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答案 |
一、A1
1.【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限制性內切酶能分裂DNA分子在一限定數目的專一部位上。它能識別外源DNA并將其降解。
2.【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DNA聚合酶ε發揮始動作用,是基因組穩定性和環境壓力導致的細胞DNA損傷修復的關鍵裁決者。
3.【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體內嘌呤核苷酸的分解代謝終產物是尿酸。
4.【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白化病由于先天性缺乏酪氨酸酶,或酪氨酸酶功能減退,黑色素合成發生障礙所導致的遺傳性白斑病。臨床上分為泛發型白化病、部分白化病和眼白化病三型。
5.【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FA是游離脂肪酸,游離脂肪酸屬于脂類,它是脂溶性的物質,不溶于水,也就是說不溶于血液。所以它的代謝必須需要一種載體,它與清蛋白結合,結合后就可以溶于血液,進入肝臟進行代謝。
6.【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磷酸肌酸是在肌肉或其他可興奮性組織(如腦和神經)中的一種高能磷酸化合物,是高能磷酸基的暫時貯存形式。
7.【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由葡萄糖提供的丙酮酸轉變成草酰乙酸及TCA循環中的其他二羧酸則可合成一些非必需氨基酸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等。(注:葡萄糖僅提供了丙酮酸參與了非必需氨基酸的合成,并不能由葡萄糖轉化為蛋白質)。
8.【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結合酶的催化活性,除蛋白質部分(酶蛋白)外,還需要非蛋白質的物質,即所謂酶的輔助因子,兩者結合成的復合物稱作全酶,對于結合酶來說,輔酶或輔基上的一部分結構往往是活性中心的組成成分。
9.【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胰島素由A、B兩個肽鏈組成。人胰島素A鏈有11種21個氨基酸,B鏈有15種30個氨基酸,共26種51個氨基酸組成。其中A7(Cys)-B7(Cys)、A20(Cys)-B19(Cys)四個半胱氨酸中的巰基形成兩個二硫鍵,使A、B兩鏈連接起來。此外A鏈中A6(Cys)與A11(Cys)之間也存在一個二硫鍵。
10.【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雌激素:卵泡開始發育時,只分泌少量雌激素;至月經第7日卵泡分泌雌激素量迅速增加,于排卵前形成高峰,排卵后稍減少。約在排卵后1~2日,黃體開始分泌雌激素使血循環中雌激素又逐漸上升(注:為黃體生成素的作用)。約在排卵后7~8日黃體成熟時,形成血循環中雌激素第二高峰,此峰低于排卵前第一高峰。
11.【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腎上腺髓質嗜鉻細胞分泌兒茶酚胺類激素,主要是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兩者的比例大約為4:1,以腎上腺素為主。另外還有少量多巴胺。故答案D不正確。
12.【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α運動神經元發出α傳出纖維支配梭外肌纖維。相關的傳入纖維(Ⅰa纖維)運動電位的頻率增加,并經后根傳到脊髓,直接與支配該肌或協同肌的α-運動神經元發生興奮性突觸聯系,產生收縮效應,從而使肌梭回到先前狀態。
13.【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腎小球有效濾過壓=腎小球毛細血管血壓-(血漿膠體滲透壓+囊內壓)。
14.【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正常情況下,食物入胃后5分鐘,胃排空即開始;稀的流體食物比稠的固體食物排空快,顆粒小的比大塊的排空快,等滲溶液比低滲或高滲溶液排空快;糖類排空最快,蛋白質次之,脂肪類食物排空最慢;混合食物完全排空需4~6小時。
15.【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功能殘氣量:平靜呼氣末尚存留于肺內的氣體量。等于殘氣量與補呼氣量之和。可因體位改變而發生變化。生理意義是緩沖呼吸過程中肺泡內氣體成分的過度變化,使氧分壓和二氧化碳分壓能保持相對穩定。由于功能殘氣量的稀釋作用,吸氣時肺泡內PO2不致突然升得太高,PCO2不致降得太低。反之呼氣時PO2不致降得太低,PCO2不致升得太高。
16.【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心房收縮的擠壓作用只能使心室的充盈量增加10%~30%;心室舒張時的抽吸作用使進入心室的充盈量約占總充盈量的2/3,是心室充盈的主要因素。A、C、E項3個因素對心室充盈的影響不大。
