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5 頁:答案 |
參考答案
A型題
1.A
注解:在制劑穩定性研究中,常用藥物降低10%所需的時間(即t0.9)為有效期,藥物降低
50%所需的時間(即t1/2)為半衰期。一級反應的有效期和半衰期計算見以下公式
t0.9= 0.1054/k
t1/2 = 0.693/k
可見一級反應的有效期和半衰期與制劑中藥物的初濃度無關,而與速度常數k值成反比。
2.C
3.A
4.A
5.C
注解:影響化學反應速度的因素有
(1)濃度,一級降解反應的速度與制劑中藥物濃度成正比。
(2)溫度,溫度升高,通常反應速度加快。
(3)PH,溶液的PH通常對反應速度影響很大。因此,液體制劑只有在某一特定的pH范圍內才比較穩定。酸或堿可使溶液中不同反應的速度增大,即發生催化作用。在專屬酸堿催化反應中,pH值通過對反應速度常數K的影響而影響制劑的穩定性。
(4)水分,液體制劑常以水為溶劑,易水解的藥物制成液體制劑應采取適當的措施延緩其水解,固體藥物暴露于濕空氣中,表面吸附水蒸氣,增加了制劑的不穩定性,而吸水的程度與藥物的性質和大氣中相對濕度有關。固體制劑吸濕后會結塊,流動性降低、潮解,進一步可能發霉。變質。
(5)光線,光可提供發生化學反應所必須的活化能。制劑成分的變化(氧化、水解、聚合等),均可因光線照射而發生,如酚類的氧化、酯類的水解、揮發油的聚合等。
6.E
注解:延緩水解的方法
(1)調節PH,通過實驗找出藥物最穩定的PH,然后用酸、堿或適當的緩沖劑調節,使溶液維持在最穩定的pH范圍。實驗時可測定數個pH時藥物水解的情況,用反應速度常數k的對數對PH作圖,從曲線的最低點(轉折點)求出該藥物最穩定的pH。實驗可在較高的恒溫條件下進行,以便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出結果。
(2)降低溫度,溫度增高,反應速度加快,降低溫度可使水解反應減慢。在提取、濃縮、干燥、滅菌、貯存等過程中,可以適當降低溫度,以減少水解的發生。特別是某些熱敏性藥物。
(3)改變溶劑,在水溶液中很不穩定的藥物,可用乙醇、丙二醇、甘油等極性較小的溶劑,以減少藥物水解。
(4)制成干燥固體,對于極易水解的藥物,可制成干燥的固體,如滅菌的粉末安瓿、干顆粒壓片或粉末直接壓片等,并盡量避免與水分的接觸。
7.C
注解:防止藥物氧化的方法
(1)降低溫度,在制備和貯存過程中,應當考慮適當降低溫度,以減少藥物的氧化。
(2)避光,在制備的全部過程中,應嚴格避免日光的照射,成品用棕色玻璃容器包裝,避光貯藏。
(3)驅逐氧氣,可采取加熱煮沸法驅逐溶液中的氧氣或通入惰性氣體驅逐容器上部空氣中的氧氣。
(4)添加抗氧劑,藥物的氧化降解常為自動氧化降解,因此,在驅逐氧氣的同時,還應加入抗氧劑。
(5)控制微量金屬離子,盡可能避免藥物與金屬器械接觸,并可加入金屬離子絡合劑。
(6)調節pH,藥液的pH升高,藥物的氧化加速。所以對于容易氧化變質的藥物,一定要調節藥液的pH,使之在最穩定的范圍。
8.B
注解:留樣觀察法是對制劑成品在通常包裝與貯藏條件下,將樣品置于室溫或分別置于3℃-5℃、20℃-25℃、33℃-37℃的恒溫箱中,按劑型要求,定期檢查有關穩定性的考核指標,逐項記錄結果,及時總結。
9.D
10.E
注解:藥品的穩定性是其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之一,是確定其有效期的主要依據。穩定性試驗的目的是考察原料藥和制劑在溫度、濕度、光線的影響下隨時間變化的規律,為藥品的生產、包裝、貯藏、運輸條件提供科學依據,同時建立藥品的有效期。
11.B
注解:中藥制劑穩定性考核的方法,主要有留樣觀察法和加速試驗法。一般在制劑處方篩選和制劑工藝研究中多用比較試驗法,而對成品則采用留樣觀察法和加速試驗法考核。
12.D
13.A
注解:常規試驗法通常將一定數量的三批制劑于37℃一40℃,相對濕度75%的條件下放置3個月,每月考察1次。
