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A1
1、不是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的疾病是
A、燙傷樣皮膚綜合征
B、假膜性腸炎
C、食物中毒
D、毒性休克綜合征
E、大葉性肺炎
2、不是鑒定金葡菌的依據為
A、葡萄狀排列的G+球菌
B、產生金黃色色素
C、血平板出現透明溶血環
D、血漿凝固酶陽性
E、發酵菊糖
3、下列哪項不是衛生部規定的衛生標準
A、每1ml飲用水細菌總數不得超過100個
B、每100ml汽水大腸菌群不得超過5個
C、每1000ml飲用水大腸菌群不得超過3個
D、每1ml飲料細菌總數不得超過100個
E、每100ml果汁大腸菌群不得超過100個
4、對淋病奈瑟菌敘述錯誤的是
A、為G-雙球菌
B、菌毛為主要致病物質
C、分離培養用巧克力血瓊脂平板
D、可引起淋病和新生兒膿漏眼
E、抵抗力強
5、不是由A族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疾病是
A、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B、猩紅熱
C、風濕熱
D、急性腎小球腎炎
E、蜂窩組織炎
6、鏈激酶、鏈道酶、透明質酸酶產自下列哪種細菌
A、沙門菌
B、肺炎鏈球菌
C、淋病奈瑟菌
D、A族鏈球菌
E、金黃色葡萄球菌
7、鑒別肺炎鏈球菌與甲型鏈球菌的試驗是
A、膽汁溶菌試驗和菊糖發酵試驗
B、膽汁溶菌試驗和甘露醇發酵試驗
C、血漿凝固酶試驗和甘露醇發酵試驗
D、血漿凝固酶試驗和菊糖發酵試驗
E、乳糖發酵試驗和蔗糖發酵試驗
8、SPA存在于下列哪種細菌
A、表皮葡萄球菌
B、腐生葡萄球菌
C、金黃色葡萄球菌
D、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E、甲型鏈球菌
9、肺炎鏈球菌主要的致病物質是
A、莢膜
B、菌毛
C、自溶酶
D、內毒素
E、外毒素
一、A1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一種由金黃葡萄球菌分泌的細菌性超抗原。可激活CD4+T細胞產生大量細胞因子,引起全身性毒性反應(即毒素休克綜合征)。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題選E。
發酵菊糖、被膽汁溶解,對optochin敏感者,則多數為肺炎球菌。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題選E。
衛生細菌學檢查
大腸桿菌不斷隨糞便排出體外,污染周圍環境和水源、食品等。取樣檢查時,樣品中大腸桿菌越多,表示樣品被糞便污染越嚴重,也表明樣品中存在腸道致病菌的可能性越大。故應對飲水、食品、飲料進行衛生細菌學檢查。
細菌總數:檢測每毫升或每克樣品中所含細菌數,采用傾注培養計算。我國規定的衛生標準是每毫升飲水中細菌總數不得超過100個。
大腸菌數指數:指每立升中大腸菌群數,采用乳糖發酵法檢測。我國的衛生標準是每1000ml飲水中不得超過3個大腸菌群;瓶裝汽水、果汁等每100ml大腸菌群不得超過5個。
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本題目選E
淋病的病原體是淋病奈瑟菌,又稱淋病雙球菌、淋球菌、淋菌,是奈瑟于1879年首先發現的。它與腦膜炎奈瑟菌、粘膜奈瑟菌、干燥奈瑟菌、微黃與淺黃奈瑟菌同屬奈瑟菌屬,是一群革蘭氏陰性雙球菌。人是奈瑟菌屬的天然宿主,但對人致病的只有淋球菌及腦膜炎球菌。淋病菌多侵犯尿道粘膜,常位于中性粒細胞內,其他的均存在于鼻咽腔粘膜,位于細胞外,其生化反應各異,可資鑒別。
淋球菌具有下列生物學特征:
淋球菌適于潮濕(相對溫度80%~85%)、溫暖(35.5℃~36.5℃)、中性偏堿(pH7.2~7.6)、含5%~10%二氧化碳的條件下生長。最怕干燥,在完全干燥環境下只能存活1~2小時,對溫度變化敏感,超過38℃或低于30℃則不能生長,在培養基上室溫放置1~2天即可死亡,在39℃存活13小時,42℃存活15分鐘,50℃存活5分鐘。如在不完全干燥的衣褲、被褥、毛巾、玩具上則可存活18~24小時。一般消毒劑容易將它殺滅,在1:4000硝酸銀溶液中7分鐘死亡,1%石炭酸溶液中3分鐘內死亡。
