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梗死的恢復期治療
腦梗死又稱缺血性腦卒中,是指各種原因引起的腦部血液供應障礙,使局部腦組織發生不可逆行損害,導致腦組織缺血、缺氧性壞死。按照發病機制可分為動脈粥樣硬化性血栓性腦梗死、腦栓塞、腔隙性腦梗死及分水嶺腦梗死等。
1)康復治療。
2)腦血管病的二級預防。
腦梗死的急性期治療
1)一般治療:
①臥床休息,加強護理。
②調控血壓:收縮壓220mmHg或舒張壓>120mmHg以上,給予緩慢降壓治療。
③控制血糖:急性卒中高血糖可加重腦損害,如血糖超過11.1mmol/L,應用胰島素降糖,將血糖控制在8.3mmol/L以下。
④維持水、電解質、酸堿平衡,處理相應并發癥。
2)溶栓治療:
臨床常用藥物有:組織型纖溶酶原激活劑(rt-PA)和尿激酶(UK)。
主要適應證:①年齡不超過75歲;②發病6小時之內;③血壓低于180/110mmHg;④無意識障礙(椎基底動脈系統血栓預后較差,出現意識障礙也可考慮溶栓);⑤頭部CT排除腦出血;⑦患者或家屬同意等。
主要禁忌證:①有出血傾向或出血素質;②近3個月有腦卒中、腦外傷史和心肌梗死病史,3周內有胃腸道或泌尿系統出血病史,2周內有接受較大的外科手術史;③血壓高于180/110mmHg;④有嚴重的心、肝、腎功能障礙等。
3)抗凝治療:主要藥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及華法林等。中至重度卒中患者不建議抗凝,主要并發癥為出血傾向和血小板減少。
4)降纖治療:(降解血中的纖維蛋白原,增加纖溶系統的活性,抑制血栓形成)常用藥物包括巴曲酶、降纖酶、安克洛酶等。
5)抗血小板聚集治療:常用藥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6)腦保護治療。
腦梗死的診斷
中、老年患者,有動脈粥樣硬化及高血壓等腦卒中的危險因素,安靜狀態下活動中起病,病前可有反復發作的TIA,癥狀常在數小時或數天內達高峰,出現局灶的神經功能缺損。(梗死的范圍與某一動脈的供應區域相一致)頭部CT在早期多正常,24-48小時內出現低密度病灶。腦脊液正常,SPECT,DWI、PWI有助于早期診斷,DSA、CTA、MRA可發現血管異常。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