14.B
注解:經典恒濕法,其原理是基于化學動力學理論。針對多數藥物的分解反應符合一級動力學過程,根據Arrhenius指數定律,其對數形式為:
lgK=-E/2.303 R×1/T十 lgA
經圖解法,以反應速度常數的對數(lgK)對反應熱力學溫度的倒數(1/T)作圖得一直線。截距為lgA。只要將直線延伸至室溫處,并在縱軸上找出lgK25、,由K25值即可計算分解10%所需的時間,即25℃時的有效期(t0.9),或25℃貯藏若干時間以后殘余的濃度。
15.C
注解:中藥固體制劑的防濕措施:①減少制劑原料特別是中藥干浸膏中水溶性的雜質,如粘液質、蛋白質、淀粉等;②加入適宜輔料或制成顆粒,以減小表面積;③采用防濕包衣和防濕包裝。
16.C
注解:影響中藥制劑穩定性的因素主要有:①化學方面。由于藥物產生水解、氧化、聚合等化學反應,導致藥劑變質,使藥物含量(或效價)降低,色澤改變,產生氣體或其他新的物質。可用化學反應的速度表示藥物分解變質的速度。化學反應的速度與藥物的濃度、溫度、pH等因素有關。②物理學方面。如乳濁液的乳析和破裂,浸出制劑的渾濁、沉淀,散劑吸濕等,藥劑的物理性能改變,同時可以
引起化學變化和生物學變化。③生物學方面。如受微生物污染,引起發霉、腐敗和分解,
另外,某些活性酶的作用,還可使成分產生酶解。
17.B
注解:溫度一般來說,溫度升高,反應速度加快,不同反應增加的倍數可能不同。主要是對反應速度常數k的影響,溫度升高,k值增大。根據Van’t Hoff經驗規則,溫度每升高10℃,反應速度大約增加 2一4倍。因此,在中藥制劑提取、濃縮、干燥、滅菌過程中,都必須考慮溫度對藥物穩定性的影響。特別是某些熱敏性的藥物,如青蒿素等應避免加熱,通常在低溫環境中制備、貯藏。
18.C
注解:光照加速試驗通常在人工強光源下進行。對人工強光源的要求是:
①光譜能量分布接近日光;③光照強度大,其照度應遠遠高于室內日光強度;③光源熱效
應低,控制被測試制劑的溫度在常溫范圍內。通常采用25盞4OW目光燈,緊密排列,能
達到104lx的照度。鏑燈是光穩定性試驗較理想的光源,其光譜能量分布接近日光,光照
強度可達1*105lx,熱效應低。
19.D
20.B
21.B
22.E
B型題
1.D.
2.D.
3.C.
4.C.
注解:水解和氧化是藥物降解的主要途徑,其他還有異構化、聚合、脫羧等反應。
(1) 水解
具有酯鍵結構的酯類藥物,相對較易水解,相對分子質量小的脂肪族酯類極易水解,幾乎無法制成穩定的液體制劑,如亞硝酸乙酯。有些酯類藥物則比較穩定,如阿托品,可以制成水溶液注射劑。酯類藥物制成水溶液時要特別注意pH的調節。一般而言,溶液堿性愈強,水解愈快,
酸胺類藥物酸膠類藥物一般較酯類藥物難水解。常見的藥物如青霉素等。
苷類藥物在酶或酸堿的作用下產生水解反應。水解的難易程度與構成苷類藥物的糖、苷元和糖連接的方式有關。
(2)氧化
具有酚羥基或潛在酚羥基的有效成分易被氧化,如嗎啡、毒扁豆堿、黃芩苷等。含有不飽和碳鏈的油脂、揮發油等,在光線、氧氣、水分、金屬離子以及微生物等影響下,都能產生氧化反應。
此外,兩個或多個分子的聚合、旋光性藥物變旋、同質多晶型藥物的晶型轉變,酶類、蛋白質類等藥物的變性,亦是藥物產生變質的原因。
5.A
6.A
7.A
8.B
9.A
10.B
11.C
12.D
注解:提高中藥制劑穩定性的方法:
(1) 延緩水解的方法
(2) 防止氧化的方法
(3) 制備穩定的衍生物
有效成分的化學結構不同則穩定性不同。在不影響藥物有效性與安全性的基礎上,將
不穩定成分制成鹽類、酯類、酰胺類、高熔點衍生物或前體藥物,可以提高制劑的穩定
性。
(4)改進制劑工藝
揮發性藥物制成微囊或環糊精包合物后,囊材或環糊精分子可減少外界環境,如氧
氣、濕氣、光線等對藥物的影響,再制成片劑、丸劑、散劑、膠囊劑等固體劑型,可提高
其穩定性。某些液體在水溶液中不穩定,亦可考慮制成固體劑型。中藥片劑、九劑等固體
制劑可通過包衣來降低吸濕性。
13. B
14. A
15. C
16.D
X型題