淋球菌呈卵圓或豆狀,常成雙排列,鄰近面扁平或稍凹,像兩瓣黃豆對在一起,大小0.6μm×0.8μm。革蘭氏染色陰性,呈粉紅色,美藍染色呈藍色。急性炎癥期細菌多在患者分泌物的少部分中性粒細胞的胞漿中,慢性期則多在細胞外,且有些可呈單個球形或四聯狀。人工培養后形態亦常呈球形、單個、成雙或四聯排列。
淋球菌較為嬌嫩,酶系統不完整,初代培養普通培養基不易成功,需在含有動物蛋白的培養基上,且含有5%~10%二氧化碳的條件下才能生長。淋球菌在血瓊脂培養基孵育24小時后,可形成直徑0.5~1mm的圓形稍隆起,濕潤光滑,半透明,邊緣呈花瓣狀,有粘性的露滴狀菌。
淋球菌的生化反應不發達,只分解葡萄糖,產酸不產氣,不分解麥芽糖及蔗糖。借助上述生化特性亦可與腦膜炎球菌及其他奈瑟菌相鑒別。淋球菌能產生氧化酶和過氧化氫酶,在診斷上有一定意義。
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A族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化膿性感染有:淋巴管炎、扁桃體化膿、中耳炎等;
A族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變態反應性疾病有:風濕熱、急性腎小球腎炎;
A族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中毒性疾病:猩紅熱。
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是由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
故答案選擇A。
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本題選D。
A族鏈球菌致病物質
1、m蛋白
鏈球菌細胞壁中的蛋白質組份,具有抗吞噬和抗吞噬細胞內的殺菌作用。純化的m蛋白能使纖維蛋白原沉淀,凝集血小板,白細胞,溶解多形核細胞,并抑制毛細血管中的細胞的移動。m蛋白有抗原性,刺激機體產生型特異性抗體,并與變態反應疾病有關。
2、脂磷壁酸(lta)
與細菌粘附于宿主細胞表面有關,大多數lat位于細胞膜和肽聚糖之間,通過肽聚糖孔伸展至細菌細胞表面,人類口腔粘膜和皮膚上皮細胞、血細胞等細胞膜上均有lat的結合位點。
3、透明質酸酶(hyaluronidaes)
能分解細胞間質的透明質酸,使病菌易于在組織中擴散。又稱為擴散因子。
4、鏈激酶(streptokinase , sk)
又稱鏈球菌溶纖維蛋白酶(streptococcal fibrinolysin)是一種激酶,能激活血液中的血漿蛋白酶原,成為血漿蛋白酶,即可溶解血塊或阻止血漿凝固,有利于細菌在組織中的擴散。耐熱,100℃50分鐘加熱仍保持活性。鏈激酶抗體能中和該酶的活性。
5、鏈道酶(streptodonase)
又名脫氧核糖核酸酶(streptococcal deoxyribonuclease)。主要由a、c、g族鏈球菌產生。此酶能分解粘稠膿液中具有高度粘性的dna,使膿汁稀薄易于擴散。產生的相應抗體有中和該酶的活性。用鏈激酶、鏈道酶制劑進行皮膚試驗作為測定機體細胞免疫的一種方法。
6、鏈球菌溶血素(streptolysin)
有溶解紅細胞,殺死白細胞及毒害心臟的作用,主要有“o”和“s”兩種。鏈球菌溶血素o(streptolysin o;slo)為含-sh基的蛋白質,對氧敏感,遇氧時一sh基即被氧化為-ss-基,暫時失去溶血能力。若加入0.5%亞硫酶鈉和半胱氨酸等還原劑,又可恢復溶血能力。溶血素o能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動物試驗又證實對心臟有急性毒害作用,使心臟驟停。抗原性強,感染后2~3周,85%以上病上產生抗“o”抗體,病愈后可持續數月甚至數年,可作為新近鏈球菌感染,或可能風濕活動的輔助診斷。
7、溶血素“s”(streptolysin s,sls)
是一種小分子的糖肽,無抗原性。對氧穩定,對熱和酸敏感。血平板所見透明溶血是由“s”所引起,能破壞白細胞和血小板,給動物靜注可迅速致死。注射小鼠腹腔,引起腎小管壞死。
