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4 頁:參考答案 |
參考答案
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雖然臨床上以點隙窩溝齲最常見,但是由于點隙窩溝解剖結構的復雜性,干擾了人們對釉質齲組織形態學的觀察,故目前對于釉質齲的病理變化、病變過程的理解大都是從研究平滑面齲得來的。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釉質齲雖然是一種細菌感染性疾病,但是病變具有其他任何感染性疾病所沒有的特征,為一種非細胞反應性病變,基本變化為脫礦和再礦化。
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根據齲病累及的組織可分為:釉質齲、牙本質齲、牙骨質齲。
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慢性齲也稱緩慢進展性齲,病變進展慢,病變組織顏色深,呈棕褐色、棕黑色,質地較硬。一般成人及老人齲病多見此類型。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淺齲一般無準確的量值,表現為點隙窩溝、平滑面上有黃棕色、黑褐色色素沉著或出現白堊色斑塊,無明顯齲洞,探針檢查有粗糙感,患者一般無主觀癥狀。
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齲損形態也呈三角形,但基底部向著釉質牙本質界,頂部向著窩溝壁。由于窩溝附近的釉柱排列方向為向窩溝底部集中,形成的齲損及形態與釉柱排列方向一致,即口小底大的三角形潛行性齲損,由于釉質在窩溝底較薄,窩溝齲病變很容易進展到牙本質。此種病變在臨床上檢查時可能無明顯齲洞,但其深層已有較大范圍的病變。
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平滑面齲:釉質深層受累,病損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頂部向著釉牙本質界,基底部向著釉質表面,三角形頂部為病變最早、最活躍的部分。
8、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透明層:位于病損的最前沿,和正常釉質相連,是齲損最早發生的組織學改變。
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光鏡下觀察釉質早期平滑面齲縱磨片,最早顯示為病損區的釉柱橫紋和生長線變得明顯,以后逐漸有色素沉著。當釉質齲繼續發展,釉質深層受累,病損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頂部向著釉牙本質界,基底部向著釉質表面,三角形頂部為病變最早、最活躍的部分。病變的此種形態與釉柱從釉牙本質界向表面呈放射狀排列有關。
10、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結合透射光顯微鏡、偏光顯微鏡、顯微放射攝影觀察早期平滑面釉質齲縱斷磨片,由深層至表層病變可分為四層,即透明層、暗層、病損體部、表層。
1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病損體部是釉質齲病變的主要部分,從表層下一直延伸到近暗層。
1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透明層位于病損的最前沿,和正常釉質相連,是齲損最早發生的組織學改變。此層釉質晶體開始出現脫礦,晶體間孔隙較正常釉質增大,孔隙容積約為1%,較正常釉質(0.1%)增多。當用加拿大樹膠(折光率1.52)或喹啉(折光率1.62)作為介質封片時,這些大分子物質可進入到孔隙中,由于這些介質的折光率與正常釉質(折光率1.62)相似,故在光鏡下觀察,釉質的結構消失而呈透明狀,與深層的正常釉質及透明層表層的暗層分界清楚。
1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結合透射光顯微鏡、偏光顯微鏡、顯微放射攝影觀察早期平滑面釉質齲縱斷磨片,由深層至表層病變可分為四層,即透明層、暗層、病損體部、表層。
1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平滑面齲多見于牙鄰接面接觸點下方、頰舌面近齦緣牙頸部。早期表現為牙表面白堊色不透明區,與周圍正常的透明釉質不同,這種不透光是由于釉質的脫鈣使其光折射率改變。
1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齲是一種牙硬組織的感染性疾病,是由于細菌作用,牙硬組織脫礦、有機物分解,從而造成牙硬組織發生慢性進行性破壞的一種疾病。
1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窩溝齲損并非從底部開始,而是呈環狀圍繞著窩溝壁進展,并沿釉柱長軸方向向深部延伸,當病變進展超過窩溝底部時,由于窩溝附近的釉柱排列方向為向窩溝底部集中,形成的齲損及形態為口小底大的三角形潛行性齲損,由于釉質在窩溝底部較薄,窩溝齲很容易進展到牙本質。此種病變在臨床檢查可能無明顯齲洞,但其深層已有較大范圍的病變。
1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咬合面點隙窩溝是食物、菌斑滯留區,且不易清潔,故窩溝是齲病最好發的部位,形成窩溝齲。
1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窩溝齲齲損形態與平滑面不同,也呈三角形,但基底部朝向釉牙本質界,頂部向著窩溝壁。
