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胃炎
一、病因和發病機制
慢性胃炎分類:淺表性、萎縮性、特異性胃炎(不考)。
1.淺表性胃炎:胃粘膜紅白相間,以紅為主,呈花瓣狀;
2.萎縮性胃炎:胃粘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呈顆粒狀,粘膜薄而透見粘膜下血管。
3.慢性胃炎可發生不典型增生,屬于癌前病變。
胃小彎處上皮好發不典型增生;需要定期復查。
只要一提中度以上不典型增生,即為癌前病變。最終發展為癌。
4.慢性萎縮性胃炎好發部位:小彎胃竇部。
5.慢性萎縮性胃炎分類:
A型胃炎(自身免疫性胃炎)少見;
B型胃炎(多灶萎縮性胃炎)多見。臨床所說的慢性胃炎都是指B型胃炎。
①愛看自己的身體:
愛(A型胃炎)看(缺乏壁細胞抗體、內因子抗體,從而導致胃酸減少、貧血。胃酸減少又反饋性引起促胃泌素增多)自己(發病機制和自身免疫有關)的身體(好發于胃體部,其次是胃底部);
*出現壁細胞抗體是臨床診斷A型胃炎最常見的指標。
②別多問為什么:
別(B型胃炎)多(好發于胃竇部)問為(萎縮性胃炎)什么(發病機制與幽門螺桿菌感染有關)。
*B型胃炎胃酸正常、促胃泌素正常、不會出現貧血。
6.幽門螺桿菌感染是三大疾病的主要病因:慢性胃炎、消化性潰瘍、胃癌。
幽門螺桿菌釋放尿素酶,產生堿性的NH3和空泡毒素。從而導致慢性胃炎的發生。
7.慢性胃炎炎癥靜息時主要是淋巴細胞和漿細胞;記憶:鄰(淋巴細胞)家(漿細胞)的小妹真文靜(靜息時)。
8.慢性胃炎炎癥活動時見中性粒細胞增多。
二、臨床表現
慢性胃炎癥狀輕或者無癥狀,可表現為上腹痛或不適、上腹脹、早飽、噯氣、惡心等消化不良癥狀。自身免疫性胃炎患者可伴有舌炎和貧血。
三、輔助檢查
1.確診(金標準):胃鏡及活組織檢查。
①淺表性胃炎:胃粘膜紅白相間,以紅為主,呈花瓣狀。
②萎縮性胃竇炎:胃粘膜紅白相間,以白為主,呈顆粒狀。外觀粘膜薄而透見粘膜下血管。
2.幽門螺桿菌檢測(銀標準):
①侵入性檢查方法首選:快速尿素酶試驗。
②非侵入性檢查方法首選:C13、C14呼吸試驗;
C13、C14呼吸試驗也是門診復查的首選方法。
四、治療:根除幽門螺桿菌:
①常用的方法是三聯療法:PPI或鉍劑(二選一)+ 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三選二);
②一般療程是1~2周(7~14天);我國一般是10天。因為我國以熟食為主,外國以生食為主。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