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1年執業藥師考試《中藥綜》考點匯總
大黃的性狀鑒別、顯微鑒別、成分與理化鑒別
性狀鑒別
① 呈卵圓形、類圓柱形、圓錐形或塊片狀,長3——17 cm,直徑 3——10 cm.
② 表面黃棕色至紅棕色,可見類白色網狀紋理,或有部分棕褐色栓皮殘留。質堅實,斷面淡紅棕色或黃棕色,顆粒性。
③ 橫切面根莖髓部較大,其中有星點(異常維管束)環列或散在;根形成層環明顯,木質部發達,具放射狀紋理,無星點。
④ 氣清香,味苦微澀,嚼之粘牙,有沙粒感,唾液染成黃色。
顯微鑒別
根莖橫切面
① 木栓層及皮層大多已除去,偶有殘留。
② 韌皮部射線寬一至數列細胞,內含棕色物。韌皮部中有粘液腔。
③ 形成層環明顯。
④ 木質部導管稀疏,非木化。
⑤ 髓部寬廣,有異常維管束,其形成層呈環狀,外側為木質部,內側為韌皮部,射線呈星狀射出,韌皮部中有粘液腔,內含紅棕色物質。薄壁細胞含淀粉粒及大形草酸鈣簇晶。
粉末:掌葉大黃粉末淡黃棕色。
① 草酸鈣簇晶大而多,直徑21μm——125μm,棱角大多短鈍。
② 淀粉粒單粒呈圓球形或長圓形,復粒由2——5(——7)分粒組成。
③ 導管多為網紋,并有具緣紋孔及細小螺紋導管,直徑11μm——140μm,非木化。
成分與理化
成分
含蒽醌衍生物,有游離狀態的和結合狀態的。游離蒽醌衍生物有大黃酸、大黃素、大黃酚、蘆薈大黃素、大黃素甲醚等,為大黃的抗菌成分。
結合性蒽醌衍生物為游離蒽醌類的葡萄糖苷或雙蒽酮苷,系大黃的主要瀉下成分,其中以雙蒽酮苷作用最強。雙蒽酮苷為番瀉苷A、B、C、D、E、F等。
鞣質類物質約4.32%——10.59%,為收斂成分,其中有沒食子酰葡萄糖、沒食子酸、d-兒茶素等。
近據報道,大黃尚含四種大黃苷(rheinoside A、B、C、D),亦為瀉下成分。
理化鑒別
取本品粉末的稀乙醇浸出液,滴于濾紙上,再滴加稀乙醇擴散后呈黃色至淡棕色環,置紫外光燈下觀察,呈棕色至棕紅色熒光(蒽醌衍生物),不得顯持久的亮藍紫色熒光(土大黃苷等的芪類化合物顯亮藍紫色熒光)。
粉末微量升華,可見黃色菱狀針晶或羽狀結晶。
藥材飲片置紫外光燈下,不得顯持久的亮藍色熒光。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