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一、最佳選擇題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金匱要略方論》全書以《內經》理論為指導,理論聯系實際,開創了內傷雜病辨證論治的體系,對后世臨床醫學的發展有深遠影響。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草綱目》簡稱《綱目》,明·李時珍著,成書于1578年。此書可謂中藥學巨著,內容廣博,收羅繁富。全書引據歷代本草凡84家,古今醫書目277種,另從經史子集各部著作中引錄了大量有關的文獻資料,參考文獻共計800余種。書中共收載藥物1892種,方劑11096首,附有藥物圖譜1109幅。問世后被全部或部分譯成日、朝、英、法、意、俄等多種文字。
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孫氏集唐以前方書之大成,使之流傳后世,如犀角地黃湯、大小續命湯、獨活寄生湯、葦莖湯、溫膽湯、定志丸、磁珠丸、蛇床子散、半夏茯苓湯、鹽湯探吐方、枕中丹等名方,仍為現代臨床所常用。
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專業期刊 專業期刊一般按時出版,多選擇一些新的一次文獻。與圖書相比,其出版周期短,信息更新速度快,內容新穎,影響面較廣,是活動的中醫藥專業信息最重要來源。通過專業期刊可以汲取當前中醫藥領域已有的成果,掌握科研進展,了解科研動態,開闊研究思路。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黃帝內經》又稱《內經》。是最早的一部中醫典籍,也是中醫最重要的經典著作。《黃帝內經》分為《素問》、《靈樞》兩部分。
6、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傷寒論》漢·張機(字仲景)撰著,晉?王熙(字叔和)編次,宋·林億校正。載方113首,配伍嚴謹,體現了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并包含汗、吐、下、和、溫、清等法,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劑型有湯劑、散劑、丸劑、栓劑等,有很高的臨床實用價值,后世稱為“眾方之祖”。
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急本草》簡稱《重修政和本草》。刻版人張存惠,字魏卿,堂號晦明軒,平水人(今山西平陽)。張氏以《政和本草》(龐氏本)為基礎,將《本草衍義》逐條散入,重新刊行,補充了《政和本草》原缺漏的由跋、鳶尾,改為今名,實為合刊本。刊行于“泰和甲子下己酉”,即宋淳祐9年,蒙古定宗4年,公元1249年。此時金已被滅,蒙古族所建元朝還未建立年號。習稱張存惠本、晦明軒本。全書共30卷,載藥大約為1746種。該書為現存最早的完整的古本草合刊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7年影印,廣為流傳。
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簡稱《和劑局方》、《局方》,宋代太醫局編。
本書為宋代官府頒行,是我國第一部成藥典,擷取了張仲景、孫思邈、錢乙、朱肱等名家良方,薈萃宋以前歷代方劑之精華,名方出于是書者甚多。
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溫疫論》闡述瘟疫的病因、病機、證治,其主旨在論述溫病與傷寒的區別,為中醫史上第一部論溫疫的專著,在溫病溫疫的病因、病機和證治方面突破了《傷寒論》的原有框架,創立了辨治溫疫溫病的新理論,對后世溫病醫家有很大啟發和影響。
1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普濟方》是中國古代收方最多的方書,為研究復方用藥提供了極為珍貴的資料。
1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靈樞》一書不僅闡論了人體生理、病理、診斷、治療,以及陰陽五行、臟腑氣血津精、人與自然等醫學理論,更側重于經絡理論和針刺方法,是全面系統總結我國漢代以前中醫學理論、經絡學說和針刺技術的經典著作,為后世醫學,尤其是針灸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其詳于經絡腧穴針灸刺法,故又有《針經》之稱。
1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草經集注》創立了新的編寫體例:藥物分類按自然屬性進行區分,改進了《本經》三品分類法;所載藥物內容采用朱墨、大小字體分書法,保持了引錄文獻的原有面貌。
1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巢氏諸病源候論》又名《諸病源候論》,簡稱《巢氏病源》。隋?巢元方等撰。成書于隋大業六年(公元610年)。全書50卷。本書是我國第一本證候學專著。
1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太平惠民和劑局方》為宋代官府頒行,是我國第一部成藥典,擷取了張仲景、孫思邈、錢乙、朱肱等名家良方。
1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肘后備急方》又名《肘后救卒方》,簡稱《肘后方》,東晉?葛洪撰,成書年代不詳。全書共8卷,73篇,第1~72篇為內、外、五官、婦、兒各科急癥的治療;第73篇為治療牛、馬等六畜疾病,屬獸醫學內容。此書屬急癥手冊性質。
1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當發生嚴重不良反應時,執業藥師首先的應對措施就是與會同臨床處置不良反應。
1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藥學咨詢方式主要包括:面對面交流、電話咨詢、網絡咨詢、專題講座、其他科普資源。不包括發布會,所以此題應該選D.
