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局部麻醉藥
麻醉 是指機體或機體的一部分暫時失去對外界刺激反應性的一種表現。
麻醉藥 指能引起麻醉的藥物。
局麻藥 是能在用藥局部可逆性地阻斷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在意識清醒的條件下使局部痛覺暫時消失,對各類組織都無損傷性影響。
和全身麻醉藥相比,其優點在于:使用簡便,安全,便于掌握。
藥理作用
1.局麻藥的作用
低濃度阻斷 感覺神經(細的無髓鞘神經) 作用快 消失慢傳導速度慢
植物神經 高濃度阻斷 (粗的有髓鞘神經) 作用慢 消失快
運動神經 傳導速度快
作用機制 局部麻醉藥作用于神經細胞膜Na+通道內側,抑制Na+內流。阻止動作電位
的產生和傳導。
(研究認為,局麻藥與Na+通道內側受體結合后,引起Na+通道蛋白質構象變化,促使Na+通道的失活狀態閘門關閉,阻滯Na+內流,從而產生局麻作用)
2.吸收作用
局麻藥反復應用或用量過大,從給藥部位吸收后能引起全身效應,最重要的是中樞N.S和心血管系統,局麻藥的毒副反應往往與此有關。
(1) 中樞神經系統
局麻藥對中樞N.S的作用先興奮后抑制。
中樞神經抑制性神經元對局麻藥敏感 引起膜抑制而興奮。
如: 局麻藥引起的驚厥是邊緣系統興奮灶擴散所致。苯二氮卓類能加強邊緣系統GABA能神經元抑制作用,有較好的對抗局麻藥中毒性驚厥的效果。說明:局麻藥引起的驚厥是抑制的減弱而不是興奮的加強。故禁用中樞抑制藥。
有教科書認為興奮狀態可用安定,而抑制狀態時不能使用中樞興奮藥。
(2) 心血管系統
① 抑制心臟 心率↓ 傳導↓ 收縮力↓
② 血管擴張 阻斷交感N節,節后N纖維,酯類藥直接擴張血管(如普魯卡因),酰胺類(布比卡因可使血管平滑肌收縮)
局麻的方法
1.表面麻醉(即粘膜麻醉)
將藥物直接滴入,涂布于粘膜表面,使粘膜下感覺N末梢麻醉。
① 應用部位 口,眼,耳,鼻,喉,尿道等 處的手術
② 藥物選擇 穿透力強的藥物(丁卡因,利多卡因)
③ 特點 作用淺表,范圍小
2.浸潤麻醉
將藥物注入皮下或深部組織中,以阻斷用藥局部神經傳導。
① 應用范圍 淺表小手術(缺點:必須以相當大量的藥物麻醉較小的區域,用藥面積較大,易吸收,故要使用毒性小的局麻藥)
② 藥物選擇 常用毒性較小的普魯卡因
3.傳導麻醉
將藥液注入外周神經干周圍,以阻斷神經傳導,使該神經所分布的區域產生麻醉作用。
① 應用范圍 四肢,口腔科手術(優點:用較小量的藥物可獲得較大區域的麻醉)
② 藥物選擇 普魯卡因,利多卡因
③ 應用注意 不可誤將藥液注入血管
4.硬脊膜外腔麻醉
將藥液注入硬膜外腔內,使藥物將通過此腔穿出椎間孔的神經根麻醉
① 應用范圍 頸部以下手術,以腹部手術更為適宜
② 優點 麻醉范圍大,硬脊膜外腔與顱腔不通,注藥水平可高達頸椎,不會麻痹呼吸中樞。
③ 應用注意 用藥量比腰麻時大5~10倍,不可誤入蛛網膜下腔。
可使交感N麻醉,導致外周血管擴張,心肌抑制BP↓(可注射麻黃堿預防)
5..蛛網膜下腔麻醉(腰麻)
將藥液注入蛛網膜下腔,使脊髓神經根的傳導阻斷,使其支配區域失去感覺。
① 應用范圍 臍以下部位手術
② 藥物選擇 普魯卡因,丁卡因
③ 應用注意 因交感N被阻斷,可使BP↓,可用麻黃堿 預防,因硬脊膜被穿透,使腦脊液外滲,易致頭痛,注意藥液比重與病人體位,以防藥液擴散進入顱腔,抑制延髓生命中樞。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