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參考答案
1、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腮腺全部由漿液性腺泡組成,故屬純漿液腺,但在新生兒的腮腺中可見少量黏液細胞。腮腺閏管長,有分支;分泌管多,染色淺。
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正常腮腺組織內,經常出現小的淋巴結。其中,5%~10%淋巴結的髓質內出現導管以及腺泡樣結構;有時淋巴結呈殼樣包繞在腮腺腺葉外圍。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腮腺全部由漿液性腺泡組成,故屬純漿液腺,但在新生兒的腮腺中可見少量黏液細胞。
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腮腺是唾液腺中最大者。
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腮腺分為深淺兩葉,其間有面神經穿過。
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腮腺的閏管與分泌管交界處,可見典型的皮脂腺結構或含有脂肪的導管上皮細胞團,在大導管上皮細胞間亦見有少數含黏液的杯狀細胞,此細胞因腺體慢性炎癥而增多。
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晶樣體多出現在腮腺導管中,呈針狀,指狀或板狀,即可引起周圍組織的炎癥,又可形成結石中心的核。
8、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腮腺大導管上皮細胞間可見少數含有黏液的杯狀細胞,此細胞因腺體慢性炎癥而增多。
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小唇腺是唾液分泌性IgA的主要來源,其濃度比腮腺高4倍。此外,唇腺活檢也被認為是診斷舍格倫綜合征的一種簡便方法。
10、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小唇腺是唾液分泌性IgA的主要來源,其濃度比腮腺高4倍。此外,唇腺活檢也被認為是診斷舍格倫綜合征的一種簡便方法。
1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唇腺屬于小唾液腺,為以黏液性腺泡為主的混合性腺體。
1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漿液性腺泡:呈球形,由漿液細胞組成,細胞呈錐體形,基底部較寬,緊附于基底膜上,頂端向著腔內。胞核為圓形,位于基底部1/3處。胞質色深,組織固定好時,頂端胞質內可見大量折光性很強的分泌顆粒,稱酶原顆粒。漿液細胞主要表達α-淀粉酶。
1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混合性腺泡:由黏液細胞和漿液細胞組成。前者組成腺泡之大部分,緊接閏管;后者呈新月狀覆蓋于腺泡的盲端表面,又名半月板。漿液細胞的分泌物有細胞間小管通入腺泡腔內。
1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電鏡下,黏液細胞內充滿透明的分泌顆粒,這些顆粒比漿液細胞顆粒大,聚集在細胞頂端,且形狀不規則。
1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漿液性腺泡呈球形,由漿液細胞組成,細胞呈錐體形,基底部較寬,緊附于基底膜上,頂端向著腔內。胞核為圓形,位于基底部1/3處。胞質色深,組織固定好時,頂端胞質內可見大量折光性很強的分泌顆粒,稱酶原顆粒。漿液細胞主要表達α-淀粉酶。
1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腺泡為連接于導管末端的盲囊,由單層腺上皮細胞組成,為腺的分泌部,其外側為薄的基底膜包繞。在腺細胞和基膜之間含有肌上皮細胞,它具有收縮能力,有助于腺細胞分泌物的排出。根據腺泡的形態、結構和分泌物性質的不同,可分為漿液性、黏液性、混合性三種類型。
17、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黏液性腺泡呈管狀,由黏液細胞組成。光鏡下,黏液細胞呈錐體形。胞質內含豐富的黏原顆粒,在固定及染色過程中,黏原顆粒常被破壞,故胞質透明呈網狀結構。
18、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泌管與閏管相延續。管徑較粗,管壁由單層柱狀上皮所組成。在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縱紋,所以分泌管又稱紋管。上皮細胞能主動吸收鈉,排出鉀和碳酸氫根離子,并轉運水,改變唾液的量和滲透壓。
1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分泌管上皮細胞能主動吸收Na+子、排出K+和HCO3-,并轉運水,改變原始唾液量并使分泌物低滲。此功能受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等激素的調節,而細胞底部的折疊與密集的線粒體則起“鈉泵”作用。
2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分泌管上皮細胞能主動吸收Na+子、排出K+和HCO3-,并轉運水,改變原始唾液量并使分泌物低滲。此功能受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等激素的調節,而細胞底部的折疊與密集的線粒體則起“鈉泵”作用。
2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泌管與閏管相延續。管徑較粗,管壁由單層柱狀上皮所組成。核圓形,位于細胞中央或近基底部。胞質豐富,呈強嗜酸性。在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縱紋,所以分泌管又稱紋管。上皮細胞能主動吸收Na+、排出K+和HCO3-,并轉運水,改變原始唾液量并使分泌物低滲。此功能受腎上腺皮質分泌的醛固酮等激素的調節,而細胞底部的折疊與密集的線粒體則起“鈉泵”作用。
2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分泌管與閏管相延續。管徑較粗,管壁由單層柱狀上皮所組成。核圓形,位于細胞中央或近基底部。胞質豐富,呈強嗜酸性。
23、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分泌管與閏管相延續。管徑較粗,管壁由單層柱狀上皮所組成。核圓形,位于細胞中央或近基底部。胞質豐富,呈強嗜酸性。在基底部有垂直于基底面的縱紋,所以分泌管又稱紋管。發育管、盲管是干擾說法。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