1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有關藥品不良反應(ADR)的內容一直以來是醫師咨詢最多的問題。
19、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護士用藥咨詢:由于護理的工作特點決定了他們需要更多地獲得有關藥物的配伍、配伍禁忌、劑量、用法,注射劑配置溶媒、濃度和輸液滴注速度,以及輸液藥物的穩定性和配伍的理化變化、藥品的保管等信息。
二、配伍選擇題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傷寒論》 簡稱《傷寒》,漢·張機(字仲景)撰著,晉·王熙(字叔和)編次,宋·林億校正。刊于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全書10卷,共22篇。總結了先秦兩漢時代的醫學成就,繼承與發展了《內經》的基本理論,創造性地將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在《素問·熱論》六經分證基礎上,將六經作為辨證論治的綱領,提示了外感病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并對其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合病、并病、壞病等,也相應提出了治療原則。“六經辨證體系”繼承了《內經》中關于經絡、臟腑、氣化、氣血、營衛,以及邪正斗爭、陰陽消長等理論,賦予“六經”以新的內容,奠定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的基礎,對臨床各科均有指導意義。載方113首,配伍嚴謹,體現了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并包含汗、吐、下、和、溫、清等法,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劑型有湯劑、散劑、丸劑、栓劑等,有很高的臨床實用價值,后世稱為“眾方之祖”。所用藥物約96味,有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加工品等。炮制方法有火制、水制、水火同制等,且注重煎服之法,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并創藥物與針灸井用之法,對臨床具有指導意義。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黃帝內經》簡稱《內經》,原書18卷。其中9卷名《素問》;另外9卷無書名,漢晉時被稱為《九卷》或《針經》,唐以后被稱為《靈樞》,非一人一時之作,主要部分形成于戰國至東漢時期。每部分各為81篇,共162篇。《素問》主要論述了自然界變化的規律、人與自然的關系等;《靈樞》的核心內容為臟腑經絡學說。注重整體觀念,既強調人體本身是一整體,又強調人與自然環境密切相關,運用陰陽五行學說解釋生理、病理現象,指導診斷與治療;把陰陽的對立統一看成是宇宙間萬事萬物產生、發展、變化的普遍規律。人體在正常情況下陰陽平衡,一旦這種平衡被破壞,就會生病,強調精神與社會因素對人體及疾病的影響及疾病的預防,反對迷信鬼神。全面總結了秦漢以前的醫學成就,標志著中國醫學發展到理論總結階段。該書在中國醫學有很高地位,后世歷代有所成就醫家,無不重視此書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溫疫論》明?吳又可撰于公元1642年。全書共2卷,補遺1卷。卷1載論文50篇,闡述瘟疫的病因、病機、證治,其主旨在論述溫病與傷寒的區別。卷2收論文32篇,主要論述溫疫的各和兼證。補遺1卷有成書后補入的“正名、傷寒例正誤、諸家溫疫正誤”等篇。本書為中醫史上第一部論溫疫的專著,在溫病溫疫的病因、病機和證治方面突破了《傷寒論》的原有框架,創立了辨治溫疫溫病的新理論,對后世溫病醫家有很大啟發和影響。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傷寒論》 簡稱《傷寒》,漢·張機(字仲景)撰著,晉·王熙(字叔和)編次,宋·林億校正。刊于北宋治平二年(公元1065年)。全書10卷,共22篇。總結了先秦兩漢時代的醫學成就,繼承與發展了《內經》的基本理論,創造性地將醫學理論與臨床實踐緊密結合。在《素問·熱論》六經分證基礎上,將六經作為辨證論治的綱領,提示了外感病發生、發展的一般規律,并對其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合病、并病、壞病等,也相應提出了治療原則。“六經辨證體系”繼承了《內經》中關于經絡、臟腑、氣化、氣血、營衛,以及邪正斗爭、陰陽消長等理論,賦予“六經”以新的內容,奠定了中醫學辨證論治的基礎,對臨床各科均有指導意義。載方113首,配伍嚴謹,體現了君臣佐使的組方原則,并包含汗、吐、下、和、溫、清等法,具有廣泛的適用性。劑型有湯劑、散劑、丸劑、栓劑等,有很高的臨床實用價值,后世稱為“眾方之祖”。所用藥物約96味,有植物藥、動物藥、礦物藥、加工品等。炮制方法有火制、水制、水火同制等,且注重煎服之法,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并創藥物與針灸井用之法,對臨床具有指導意義。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靈樞》是全面系統總結我國漢代以前中醫學理論、經絡學說和針刺技術的經典著作,為后世醫學,尤其是針灸學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因其詳于經絡腧穴針灸刺法,故又有《針經》之稱。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金匱要略》對疾病的病因、病機、預后、診斷、預防、治療作原則性的指示,具有綱領性意義。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