8、致熱外毒素(pyrogenic extoxin)
曾稱紅疹毒素(erythrotoxin)或猩紅熱毒素(scarletfever toxin)是人類猩紅熱的主要致病物質,為外毒素,使病人產生紅疹。該毒素是蛋白質,對熱穩定,具有抗原性,則產生的毒素能中和該毒素的活性。但可分為a、b、c三種不同抗原性的毒素。無交叉保護作用。該毒素還有內毒素樣的致熱作用,對細胞或組織有損害作用。
7、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本題選A。
肺炎鏈球菌感染時,不同病種采取不同的標本,如痰、膿液、血液、腦脊液等。涂片經革蘭氏染以后鏡檢,根據典型的革蘭氏色陽性具有莢膜的雙球菌存在,即可作出初步診斷痰或膿液直接劃線接種于血瓊脂平板上,37℃孵育24小時后,挑取α溶血的可疑菌落,作菊糖發酵試驗、膽汁溶菌和奧普托欣(Optochin,ethylhydrocupreine)敏感試驗進行鑒別。發酵菊糖、被膽汗溶解,對optochin敏感者,則多數為肺炎球菌。腦脊液標本須先經血清肉湯增菌后,再接種于血平板。
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金葡菌株表面含有一種蛋白質成分,稱葡萄球菌蛋白質A(SPA),它結合于胞壁的粘肽部分,大約30%是金葡菌分裂的對數生長期產生的,若使用胰酶處理胞壁,可破壞SPA的活性。故答案選擇C。
9、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二、A2
1、一青年近3日咳嗽,高燒39℃,鐵銹色痰,WBC18.5×109/L,x線胸片發現右肺中葉有大片陰影,臨床診斷為大葉性肺炎,請問致病菌是哪種
A、嗜肺軍團菌
B、肺炎鏈球菌
C、肺炎克雷伯菌
D、肺炎支原體
E、肺炎衣原體
2、某新生兒出生7天被確診為化膿性腦膜炎,下述哪種是常見的致病菌
A、腦膜炎奈瑟菌
B、流感桿菌
C、肺炎鏈球菌
D、金黃色葡萄球菌
E、B族鏈球菌
3、李某,11歲,因發熱浮腫、血尿入院,自幼時常咽喉痛,發燒,曾因心臟雜音臥床一個月。入院前3周又因咽痛發熱而注射青霉素數日,癥狀消失,但入院前三日又突發高熱,血尿,眼瞼浮腫。入院查體體溫39℃,血壓稍高,心臟有二級以上收縮期雜音。化驗結果:尿紅細胞滿視野,顆粒管型3—5個/視野;ASO抗體850單位,可疑疾病是
A、急性腎小球腎炎
B、急性腎盂腎炎
C、急性尿路感染
D、亞急性細菌性心內膜炎
E、風濕熱
4、一男青年發熱休克。3日前開始頭痛入院,當日意識不清,昏迷,體溫41℃,血壓70/30mmHg,軀干皮膚出現紅色斑點。用藥后血壓仍繼續下降,第3天死亡。血培養發現G-雙腎狀球菌生長。請問導致感染的病原菌最可能是
A、乙型溶血性鏈球菌
B、腦膜炎奈瑟菌
C、腸侵襲性大腸埃希菌
D、肺炎鏈球菌
E、金黃色葡萄球菌
5、一新生兒室暴發膿毒血癥,膿汁標本經涂片革蘭染色鏡檢發現葡萄球菌。試問為確定該菌是否有致病力,應檢查哪一種酶
A、血漿凝固酶
B、觸酶
C、DNA酶
D、尿素酶
E、卵磷脂酶
6、某70歲女患者,因尿路感染于10天前開始服用氨芐青霉素。現出現腹瀉。取便標本,培養出大量革蘭陽性葡萄球菌。試問腹瀉發生機制是
A、菌群失調
B、腸毒素使腺苷環化酶活性增加
C、細菌侵襲腸粘膜所致
D、內毒素作用于腸粘膜
E、腸蠕動加快
7、某男,24歲,有不潔性接觸史,因近2日尿急、尿頻、排尿刺痛而來院就診。查體尿道1:3有白色膿性分泌物。分泌物涂片染色,鏡下見到G-成雙排列的球菌,試問,該患感染可能是由下述哪種細菌引起
A、肺炎鏈球菌
B、淋病奈瑟菌
C、葡萄球菌
D、鏈球菌
E、腦膜炎奈瑟菌
8、某單位發生了癥狀以嘔吐為主,腹瀉為次的食物中毒,防疫站檢查食品等未培養出腸道致病菌,而在炊事員手上查出了化膿感染灶,試問致病菌可能是哪種
A、鼠傷寒沙門菌
B、產氣莢膜梭菌
C、金黃色葡萄球菌
D、腸炎桿菌
E、副溶血弧菌
9、20歲某青年摘除扁桃體后,發熱出現心力衰竭。采血培養細菌,血平板有草綠色溶血環的小菌落形成。涂片染色為G+鏈狀排列球菌,診斷為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引起的心內膜炎。試問下列菌中還有哪種菌能形成草綠色溶血環菌落
A、金黃色葡萄球菌
B、表皮葡萄球菌
C、乙型溶血鏈球菌
D、丙型鏈球菌
E、肺炎鏈球菌