19、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平滑面齲多見于牙齒鄰面接觸點下方、頰舌面近齦緣牙頸部。
2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平滑面齲多見于牙齒鄰面接觸點下方、頰舌面近齦緣牙頸部。
21、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早期平滑面齲表現為牙表面白堊色不透明區,釉質表面的連續性未喪失,探針探診時釉質仍質硬、光滑,常規X線攝影也不能檢測到病變。以后病變向周圍組織擴展,逐漸變得粗糙,最終病變進展,組織崩潰,齲洞形成。頰舌面頸部齲外觀與鄰面齲相似,但多數形成開放的齲洞。
22、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光鏡下觀察釉質早期平滑面齲縱磨片,最早顯示為病損區的釉柱橫紋和生長線變得明顯,以后逐漸有色素沉著。當釉質齲繼續發展,病損呈三角形,其頂部向著釉牙本質界,基底部向著釉質表面,三角形頂部為病變最早、最活躍的部分。
2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平滑面齲釉質深層受累,病損呈三角形,三角形的頂部向著釉牙本質界,基底部向著釉質表面,三角形頂部為病變最早、最活躍的部分。
2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牙骨質齲:在病變早期有表層的相對礦化,隨病變進一步進展,細菌產生的酸及代謝產物沿穿通纖維向深層進展,繼而細菌產生的蛋白溶解酶破壞有機基質。
2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牙骨質齲多發生于牙齦萎縮、牙根面暴露后,牙骨質表面菌斑沉積,繼而齲病形成,臨床上多見于老年人根齲。
2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牙骨質齲多發生于牙根面暴露后,根面齲好發部位為牙頸部,所以病變經常累及頸部的釉質、牙骨質、直接或間接累及牙本質。
2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由于根面齲好發部位為牙頸部,所以病變常累及頸部的釉質、牙骨質、直接或間接累及牙本質。
28、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牙骨質齲的發生始于菌斑下,早期病變為表層下脫礦。病變開始時,牙骨質表面菌斑下由于細菌產酸使牙骨質脫礦。而唾液、菌斑中的礦物離子可以在脫礦后的牙骨質表面沉積,同時氟容易被牙骨質攝取,也加強了表層的再礦化,造成表層礦化相對增高。此時的病變為潛行性牙骨質齲。
2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牙骨質中的細菌可沿與牙面垂直的穿通纖維向深層進展,也可沿與牙面平行的生長線及層板狀結構向牙骨質上、下擴展。牙骨質齲早期表層礦化良好,而表層下脫礦。當牙骨質齲進展緩慢時,在相應的牙髓腔也可出現類似于冠部牙本質齲發生時的修復反應。即形成修復性牙本質。由于頸部牙骨質較薄,牙骨質齲進展較快,所以病變很快進展到牙本質,但是由于年齡增大,牙本質小管鈣化封閉,故發生牙頸部的牙本質齲進展反而慢于冠部牙本質齲。
30、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牙本質齲在病理形態上是一個累及范圍較廣的三角形病變,三角形的頂指向牙髓腔,底向著釉質牙本質界。一般可將牙本質齲的病理改變由病損深部向表面分為四層結構。
3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透明層,有時,在細菌侵入之前,部分區域牙本質小管內成牙本質細胞突起在細菌酶的作用下,細胞膜等有機成分發生脂肪變性,光鏡下呈云霧狀,曾稱此區域為脂肪變性層。在脂肪變性的基礎上,也可發生礦物鹽晶體的沉著,形成透明層。死區是脫礦層的結構變化。
3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一般可將牙本質齲的病理改變由病損深部向表面分為四層結構:①透明層;②脫礦層;③細菌侵入層;④壞死崩解層。
33、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脫礦層位于透明層的表面,是在細菌進入前,酸的擴散所導致的脫礦改變,此層牙本質小管形態仍然比較完整,牙本質脫礦后,由于細菌產物與牙本質中蛋白質相互作用的結果,色素容易沉著,脫礦層可被染成棕黃色。成牙本質細胞突起在細菌酶的作用下可發生脂肪變性是透明層的表現,不是脫礦層的表現。透明層為牙本質齲最深層、最早出現的改變。細菌侵入層位于脫礦層表面,細菌侵入小管并繁殖,有的小管被細菌所充滿,小管擴張呈串珠狀。
34、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在細菌侵入之前,部分區域牙本質小管內成牙本質細胞突起在細菌酶的作用下,細胞膜等有機成分發生脂肪變性,光鏡下呈云霧狀,曾稱此區域為脂肪變性層。在脂肪變性的基礎上,也可發生礦物鹽晶體的沉著,形成透明層。
35、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一般可將牙本質齲的病理改變由病損深部向表面分為四層結構:①透明層;②脫礦層;③細菌侵入層;④壞死崩解層。題干要求選擇的是由病損表層向深部的順序。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