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乳房疾病
1.急性乳腺炎
病因
|
內因 |
產婦抵抗力低下,乳汁淤積,乳腺導管發育差; |
外因 |
細菌侵入以金黃色葡萄球菌為主 | |
臨床表 現
|
局部表現 |
紅腫熱痛,有硬結,數天后,膿腫潰破出膿,向深部形成乳房后膿腫。 |
全身表現 |
發熱寒戰,血白細胞及分類升高。 | |
預防 |
保持清潔、避免淤乳 | |
治療 |
患側乳房應停止哺乳,并以吸乳器吸盡乳汁;局部熱敷,促進排乳,膿腫形成前,全身應用抗菌素,局部理療;膿腫形成后,必須切開引流。膿腫切開時注意:輪射狀,乳房后膿腫可在乳房下緣作弧形切口,乳暈下膿腫則作沿乳暈邊緣的弧形切口 |
2.乳腺癌
(1)臨床表現
常見部 位 |
外上象限,其次是乳頭、乳暈 | |
最早表現 |
患乳出現無痛性,單發的小腫塊。腫塊質硬,表面不光滑,與周圍組織分界不很清楚,在乳房內不易推動。 | |
特殊的臨床表現 |
“酒窩征” |
累及Cooper韌帶,使其收縮導致皮膚凹陷乳頭凹陷; |
“桔皮樣外觀” |
乳頭深部腫塊累及乳管使乳頭凹陷; |
(2)、特殊類型的乳癌及其病理
、傺仔匀榘喊l生于妊娠或哺乳期的年輕婦女,表現為急性炎癥樣,發展迅速,預后差。
②乳頭濕疹樣癌(Paget病):惡性程度低,進展慢。原發灶在乳頭區的大乳管內,初發癥狀是乳頭刺癢、灼痛,接著出現慢性濕疹樣改變,淋巴轉移出現晚。
(3)、乳腺癌轉移
|
方 式 |
直接浸潤 |
直接侵入皮膚、胸筋膜、胸肌等周圍組織。 |
淋巴轉移 |
可循乳房淋巴液的四種途徑 |
血運轉移 |
多發生在晚期,最常見的遠處轉移依次是肺、骨、肝。 |
分期 |
標 準 |
第一期 |
腫塊直徑<3cm,無粘連,無淋巴結轉移 |
第二期 |
腫塊直徑>3cm,<5cm,與皮膚粘連,同側腋窩淋巴結轉移。 |
第三期 |
腫塊>5cm,與皮膚肌肉粘連,同側鎖骨下淋巴結轉移。 |
第四期 |
腫瘤廣泛轉移 |
(5)治療原則
、瘛⑹中g:對于Ⅰ期、Ⅱ期乳癌采用根治或改良根治法,必須確診之后進行。
、偃橄侔└涡g:手術包括整個乳房,胸大肌胸小肌,腋窩及鎖骨下淋巴結的整塊切除
、谌橄侔⿺U大根治術:即在上述清除腋下腋中腋上三組淋巴結的基礎上,同時切除胸廓內動靜脈及其周圍的淋巴結
③乳腺癌改良根治術:一是保留胸大肌切除胸小肌,一是保留胸大、小肌。
④全乳房切除術:切除整個乳腺,包括腋尾部及胸大肌筋膜。
⑤保留乳房的乳腺癌切除術:完整切除腫塊及腋淋巴結清掃。
Ⅱ、放療;有淋巴結轉移者,對二、三期配合術后治療。
Ⅲ、化療:為全身輔助療法,有淋巴轉移或考慮有血行轉移時采用。
、、內分泌治療:內分泌治療對絕經前病人行卵巢去勢,結合手術或放療。
關注"566執業醫師考試"微信,第一時間獲取試題、最新資訊、內部資料信息!
執業醫師題庫【手機題庫下載】 | 微信搜索"566執業醫師考試"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