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肝的傳播途徑
(1)食物污染:也可導致此病爆發,我國曾報導3起因為食物受傳染而導致戊肝爆發。
(2)基本上經糞-口渠道傳播:多因為水源被糞便污染所導致的,爆發或流行是此病的主要表現形式,所以發病高峰多于雨季或者洪水后,其流行規模視水源污染程度而異。
(3)平時生活接觸傳播:戊肝發病以1戶1例比較多,印度和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報告依次為88.3%和78.1%,兩代發病率只不過0.8%-14.3%,暗示其傳染性較甲肝為低。
(4)輸血渠道:有人對德國西南方地區百例有輸血史的急性病人進行了血清學檢查,找到7例戊肝病毒抗體免疫球蛋白G陽性。這7例除在病發前有輸血史外,至少還有另一種肝炎病毒傳染的血清學標志,但都沒去不發達國家旅游,也未找到戊肝的其他因素。提示輸血中有傳播戊肝的可能性。在動物實驗中,傳染動物的途徑并非通過口服,而是單純選用靜脈內注射含戊肝病毒糞便懸浮液的方法。后果使5只實驗動物全部感染成功,表明通過靜脈輸入含戊肝病毒血液或血漿,也會使受血者發生HEV感染。
肺吸蟲病實驗室檢查
(1)血象:白細胞總數及嗜酸性粒細胞計數均增高。
(2)檢查蟲卵:痰、胸水、肺泡灌洗液、胃液、糞便中查到肺吸蟲卵可確定診斷。對可疑病例要反復檢查。
(3)免疫血清學診斷:
①皮內試驗。肺吸蟲抗原皮內試驗為即時型反應,陽性率高達98.3%~100%,但與華枝睪吸蟲、姜片蟲有交叉反應,若將皮試液稀釋為1:100000~600000,其特異鑒別率接近100%.
②補體結合試驗。對早期診斷有價值,陽性率為90%~100%.
③間接血凝、瓊脂擴散、對流免疫電泳、間接免疫熒光等試驗。陽性有診斷價值。
3.X線檢查肺部可有浸潤、囊腫結節及硬結陰影。有時發現胸膜粘連增厚、胸水、氣胸或水氣胸等征象。多數病例肺內呈混合型陰影,部分病例X線檢查無異常所見,或僅有兩肺中、下紋理增粗。治療前后應定期攝片比較。腦型者,可做腦血管造影,脊髓造影等可顯示病變部位。
4.活體組織檢查皮下或肌肉結節活體組織檢查,可找到幼蟲或蟲卵,或嗜酸性肉芽腫(斯氏肺吸蟲病找不到蟲卵)。
5.鑒別診斷本病應與肺結核、結節性動脈周圍炎、霍奇金病等相鑒別。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