17.【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細胞外液是機體的內環境,它包括血漿(備選答案A)、組織液(備選答案B)、淋巴液(備選答案C)和腦脊液(備選答案D),而不包括細胞內液(備選答案E),所以正確答案為E。
18.【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借助載體蛋白的是易化擴散。單純擴散不需要借助通道或載體。
19.【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朊粒在人和動物中引起傳染性海綿狀腦病,為一種潛伏期長,中樞神經系統致死性慢性退化性疾病,主要包括人的進行性癡呆和震顫病(庫魯病,Kuru病)、克-雅病(CJD)及其變異性CJD(vCJD)、格斯特曼綜合征(GSS)及致死性家族性失眠癥(FFI)等,動物疾病如羊瘙癢病及牛海綿狀腦病(BSE,即瘋牛病)等。
20.【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漢坦病毒可兩種:引起漢坦病毒肺綜合征(HPS),另一種引起漢坦病毒腎綜合征出血熱(HFRS)。
21.【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脊髓灰質炎病毒是引起脊髓灰質炎的病毒。該疾病傳播廣泛,是一種急性傳染病。病毒常侵犯中樞神經系統,損害脊髓前角運動神經細胞,導致肢體松弛性麻痹,多見于兒童,故又名小兒麻痹癥。主要經糞-口傳播的方式傳染。巨細胞病毒亦稱細胞包涵體病毒,感染的細胞腫大,并具有巨大的核內包涵體,它是一種皰疹病毒組DNA病毒。引起以生殖泌尿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和肝臟疾患為主的各系統感染。常通過口腔,生殖道,胎盤,輸血或器官移植等多途徑傳播。
22.【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病毒是以其基因為模板,借DNA多聚酶或RNA多聚酶以及其他必要因素,指令細胞停止合成細胞的蛋白質與核酸,轉為復制病毒的基因組,轉錄、轉譯出相應的病毒蛋白,最終釋放出子代病毒。這一過程分為吸附和穿入、脫殼、生物合成、組裝成熟與釋放四個步驟。
23.【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炭疽芽胞桿菌是致病菌中最粗大的桿菌(1~3)μm×(5~10)μm,革蘭氏染色陽性,呈兩端平切,無鞭毛,在體內或含血清培養基中可形成莢膜,在有氧條件下可形成橢圓形芽胞,位于菌體中央且直徑不大于菌體,呈竹節樣排列的長鏈。炭疽芽胞桿菌致病物質為莢膜和炭疽毒素。
24.【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結核菌為專性需氧菌,營養要求高,生長緩慢,常用羅氏培養基(內含蛋黃、甘油、馬鈴薯和孔雀綠等)進行培養,需3~4周后才形成顆粒狀或菜花形的乳酪色的粗糙型菌落。
25.【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外毒素毒性很強。最強的肉毒毒素1毫克純品能殺死2億只小鼠,其毒性比化學毒劑氰化鉀還要大1萬倍。不同病原菌產生的外毒素,對機體的組織器官具有選擇性(醫學上稱為親嗜性),引起特殊的病理變化。外毒素是一類蛋白質,它能刺激宿主免疫系統產生良好的免疫應答反應,形成能中和外毒素毒性的特異性免疫球蛋白,這種球蛋白稱為抗毒素。(內毒素是脂多糖)按細菌外毒素對宿主細胞的親嗜性和作用方式不同,可分成神經毒素(破傷風痙攣毒素、肉毒毒素等)、細胞毒素(白喉毒素、葡萄球菌毒性休克綜合征毒素1、A群鏈球菌致熱毒素等)和腸毒素(霍亂弧菌腸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等)三類。
26.【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細菌的群體生長繁殖規律即“生長曲線”,包括遲緩期、對數期(或稱指數期)、穩定期和衰亡期四個期。對數期在培養后8~18小時,其細菌繁殖最快、代謝活躍,細菌形態、染色、生物活性都很典型,對外界環境因素的作用十分敏感,研究細菌的生物學性狀以此期細菌為最好。
27.【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肺炎常用的疫苗是從細菌提取的多糖成分制備的肺炎球菌的多糖疫苗。
28.【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由內源性或外源性抗原所致的細胞或體液介導的免疫應答導致的組織損傷稱免疫損傷也叫超敏反應,不屬于正常生理功能。
29.【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抗毒素是用細菌外毒素或類毒素免疫動物而制備的免疫血清,具有中和外毒素的作用。故答案選擇C。
30.【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誘因:隱蔽抗原的釋放;自身抗原的改變;分子模擬;淋巴細胞的多克隆激活;表位擴展;免疫調節異常;遺傳相關因素。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