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體機構預防措施
集體機構(作業)的群體結構特點及生活狀況特異,故其預防措施也很有差別。本節僅闡述托幼機構、集體野外作業的預防措施。醫院的預防措施在第十章《醫院內感染的發生及控制》中介紹。
1.托幼機構
托兒所及幼兒園是傳染病易感集中的群體,很容易發生傳染病爆發,尤以病毒性肝炎、菌痢、病毒性腹瀉、水痘、腮腺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等為多見。
(1)預防性措施:
重點在于加強衛生監督,避免傳染源進入。收容兒童及招聘老師和保育員均須經過體格檢查,并有定期體檢制度。應建立合理的兒童接送制度,接收兒童時要問清是否曾與有病兒童接觸,晨檢時應仔細檢查有無早期癥狀及體征以便早發生疾病。對兒童及家長要做好衛生宣傳工作,以取得合作。認真執行計劃免疫工作。要做好飲食衛生、飲水衛生及環境衛生工作,教育兒童養成良好個人衛生習慣。
(2)防疫措施:
發現疫情后,要立即報告衛生防疫站,以便取得指導。在單位領導下制定防疫措施方案,重點是盡量控制疫情,使之不在機構內擴散。立即隔離、治療病人。密切接觸者(一般指同活動的班組)應檢疫,即本班組與其他班組隔離、醫學觀察、施行適合的應急預防接種、給預防藥物及消毒。疫情撲滅之前暫停接受新兒童。將有關情況通告所有家長,取得諒解及配合,共同合作撲滅疫情,避免進一步擴散。
2.集體野外工作
野外作業如水利建設、筑路、勘探、農墾、部隊野營等常集中較多人員協同工作或行動。由于人員流動性大,生活條件簡陋,故極易發生傳染病爆發、流行,如菌痢、傷寒、病毒性肝炎、鉤端螺旋體病、血吸蟲病、流行性出血熱、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腦膜炎等。因此,在作業開始之前,就應做好預防措施。
(1)預防性措施:
在作業開工之前,應組織醫務人員深入作業所在地區,進行流行病學偵察。了解該地區的環境、飲水來源、當地既往及現在有哪些疾病,并向該地區衛生防疫部門了解有關傳染病及地方病的情況。進入現場前要組織好醫務與衛生人員的隊伍,并結合當地存在的特殊疾病及衛生問題作好進崗前培訓工作。選擇好生活場地、蓋好工棚、廚房,選擇好水源,興建廁所,搞好殺蟲、滅鼠和消毒工作,制訂必要的衛生制度,要求派來工作人員的單位事先做好健康檢查,以免傳染源進入,并預先做好必要的預防接種,如流腦多糖體菌苗、破傷風類毒素類等接種。進入現場后要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做好衛生宣傳,建立疫情報告制度。
(2)防疫措施:
重點在使疫情不擴散,保證作業順利進行。病人應隔離、治療。接觸者慶給以適合的應急接種、藥物預防及消毒,力求不發病。報告衛生防疫部門,取得指導幫助。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