二、A2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該題針對“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2、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新生兒及出生2-3個月的化膿性腦膜炎,常見的病原體是大腸桿菌、B組溶血性鏈球菌和葡萄球菌。選項中無大腸桿菌,故選E。
【該題針對“第九章 病原性球菌單元測試,病原性球菌”知識點進行考核】
3、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1)ASO俗稱抗“O”,測定其效價可知病人最近或以前有無溶血性鏈球菌感染。鑒于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相當常見,故正常人能測到ASO的低滴度,但一般在500u以下。
2)ASO增高,常見于急性咽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兒童多見。還可見于皮膚急軟組織感染。
3)風濕性心肌炎、心包炎、風濕性關節炎,急性腎小球腎炎,ASO滴度升高。多次檢驗所呈現的趨勢與病情平行,如漸漸下降提示病情好轉。
4)A組溶血性鏈球菌所致敗血癥、菌血癥心內膜炎等ASO均可升高。
【該題針對“第九章 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4、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腦膜炎奈瑟菌為革蘭染色陰性,常呈雙排列,直徑約為0.8μm的雙球 ,單個菌體呈腎形。成雙排列時,兩個凹面相對。無鞭毛,不形成芽胞。有菌毛,新分離菌株有莢膜。
【該題針對“第九章 病原性球菌單元測試,病原性球菌”知識點進行考核】
5、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血漿凝固酶:是多數致病菌株能產生凝固酶,能使含有肝素等抗凝劑的人或兔血漿發生凝固的酶類物質,致病株大多數能產生,是鑒別葡萄球菌有無致病性的重要指標.
6、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菌群失調是指由于某種原因(如濫用抗生素),正常菌群中各種微生物的種類和數量可發生較大的變化。
菌群失調(dysbacteriosis)是指機體某部位正常菌群中各菌種間的比例發生較大幅度變化而超出正常范圍的狀態,由此產生的病癥,稱為菌群失調癥或菌群交替癥(microbial selection and substitution)。菌群失調時,多引起二重感染或重疊感染(superinfection),即在原發感染的治療中,發生了另一種新致病菌的感染。菌群失調的發生多見于使用抗生素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臨床上長期大量應用廣譜抗生素后,大多數敏感菌和正常菌群被抑制或殺滅,但耐藥菌則獲得生存優勢而大量繁殖致病,如耐藥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腹瀉、敗血癥,對抗生素不敏感的白假絲酵母菌引起鵝口瘡、陰道炎、腸道和肛門感染。
7、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淋球菌(n. gonorrhoeae)為嚴格的人體寄生菌,常存在于急性尿道炎與陰道炎的膿性分泌物的白細胞中,形態染色類似于腦膜炎球菌。
【該題針對“第九章 病原性球菌單元測試”知識點進行考核】
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9、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甲型溶血性鏈球菌(在血瓊脂平皿上,菌落周圍有1-2mm寬的草綠色溶血環,稱α 溶血。)肺炎鏈球菌在血瓊脂平皿上形成α-溶血環。故答案選擇E。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