物(諾氟沙星、呋喃妥因、
吲哚美辛、頭孢類抗生素)---作用降低
●紅霉素+山楂制劑---失去抗菌作用
●冰硼散+青霉素、磺胺類藥---降低藥效
●含有機酸中藥(烏梅、山茱萸、陳皮、木瓜、川芎、青皮、山楂、女貞子)+堿性藥物(氨茶堿、氨基糖苷類抗生素、
氫氧化鋁、碳酸氫鈉)---降低或失去藥效酸+堿
相關推薦: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