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單元 血液
一、A1型題
1、能增強抗凝血酶Ⅲ抗凝作用的物質是
A、肝素
B、蛋白質C
C、凝血酶調制素
D、組織因子途徑抑制劑
E、α2-巨球蛋白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肝素是由肥大細胞和嗜堿性細胞產生的抗凝物質,具有很強的抗凝作用,它可使抗凝血酶Ⅲ與凝血酶的親和力增強100倍。但在缺乏抗凝血酶Ⅲ的條件下,其抗凝作用很弱,因此肝素主要是通過增強抗凝血酶Ⅲ的活性而發揮間接抗凝作用。
2、外源性凝血系統的作用起始于
A、組織受傷釋放組織因子Ⅲ
B、凝血酶的形成
C、第Ⅻ因子被激活
D、血小板第3因子的釋放
E、第X因子被激活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偻庠葱阅緩绞侵秆苁軗p時,暴露出組織因子(即FⅢ)而啟動的凝血過程。②內源性凝血途徑是指FⅫ結合到異物表面而啟動的凝血過程。第Ⅹ因子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徑的共同激活因子。凝血酶形成為凝血過程的第二階段。血小板第3 因子是血小板膜的磷脂成分之一,是血小板參與凝血過程的重要因子。
3、血漿膠體滲透壓主要來自
A、纖維蛋白原
B、α1-球蛋白
C、α2-球蛋白
D、清(白)蛋白
E、γ-球蛋白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溶液滲透壓的高低取決于溶液中溶質顆粒〈分子或離子)數目的多少,而與溶質的種類和顆粒大小無關。由蛋白質所形成的滲透壓稱為膠體滲透壓。在血漿蛋白中,清(白)蛋白分子量小,其分子數量遠多于球蛋白,故血漿滲透壓主要來源于清(白)蛋白。球蛋白由于分子量大,分子數量少,所形成的膠體滲透壓小。
4、最能反映血液中紅細胞和血漿相對數量變化的是
A、血液粘滯性
B、血細胞比容
C、血漿滲透壓
D、血液比重
E、血紅蛋白量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血細胞比容是指血細胞在血液中所占容積百分比,故血細胞比容可反映血液中紅細胞在血漿中的相對濃度。
5、下列凝血因子缺乏時可引起PT和APTT同時延長的是
A、Ⅶ
B、Ⅷ
C、Ⅸ
D、X
E、Ⅺ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凝血酶原時間,是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徑異常的指標;APlTr.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是反映內源性凝血途徑異常的指標。內源性和外源性凝血途徑的共同途徑都要經過激活FX來完成凝血過程。故選D。
6、抗凝血酶Ⅲ抗凝的作用機制是
A、除去血漿中的Ca2+,實現體外抗凝
B、封閉某些凝血因子的活性中心
C、抑制血小板的作用
D、抑制X因子激活
E、增強其他抗凝蛋白質的抗凝活性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抗凝血酶Ⅲ由肝臟和血管內皮細胞產生,通過與凝血酶及凝血因子FⅨa、FXa、FⅪa、FⅫa等分子活性中心的絲氨酸殘基結合而抑制其活性。故選B。
7、成熟紅細胞所需能量來自
A、糖的無氧酵解
B、糖的有氧氧化
C、磷酸戊糖途徑
D、乳酸生成反應
E、2,3一二磷酸甘油酸支路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因成熟紅細胞沒有線粒體,不能進行糖的有氧氧化,而只能靠糖酵解提供能量。
8、血漿膠體滲透壓決定于
A、血漿氯化鈉含量
B、血漿總蛋白含量
C、紅細胞數目
D、血漿白蛋白含量
E、血漿球蛋白含量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血漿膠體滲透壓決定于血漿白蛋白含量。若白蛋白明顯減少,即使球蛋白增加而保持血漿蛋白總含量基本不變,血漿膠體滲透壓也將明顯降低。血漿膠體滲透壓75%~80%來自于白蛋白的含量
9、各體液中,屬于機體內環境的是
A、膽汁
B、胰液
C、尿液
D、腦脊液
E、胃液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ABE都是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C為含代謝終產物的廢物,均不是細胞外液。腦脊液、胸腹水是屬組織液,為細胞外液,即內環境。
10、穩態是指內環境
A、化學組成不變
B、化學組成相對穩定
C、理化性質相對穩定
D、理化性質恒定不變
E、各種物質組成和理化特性相對恒定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穩態是內環境的一種動態平衡。在生理條件下,人體通過神經體液機制的調節,使內環境的各項物理、化學因素保持動態平衡,這一狀態稱為穩態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