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1、A2題型
21、臨床在行顳頜關節手術時,需注意保護位于髁突頸部深面的哪一動脈
A.頜內動脈
B.上牙槽后動脈
C.顳淺動脈
D.面橫動脈
E.咬肌動脈
答案:A
解析:上頜動脈(頜內動脈)為頸外動脈的終末支之一,在下頜骨髁突頸部的后內方發出,經髁突頸部深面前行至顳下窩,通常在翼外肌的淺面或深面,行向前上,經翼上頜裂進入翼腭窩。
22、咀嚼肌力由大到小排列應為
A.顳肌最大,咬肌次之,翼內肌最小
B.顳肌最大,翼內肌次之,咬肌最小
C.咬肌最大,顳肌次之,翼內肌最小
D.咬肌最大,翼內肌次之,顳肌最小
E.翼內肌最大,咬肌次之,顳肌最小
答案:A
解析:咀嚼力為咀嚼肌所能發揮的最大力,也稱咀嚼肌力。其力量的大小,一般與肌肉在生理狀態下的橫截面積成正比。成年人的顳肌、咬肌和翼內肌的橫斷面積約為8 cm2、7.5 cm2和4 cm2,三肌共為19.5 cm2,三肌應有咀嚼力l95kg,但根據肌纖維附著部位和方向的不同,它們所產生的垂直向力為顳肌80kg、咬肌70kg和翼內肌30kg。
23、某患者出現左側鼻唇溝平坦、口角下垂,鼓腮漏氣,但兩側額紋對稱,其原因可能為
A.左面神經顳支、顴支、頰支受累
B.左面神經顳支、頰支、下頜緣支受累
C.左側上頜神經、面神經頰支、下頜緣支受累
D.左側面神經核下癱
E.右側面神經核上癱
答案:E
解析:面癱即半側表情肌麻痹,不會運動,可分為核上癱和核下癱。核上癱指的是中央前回、內囊、皮質腦干束受損,表現為對側面下2/3表情肌癱瘓,但額紋尚存在,肌肉不萎縮。核下癱指的是面神經核及面神經受損,出現同側半側面肌全癱,額紋也消失,久之面肌萎縮。
24、世界衛生組織推薦的捷徑調查的年齡組不包括
A.5歲
B.18歲
C.12歲
D.65~74歲
E.35~44歲
答案:B
解析:只查有代表性的指數年齡組的人群(5,12,35~44,65~74歲),抽樣方法經濟實用,節省時間和人力,故稱為捷徑法。
25、現況調查樣本含量估計常用以下公式:N=K×Q/P。其中K值是根據研究項目的允許誤差大小而確定,當允許誤差為10%時。K為
A.50
B.100
C.200
D.400
E.800
答案:D
解析:當允許誤差為10%時,K=400。當允許誤差為20%時,K=100。
26、一患者有牙齦出血癥狀。用藥物牙膏認真刷牙幾天后不見好,此時應如何處理
A.停止刷牙待牙齦出血好轉后再小心刷牙
B.配合使用具有消炎爽口作用的含漱液
C.到醫院口腔科檢查治療
D.換一種藥物牙膏再試一試
E.繼續刷牙一周,不好再看醫生
答案:C
解析:二級預防,早期診斷治療,對局限于牙齦的病變,及時采取專業性潔治,去除菌斑和牙石,控制其進一步發展。題干中出現牙齦出血癥狀,應及時于口腔科就診,診斷是出血性疾病還是單純牙周疾病。
27、口腔癌最好發的部位是
A.唇
B.牙齦
C.口底
D.腭
E.舌
答案:E
解析:舌癌是最常見的口腔癌,其次是唇癌和口底癌。
28、齲病發病率是指
A.在一定時期內,人群中患齲病的頻率
B.在一定時期內,某人群新發生齲病的頻率
C.人群中新發生齲齒占全部齲齒的百分率
D.在一定時期內,某患齲人群中新發生齲病的頻率
E.人群中齲齒占齲、失、補的比例
答案:B
解析:齲病發病率是指至少在一年時間內,某人群新發生齲病的頻率。
29、對一名老年人做口腔健康檢查,發現該名老年人口腔中牙齦退縮的牙面有50個,其中患根齲的牙面4個,因根齲充填的牙面4個,該名老年人的根齲指數是
A.15%
B.16%
C.17%
D.20%
E.25%
答案:B
解析:根齲指數(RCI)=根面齲數牙齦退縮牙面數×100%。根面齲數:患根齲的數目(4)和因根齲而做的充填的數目(4),牙齦退縮牙面數指退縮的牙面數(50)。計算結果為(4+4)/50x100%=16%
30、某女,33歲,刷牙經常出血,臨床診斷為牙齦炎,應建議她多長時間做一次潔治
A.1~2個月
B.2~3個月
C.6~12個月
D.12~24個月
E.24個月以上
答案:C
解析:對于牙齦炎患者,每6~12個月作一次潔治,可有效地維護牙周健康。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