1.ABD
注解:藥物制劑的基本要求是安全、有效、穩定。穩定是保證臨床用藥安全和有效的重要基礎。藥物制劑在制備、運輸、貯存和臨床應用的過程中,因溫度、水分、光線、微生物等因素的影響,不僅可能引起外觀的改變,如變色、沉淀、渾濁等,而且可能會產生有毒物質,影響藥劑的安全性與有效性,或出現服用不便、劑量不準,甚至不能再應用于臨床,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藥劑穩定性的研究,可以揭示藥劑產生變質現象的實質,探討影響藥劑穩定性的因素,以便采取適當的措施避免或延緩藥劑產生變質的現象。通過化學動力的研究,可以預測藥劑的有效期,確保藥劑的質量和臨床用藥的安全。
2.BDE
3.ABCDE
注解:影響化學反應速度的因素有
(1)濃度 一級降解反應的速度與制劑中藥物濃度成正比。
(2)溫度 溫度升高,通常反應速度加快,因此,在加熱滅菌、加熱溶解藥物等過程中或制劑的貯藏等,都必須考慮溫度對藥物穩定性的影響。
(3)PH 溶液的PH通常對反應速度影響很大。因此,液體制劑只有在某一特定的pH范圍內才比較穩定。酸或堿可使溶液中不同反應的速度增大,即發生催化作用。
(4)水分 液體制劑常以水為溶劑,易水解的藥物制成液體制劑應采取適當的措施延緩其水解,或將其制成固體制劑。固體藥物暴露于濕空氣中,表面吸附水蒸氣,增加了制劑的不穩定性,而吸水的程度與藥物的性質和大氣中相對濕度有關。固體制劑吸濕后會結塊,流動性降低、潮解,進一步可能發霉、變質。
(5)光線 光可提供發生化學反應所必須的活化能。制劑成分的變化(氧化、水解、聚合等),均可因光線照射而發生,如酚類的氧化、酯類的水解、揮發油的聚合等。
4.BD
5.ABCE
6.ABDE
7.ABCDE
8.ABCDE
注解:貯藏條件對中藥制劑穩定性的影響
1.溫度 一般來說,溫度升高,反應速度加快。
2.光線 藥物暴露在日光下,可引起光化反應。利用光能作為活化能而發生的化學反應稱為光化反應。如因光線照射酚類可產生氧化反應、酯類可產生水解反應、揮發油可產生聚合反應等。因此,制劑光照穩定性試驗,既可在普通貯存條件的光照下進行留樣觀察,也可在人工強光源照射下進行加速試驗。對光敏感的制劑,應選用適宜的遮光容器包裝,棕色玻璃對于波長290-450m的光線,具有良好的遮光性能,并且隨著玻璃厚度的增加,透光率降低。橙色和褐色軟膠囊也有較好的遮光性能,可增加對光敏感藥物的穩定性。
3.氧氣和金屬離子 大氣中的氧是藥物氧化的主要原因,大氣中氧氣進入制劑的可能途徑有:①溶解于水中。氧氣在水中有一定的溶解度,100℃時幾乎沒有氧氣。②存在于藥物容器空間部位的氧。制劑中微量的金屬離子具有催化氧化作用。因此,應采取針對性措施加以預防。
4.濕度和水分 固體藥物暴露于濕空氣之中,表面吸附水蒸氣,也可產生化學反應。這種反應是在固體吸水后表面形成的液膜上進行的,而吸水的程度與藥物的性質和空氣中相對濕度有關。相對濕度系指在相同條件下空氣中實際水蒸氣壓強與飽和水蒸氣壓強之比,一般以百分數表示。當提高相對濕度到某一值時,吸濕量迅速增加,此時的相對濕度稱為臨界相對濕度(CRH)。
5.包裝材料對制劑穩定性的影響很大。玻璃、塑料、金屬和橡膠均是常用的包裝材料。可以通過將產品置于包裝材料中,經長期的貯藏試驗,或在較為劇烈的環境條件下,如高、強的溫度、濕度、光線下進行試驗,比較其結果,然后決定選用何種包裝材料。
9.BC
10.ACD
注解:苷類藥物易水解故不易制成液體制劑
溫度升高反應速度加快貯藏藥物時不能一味通過升高溫度的方法來保持干燥
11.ABCDE
12.CDE
關注"執業藥師"官方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藥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藥師"
執業藥師QQ群: |
---|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