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2 頁:參考答案 |
61.【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D選項不屬于艾滋病人或感染者的義務,屬于醫務人員的義務。
醫務人員的義務包括:(1)應當為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詢、診斷和治療服務。醫療機構不得因就診的患者是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者艾滋病患者,推諉或者拒絕對其其他疾病進行治療。(2)對確診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醫療衛生機構的工作人員應當將其感染或者發病的事實告知本人;本人為無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的,應當告知其監護人。(3)應當按照國務院衛生主管部門制定的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技術指導方案的規定,對孕產婦提供艾滋病防治咨詢和檢測,對感染艾滋病病毒的孕產婦及其嬰兒,提供預防艾滋病母嬰傳播的咨詢、產前指導、阻斷、治療、產后訪視、嬰兒隨訪和檢測等服務。
62.【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對病人予以隔離治療,這是規定的內容,采取緊急措施并予以公告不符合相關要求內容。
63.【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經婚前醫學檢查,對患指定傳染病在傳染期內或精神病在發病期內應當暫緩結婚。指定傳染病指《中華人民共和國傳染病防治法》中規定的艾滋病、淋病、梅毒、麻風。所以答案B淋病、C梅毒、D艾滋病、E麻風病均屬于上述指定傳染病,只有答案A乙肝不屬于,正確答案為A。
64.【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醫院感染的特點是易感人群集中,抗病能力差,感染后病死率較高。B答案與醫院感染的特點不符,故為正確答案。
65.【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WHO建議遵循因癥就診的被動發現原則,建立通暢的因癥就診渠道是發現結核患者的主要途徑。因癥就診、轉診和因癥推薦是實施DOTS策略地區肺結核患者發現的主要方式。正確答案為B。
66.【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包括:異性及同性的性接觸傳播、醫源性傳播和血液感染(包括靜脈輸注被感染的血液、血液成分及血液制品和靜脈注射毒品等途徑)及母嬰垂直傳播3種。答案E不包括在內,因此是最佳答案。
67.【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疾病監測:是長期、連續、系統地收集、分析、解釋、反饋及利用疾病信息的過程,可了解疾病的流行趨勢及其影響因素,為決策者提供決策依據。所以本題答案選擇A。
68.【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抗體(抗-HBs)是保護性抗體,可中和HBV,預防感染。
69.【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評價疫苗的免疫學效果時,應選擇近期內未發生該疾病流行的地區。因為有該疾病流行的地區的人群很可能獲得了該病的免疫力,影響疫苗的評價效果。
70.【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影響流行過程的因素包括自然因素和社會因素:①自然因素主要包括氣候、地理、土壤和動植物等因素,對流行過程的三個環節都有影響。②社會因素包括人類的一切活動,如生產和生活條件、衛生習慣、衛生條件、醫療衛生狀況、居住環境、人口流動、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社會動蕩等。
71.【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A、B、C、D項均正確。E項應是以預防為主。所以答案選E。
72.【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者是傳染病流行的三個基本環節,任何一個環節的變化都可能影響傳染病的流行和消長。
73.【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我國先后頒布了《國境衛生檢疫條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檢疫法》以防止檢疫傳染病從國外輸入。
74.【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根據潛伏期的長短確定接觸者的留驗、檢疫或醫學檢驗期限,一般期限為常見的潛伏期增加1~2天,對危害嚴重的傳染病的留驗或檢疫時間,需按最長潛伏期來確定。潛伏期是確定傳染病接觸者留驗、檢疫或醫學觀察的主要依據。
75.【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因為空氣傳播途徑易實現,因此傳播廣泛,發病率高,易暴發;冬春季高發;少年兒童多見;在未免疫預防人群中,發病率呈周期性升高現象;受居住條件和人口密度的影響。
76.【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三級預防是指防止傷殘和促進功能恢復。產前檢查發現胎兒染色體異常終止妊娠屬于早期發現疾病,為二級預防的范疇。
77.【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關聯的特異性:指某因素只能引起某種特定的疾病,也就是說某種疾病的發生必須有某種因素的暴露才會出現。當關聯具有特異性時,可增強病因推斷的說服力,但當不存在特異性時,并不能因此而排除因果關聯的可能。
78.【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充分病因:如果某因素存在,隨之必然(概率為100%)有某病的發生,則某因素為該病的充分病因。
必要病因:是指某疾病發生的必需因素,即缺乏該因素時疾病就不會發生。
充分且必要病因:有該病因E存在時,疾病D必定發生;有相應疾病D發生,以前必定有該病因E存在。
必要但不充分病因:有該病因E存在時,疾病D可能發生;有相應疾病D發生,以前必定有該病因E存在。
充分但不必要病因:有該病因E存在時,疾病D必定發生;有相應疾病D發生,以前可能有該病因E存在
不充分且不必要病因:有該病因E存在時,疾病D有可能發生;有相應疾病D發生,以前可能有該病因E存在。
79.【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偏倚與樣本大小無關,無論增加還是減少樣本量都不能達到減少或消除偏倚的目的。樣本量只與隨機誤差有關。本題其余備選答案均為控制偏倚的措施。
80.【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約登指數,是靈敏度與特異度之和減去1,表示篩檢方法發現真正病人與非病人的總能力。約登指數的范圍在0~1之間。指數越大,其真實性越高。
81.【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A項指篩檢試驗陰性者不患目標疾病的可能性。B項指篩檢試驗陽性者患目標疾病的可能性。C項即假陽性率,實際無病而根據篩檢試驗被判為有病的百分比。D項即假陰性率,實際有病而根據篩檢試驗被判為無病的百分比。E項即真陰性率,實際無病而根據篩檢試驗被判為無病的百分比。所以答案選A。
82.【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A項篩檢試驗不是以診斷為目的。B項正確。C、D、E項屬于篩檢試驗的評價的范疇。
83.【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臨床試驗主要是評價某種藥物或治療方法的效果,常用指標有有效率、治愈率、病死率、生存率等。現場試驗常用于評價干預措施對一般人群疾病預防和控制的效果,常用的指標有保護率、效果指數和抗體陽性率等。所以本題選擇B。
84.【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盲法主要是為了消除研究對象和研究者主觀因素對研究信息真實性的影響。
85.【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臨床試驗與現場試驗的干預單位都是個體,區別在于臨床試驗是以病人為研究對象,現場試驗是以自然人群作為研究對象。受實際條件所限,有些實驗流行病學研究不能設立對照組,稱為“類試驗”或“準試驗”。臨床試驗也可在門診病人中進行,疫苗效果的現場試驗不可在疑似病人中進行。臨床試驗也可雙盲。所以答案選B。
86.【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匹配不能消除混雜因素對研究結果的影響,只能減少。
87.【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比值比是病例組的暴露比值和對照組的暴露比值之比,病例對照研究(某些衍生類型除外)不能計算發病率,所以也不能計算相對危險度,只能用比值比作為反映關聯強度的指標。
88.【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選擇病例的要求,診斷可靠,被選擇的病例必須具有暴露于調查因素的可能性,應盡量選擇確診的新病例,因為其回憶偏倚小,代表性好。
89.【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隊列研究是由因及果的研究,而病例對照研究是由果及因的研究,所以隊列研究的因果順序更加的合理。
90.【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隊列研究中并不是所有的率都能做顯著性檢驗的。此句話說的太絕對。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