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口腔助理醫師考試《口腔預防醫學》考點匯總
口腔流行病學的概念
口腔流行病學(oral epidemlology)是流行病學的一個分支,即用流行病學的原則、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群中口腔疾病發生、發展和分布的規律及其影響因素,同時研究口腔健康及其影響因素,為探討口腔疾病的病因、流行因素,制定口腔保健計劃,選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擇防治策略和評價服務效果打下良好基礎。因此,口腔流行病學是流行病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流行病學方法在口腔醫學中的應用,它與預防醫學、臨床醫學和基礎醫學有著非常密切的聯系。
口腔流行病學的作用
口腔流行病學作用包括:
描述人群口腔健康與疾病的分布狀態;研究口腔疾病的病因和影響流行的因素;研究疾病預防措施并評價其效果;監測口腔疾病流行趨勢;為制訂口腔衛生保健規劃提供依據。
具體來說,描述人群口腔健康與疾病的分布狀態,可用橫斷面調查是描述性口腔流行病學最常用的方法。橫斷面調查可以提供某種或某些疾病的流行因素的線索,形成危險因子假設,然后用分析性流行病學的方法對該危險因子進行驗證,借以判斷該疾病可能的病因。
口腔流行病學也可用于口腔疾病預防措施和預防方法的研究,并對其效果進行評價。一種新的預防方法或預防措施,可用流行病學實驗方法對其效果進行檢驗,但是對于已經應用的預防措施和預防方法,其效果可用口腔流行病學方法進行評估,以確定這些措施是否可供選擇應用。
口腔流行病學可以監測口腔疾病流行趨勢,以觀察各種因素對口腔疾病流行的影響。為制訂口腔衛生保健規劃提供依據,采用口腔流行病學方法可對目標規劃的實施效果進行評價。一般一個目標規劃制訂后,在實施之中,應有中期評估,以確定所制訂的目標能否達到,如果發現期限結束時達到該目標有困難,則在中期就應對目標進行適當調整,使其更切合實際。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