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制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中國醫藥工業科研開發促進會、美國藥品研究與制造商協會共同主辦的“2012國際醫藥創新峰會”今日在京召開。來自政府、行業、學界的300余位嘉賓出席了峰會,共同探討了如何營造一個促進中國醫藥產業創新的生態環境,通過改善知識產權保護,推動藥品監管政策改革,完善創新藥物審批制度,以有效推動我們醫藥產品整體創新水平的提高;同時還討論了如何改善創新藥物的市場準入環境,進一步優化價格、報銷、招標等環節,以滿足中國患者日益增長的需求。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桑國衛院士到會并發表重要講話。他指出,中國政府歷來十分重視包括醫藥技術在內的科技創新,中國醫藥產業的快速發展,得益于中國創新藥物研發與市場發展的綜合有利因素,未來市場增長的動力將來自于對新藥研發投入的加大和醫藥衛生改革的不斷深化。“重大新藥創制”科技重大專項,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自主知識產權創新藥物以及高質量仿制藥物的研發工作,中國在藥品創新領域取得了一批標志性成果。
縱觀全球藥物研發的趨勢,產出率下降已經成為不爭的事實。藥物研發成本與風險的加大將進一步推動企業間特別是中國企業與跨國醫藥集團的合作。加強與國際先進企業的交流與合作也是國內制藥企業提高研發與生產水平的重要途徑。桑國衛表示很高興地看到,中國藥促會在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與美國PhRMA建立了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自2009年以來,雙方合作已經成功舉辦了三屆中美醫藥產業峰會并取得了積極成果,影響也越來越廣泛。
衛生部、科技部、工信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等領導出席了本次峰會。
在本次峰會上,RDPAC分享了“全力提升中國醫藥產業創新能力研究報告”(簡稱報告)的相關成果。報告顯示:中國政府正在全力提高醫藥產業的創新能力,并且已經在吸引人才,基礎設施建設,制定產業標準等領域取得了一系列的卓越成績。但是,目前中國患者在獲得創新藥物的時間上仍落后西方發達國家8年左右,相關政策環境進一步改善將有利于改變這一現狀。
RDPAC執行總裁卓永清先生說:“中國正面臨著打造全新的產業生態系統,趕超西方國家,實現跨越式發展的絕好機會。中國的現代醫藥研發歷史相對較短并沒有太多歷史遺留體系的牽絆,因此可以避開西方國家曾經走過的彎路,借鑒全球的最佳做法,建立起一個有中國特色的產業體系。政府可以充分利用體制制度優勢,發揮中央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上的強大領導力,快速實現中國醫藥產業由仿制到創新的產業升級。”
該報告還顯示,RDPAC成員在中國醫藥產業創新中扮演著極為重要的角色:過去五年中,其成員已累計向中國市場引進了至少67種創新藥物,占到了同期中國市場所有上市創新藥物的80%.同時,RDPAC成員在中國的研發創新投入正在大幅度提高,目前總投入水平已達到每年80億元,超過中國所有大中型醫藥企業一年研發支出總投入的一半,并直接創造了約3,000個高端研發崗位。RDPAC成員以在華設立的30個研發中心為平臺,通過與中國本土醫藥企業和研發外包機構合作,整合中國人才資源,并與中國研究機構和醫院建立廣泛的合作伙伴關系,有力地推動了中國融入全球醫藥創新體系的步伐。
“中國患者的需求是RDPAC成員在華的首要努力方向,我們研發焦點與中國政府提出的重點領域完全吻合。目前,至少有12家RDPAC成員的研發中心將研發目標鎖定在《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規劃》或”重大新藥創制專項“列出的重點疾病領域上。此外,至少有4個研發中心致力于攻克胃癌、肝癌和肺癌這三類在中國發病率顯著高于其他國家的醫學難題! 卓永清先生說,“除此之外,RDPAC成員自上世紀80年代起陸續引入了中國的諸多創新藥品,除了造福于病患之外,還為國內仿制藥行業的蓬勃發展奠定了基礎。在目前總值達4000億元的處方藥市場中,國產仿制藥已經占到了70%以上的份額,這些產品大多是仿制RDPAC成員引入的創新藥發展而來!
中國醫藥工業科研開發促進會執行會長宋瑞霖先生指出,中國藥促會一直以“創新、產業化、國際化”為辦會宗旨,致力于推動醫藥創新,造福人民。目前,中國藥促會成員企業已經成為中國藥物研發的主力軍。他指出,當前中國醫藥產業正處于發展的關鍵階段,產業發展前景良好,政府高度重視,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才儲備不斷加強,產業投資持續增長。中國醫藥產業正在逐步融入全球醫藥研發體系,與全球領先制藥企業在研發方面的合作不斷深入,并在其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因此在醫藥發展上面臨的挑戰也日趨相同。我們相信國家會繼續穩步改善研發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創新的監管體系,制定合理的創新激勵機制為醫藥創新營造更好環境,順利實現醫藥產業“十二五規劃”的目標,而且中國必將在不遠的將來成為全球醫藥創新體系中一支中舉足輕重的力量,造福全世界的人民。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山東 |
安徽 | 浙江 | 江西 | 福建 | 深圳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