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種典型的社會病
1.自殺
(1)概念:個人在意識清楚的情況下,自愿地(而不是被別人所逼迫)采取傷害、結束自己生命的行為,稱為自殺。國際上一般按結局的不同,將自殺行為分為自殺死亡、自殺未遂和自殺意念三類。
(2)社會根源:自殺行為在個體層面上與個人性格、價值觀念、人際關系、個人所遭受的社會心理壓力、個人的應對方式、獲得的社會支持以及精神、軀體健康狀況等多種因素有密切的聯系。
(3)控制和預防: 綜合性的自殺預防措施是關鍵。
①建立國家自殺預防戰略
②提高人群的心理健康素質
③普及有關自殺和自殺預防的知識
④指導媒體有關自殺事件的報道
⑤減少自殺的機會
⑥建立預防自殺的專門機構
⑦對醫務工作者和心理咨詢工作者進行培訓
⑧提供完善的精神衛生服務
⑨加強學校和工作場所的自殺預防工作
⑩關注自殺死亡者的親人
2.吸毒
(1)概念:通常所說的吸毒是指通過各種途徑(包括吸食、注射等)使用能夠影響人的精神狀況,但為法律所禁止擁有和使用的化學物質的行為。
(2)社會根源:生物因素、心理因素和社會文化因素都與吸毒行為的產生、維持、戒斷以后的復發有著密切的關系。毒品的可得性、同伴影響和團體壓力、成長環境的影響和社會文化對毒品的容忍程度與吸毒行為有關。
(3)控制和預防:吸毒的控制與預防主要包括三個方面:
①減少供給,其主要措施是通過法律,禁止和打擊毒品的生產、運輸和銷售;
②減少需求,其主要措施是通過各種措施預防吸毒,脫毒治療和治療之后的康復;
③降低危害,對于難以戒除毒癮的個體,用替代治療、針頭交換、安全套推廣等措施,降低吸毒對個人和社會的危害。在不同國家和同一國家的不同時期,對這三方面措施的側重點會有所不同,但目前公認,應該從減少供給、減少需求和降低危險三個方面采取綜合性措施。
3.非故意傷害
(1)概念:無意識的、意料之外的突發事件造成的人體損傷。
客機墜毀、游輪觸礁,道路交通傷害,工傷事故,醫療事故等。
(2)控制和預防:非故意傷害的控制與預防的根本在于設計、裝備、立法、監督和教育。
目前,比較成熟的干預理論為“4E”干預,即
工程干預(環境與產品的設計更新)
經濟干預(經濟鼓勵與懲罰)
強制干預(國家法律與法規)
教育干預(健康教育)
4.性傳播疾病
(1)概念:性傳播疾病(STDs)是主要由性行為接觸或類似性行為接觸為主要傳播途徑的一組疾病。
(2)控制和預防:
①倡導健康性觀念和安全性行為;
②采取適當的形式,廣泛宣傳性傳播疾病防治知識;
③加強對性傳播疾病的監測;
④對性傳播疾病高危人群進行有針對性的預防工作。
5.青少年妊娠
(1)概念:青少年妊娠可以定義為法定結婚年齡以前發生的所有妊娠現象,包括有意懷孕和意外懷孕。
(2)控制和預防:
①提高全民族的文化教育水平;
②在全社會形成健康的性觀念和性道德;
③打破性禁錮,推動針對青少年的性知識教育;
④加大對懷孕青少年的幫助力度。
6.精神障礙
(1)概念:精神障礙是一類具有臨床意義的行為或心理綜合征,伴隨痛苦體驗和(或)功能障礙,對人們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并影響整個社會經濟的發展。
(2)社會根源:與其他疾病比較,精神障礙的發生、發展、轉歸與社會因素有著更密切的聯系。這些因素包括社會文化、社會結構、社會動蕩、文化源性應激和對精神病患者的歧視。
(3)控制和預防:
①完善社會保障制度,發展社會救助機制;
②建立精神衛生服務體系;
③營造理解和接納的社會氛圍,降低歧視;
④大力開展社區精神衛生服務;
⑤預防精神病患者的危險性行為;
⑥加強精神衛生知識的普及。
預防與控制
社會病一般須采用社會性防治措施才能加以控制,社會病防治的基本措施:
1.積極開展全民健康教育。
2.加強對社會病的社會控制。
3.充分發揮家庭的作用。
4.建立社會病的咨詢與治療機構,進行危機干預。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