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x線:
早期肺紋理增粗,肺段肺葉稍模糊,實變陰影中可見支氣管氣道征,消散期炎性浸潤逐漸吸收,出現“假空洞”征。
四、鑒別診斷:
1.干酪性肺炎:
x線:肺尖或鎖骨上下,密度不均,消散緩慢,且可形成空洞或肺內播散。
2.其他病原體所致:
3.急性肺膿腫:
大量膿臭痰
4.肺癌:
無顯著急性感染中毒癥狀,伴發阻塞性肺炎。
葡萄球菌肺炎
一、臨床表現:
癥狀:起病急驟,高熱、寒戰、胸痛,膿性痰,量多,帶血絲或呈粉紅色lu狀。
二、x線:
肺段或肺葉實變,或呈小葉狀浸潤,其中有單個或多發的液氣囊腔,陰影的易變性(一處炎性浸潤消失而在另一處出現新的病灶,很小的單一病灶發展為大片陰影)
三、治療:
院外感染:青霉素G
院內感染:耐青霉素酶的半合成青霉素或頭孢菌素,合并使用氨基糖甙類
克雷白桿菌肺炎:
一、臨床表現:
中年以上男性多見,起病急,高熱,咳嗽,痰多及胸痛,可早期出現休克,痰呈粘稠膿性,量多、帶血、灰綠色或磚紅色
二、x線:
多樣性,好發于右肺上葉、雙肺下葉,多發性蜂窩狀肺膿腫、葉間隙下墜。
三、治療:
第二、三代頭孢聯合氨基糖甙類
軍團菌肺炎
一、臨床表現:
亞急性起病或經2~10天潛伏期后急驟起病,早期消化道癥狀明顯:腹痛、腹瀉、嘔吐,神經癥狀常見。
二、x線:
片狀肺泡浸潤,繼而肺實變,多見于下葉,單側或雙側,臨床治療有效時x線病變仍呈進展狀態。
肺炎支原體肺炎:
起病緩慢,陣發性刺激性嗆咳,咳少量粘液。
x線:肺部多種形態的浸潤影,呈節段性分布,以肺下野為多見。
起病兩周后,約2/3患者冷凝聚試驗陽性。
肺膿腫
一、病因:
1.吸入性:單發,右肺多
2.繼發性:
3.血性
二、臨床表現:
癥狀:
急性起病,多有齒、口、咽喉感染灶,手術、勞累、受涼病史,畏寒、高熱;咳嗽,咳粘液痰或粘液膿性痰;胸痛;全身毒性癥狀;咯血,累及胸膜有膿氣胸,慢性有貧血、消瘦,血源性先有全身膿毒血癥表現,后出現呼吸道癥狀。
體征:
初起無陽性體征,繼續發出現實變體征;
肺膿腔增大出現空甕音
累計胸膜出現胸膜摩擦音,胸腔積液體征
慢性有杵狀指
三、x線:
早期:大片濃密模糊浸潤影或團片狀濃密陰影;
肺組織壞死膿腫形成后:膿腔出現圓形透亮區及液平,四周被濃密炎癥浸潤環繞。
慢性:腔壁增厚,內壁不規則,周圍纖維組織增生及臨近胸膜增厚,縱隔移位。
四、治療:
抗菌和痰液引流
青霉素、林可霉素、克林霉素、甲硝cuo
肺結核
一、病因與發病機制:
1.結核菌:
A群:生長繁殖旺盛,致病力強,傳染性大,易被抗結核藥物殺滅
B群:存在于巨噬細胞內,繁殖緩慢
C群:偶爾繁殖菌,呈休眠狀態
D群:休眠菌,無致病力及傳染性
二、發生發展及分類:
1.原發性肺結核:
上葉底部、中葉或下葉上部
x線:肺部原發灶、淋巴管炎、肺門淋巴結腫大
2.血行播散性肺結核:
起病急,有全身毒血癥狀
x線:滿布粟粒狀陰影,大小及密度均大體相等
3.浸潤性肺結核:
鎖骨上下
x線:片狀、絮狀陰影,邊緣模糊
伴大片干酪樣壞死灶時,呈急性進展,嚴重毒性癥狀
干酪樣壞死灶部分消散后,周圍纖維包膜,形成結核球
4.慢性纖維空洞型肺結核:
x線:一側或兩側單個或多個厚壁空洞,多伴有支氣管播散病灶及明顯的胸膜增厚,肺門牽拉向上,肺紋呈垂柳狀縱隔牽向病側
三、臨床表現:
癥狀:
1.全身:午后低熱、乏力、食欲減退、消瘦、盜汗
2.呼吸系統:干咳或少量粘液痰,咯血,累計胸膜時有胸痛,慢性重癥時出現漸進性呼吸困難
體征:
鎖骨上下、肩胛間區叩濁,咳嗽后可聞及濕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