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型題(最佳選擇題)共40題,每題1分。每題的備選項中只有一個最佳答案。
1.藥學服務的最基本要素是
A、用藥教育
B、用藥咨詢
C、調配處方
D、藥物信息的提供
E、與“藥物有關”的“服務”
答案:E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藥學服務的基本要求。藥學服務最基本的要素是“與藥物有關”的“服務”。所謂服務,即不僅以實物形式,還要以提供信息和知識的形式滿足患者在藥物治療上的特殊需要。故答案選E。P1
2. 與患者的溝通技巧不包括
21. 某患者,女性,57歲有高血壓病史20年,伴慢性心功能不全,給予地高辛每日維持量治療,突然出現竇性心動過緩,宜選用的治療藥物是
A.腎上腺素
B.阿托品
C.維拉帕米
D.普萘洛爾
E.奎尼丁
答案:B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洋地黃的中毒處理。洋地黃中毒的處理:發生洋地黃中毒后應立即停藥。單發性室性期前收縮、I度房室傳導阻滯等停藥后常自行消失;對快速性心律失常者,如血鉀濃度低則可用靜脈補鉀,如血鉀不低可用利多卡因或苯妥英鈉。電復律一般禁用,因易致心室顫動。有傳導阻滯及緩慢性心律失常者可予阿托品靜脈注射,此時異丙腎上腺素易誘發室性心律失常,不宜應用。故答案選B。P269
22. 高血壓臨床表現中錯誤的是
A.初期即有明顯癥狀
B.診斷標準是血壓高于140/90mmHg
C.絕大多數原發性高血壓屬于緩進型
D.可出現靶器官損害的臨床表現
E.約半數人測量血壓后才偶然發現血壓升高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高血壓的臨床表現。高血壓定義:未使用降壓藥物的情況下診室收縮壓≥140mmHg和(或)舒張壓≥ 90mmHg。原發性高血壓多見于中老年人,起病隱匿,進展緩慢,病程常長達數年至數十年。初期較少出現癥狀,約半數患者因體檢或因其他疾病測量血壓后,才偶然發現血壓升高。常見癥狀有頭痛、頭暈、心悸,如發生高血壓的嚴重并發癥即靶器官功能性損害或器質性損害,則出現相應的臨床表現。故答案選A。P244
23. 患者住院后出現呼吸困難、不能平臥、泡沫痰,查體:血壓120/80 mmHg,雙肺聞及濕羅音,心率120次/分,聞及舒張期奔馬律,經一般常規治療無效,考慮患者出現
A.急性左心衰竭
B.合并肺炎
C.心律失常
D.支氣管哮喘
E.焦慮發作
答案:A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心力衰竭的臨床表現。左心衰竭以肺循環淤血及心排血量降低為主要表現。肺淤血達到一定程度時,患者不能平臥,因平臥時回心血量增多且橫隔上抬,呼吸更為困難。高枕臥位、半臥值甚至端坐時方可好轉。肺部濕性噦音:由于肺毛細血管壓增高,液體滲出到肺泡而出現濕性噦音,可從局限于肺底部直至全肺。除基礎心臟病的固有體征外,一般均有心臟擴大及相對性二尖瓣關閉不全的反流性雜音、肺動脈瓣區第二心音亢進及舒張期奔馬律。故答案選A。P265
24. 深靜脈血栓形成的患者使用抗凝藥物,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使用肝素時,應監測部分凝皿活酶時間(APTT)
B.使用華法林時,應監測INR值
C.肝素用藥時間一般不超過10天
D.華法林在用肝素后1周內開始或與肝素同時開始使用
E.為避免靜脈炎的發生,盡量采用肌內注射
答案:E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深靜脈血栓形成的用藥注意事項。(1)使用抗凝治療時,應盡量避免肌內注射,以避免形成血腫。(2)使用華法林時,開始時需要每周2~3次監測PT/INR值,然后每月1次,監測其療效。(3)肝素5000~10000IU一次靜脈注射,之后1000 N1500IU/h持續靜脈滴注,其滴速以激活的部分凝血活酶時間(APTT)2倍于對照值為調整指標。隨后肝素間斷靜注或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用藥時間一般不超過10天。(4)華法林在用肝素后1周內開始或與肝素同時開始使用。故答案選E。P273
25. 下列藥物中,不可用于短暫性腦缺血發作治療的藥物有
A.阿司匹林
B.雙嘧達莫
C.巴曲酶
D.華法林
E.尿激酶
答案:E
解析:本題考查的是短暫性腦缺血發作的藥物治療。對于短暫性腦缺血高危患者應給與有效的抗栓治療。對TIA尤其是反復發生TIA的患者應首先考慮選用(1)抗血小板藥物 ①腸溶阿司匹林②氯吡格雷③其他藥物治療還包括雙嘧達莫( DPA)、噻氯匹定。(2)抗凝藥物 對伴發房顫、風濕性二尖瓣病變、人工機械瓣膜的TIA患者(感染性心內膜炎除外)建議選用華法林抗凝治療 (3)降纖藥物 TIA患者有時存在血液咸分改變,如纖維蛋白原含量明顯增高或頻繁發作,可考慮選用巴曲酶或降纖酶治療。故答案選E。P276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