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癌
一、病理
1.食管分4段:
①頸段(距離門齒15cm以內):自食管入口至胸骨柄上沿;最少發食管癌
②胸上段(距離門齒15~25cm):自胸廓上口至氣管分叉平面;
③胸中段(距離門齒25~40cm):自氣管分叉平面至賁門口全長的上1/2;最好發食管癌
④胸下段(距離門齒>40cm)(包括腹段):自氣管分叉平面至賁門口全長的下1/2。
2.中晚期食管癌的分型:
一厚(髓質型)、一窄(縮窄型)、一突出(蕈傘型)、一凹陷(潰瘍型)
①髓質型:最常見、惡性程度最高
②縮窄型(硬化型):最易發生梗阻
③蕈傘型:愈后較好
④潰瘍型:最容易發生食管氣管瘺,梗阻最輕
3.組織學類型:
鱗癌(占90%)、腺癌(約占10%,主要來源于Barrett食管)。
4.主要轉移途徑:淋巴轉移。
二、臨床表現
1.早期:進食哽噎感;X線表現:局限性管壁僵硬;
2.中晚期:進行性吞咽困難;X線表現:充盈缺損、狹窄、梗阻;
題目中出現“進行性吞咽困難”就確診中晚期食管癌。
3.晚期:出現持續胸痛、壓迫癥狀;
①壓迫或侵犯一側喉返神經:聲音嘶啞;
②壓迫或侵犯兩側喉返神經:失音、窒息;
③壓迫喉上神經內支:引起誤咽、嗆咳;
④壓迫喉上神經外支:引起音調變低;
⑤壓迫上腔靜脈:引起頭面部腫脹;
⑥壓迫頸交感神經:引起Horner綜合征(孔小球陷同垂無汗)。
⑦侵入氣管、支氣管:引起吞咽水或食物時劇烈嗆咳。
三、實驗室檢查
1.X線鋇餐:早期——局限性管壁僵硬;中晚期——充盈缺損、狹窄、梗阻。
2.篩查:食管拉網脫落細胞檢查是食管癌早期診斷簡易而有效的方法。主要用于食管癌高發人群的普查。
3.確診(金標準):食管鏡(內鏡)檢查,取活檢。
四、鑒別診斷
1.賁門失馳緩癥:食管吞鋇造影呈漏斗狀或鳥嘴狀;
2.食管靜脈曲張:X線鋇餐可見串珠狀、蚯蚓狀、蟲蝕樣充盈缺損;
3.胃底靜脈曲張:X線鋇餐可見菊花樣充盈缺損;
4.食管平滑肌瘤:食管X線鋇餐可出現半月狀壓跡。是最常見的食管良性腫瘤;食管平滑肌瘤禁忌行食管粘膜活檢,以免使粘膜破壞,導致惡性擴散。
五、治療:
1.首選手術。
2.手術適應癥:頸段癌長度<3cm、胸上段癌長度<4cm、胸下段癌長度<5cm者切除的機會比較大;手術切除的長度應在距癌瘤上下各5~8cm以上;
3.手術方式的選擇:
①胸中段以上(距離門齒40cm以內)食管癌采用頸部吻合術;
②胸下段(距離門齒40cm以上)食管癌采用主動脈弓上吻合術;
③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是:吻合口瘺或狹窄。
4.對70歲以上、身體不能耐受手術者,首選放療。
5.放療時,當白細胞小于3×109,血小板小于80×109,應停止放療。
6.如果出現嚴重進食困難,首選胃造瘺。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