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性腦病
一、病因:肝硬化(最常見)。
肝性腦病是由各型肝硬化引起(肝炎后肝硬化最多見),以及門體分流手術,小部分肝性腦病見于重癥肝炎、急性肝功能衰竭及原發性肝癌等。
二、發病機制:
1.氨中毒學說:
氨代謝紊亂引起的氨中毒影響大腦的能量代謝;
游離的NH3有毒性,且能透過血腦屏障(游手好閑的人一般都不是好人,所以游離的氨是有毒的);
銨根離子無毒;
肝性腦病怕堿喜酸;
低鉀性堿中毒;
導致氨多的情況:便秘、攝入過多蛋白質、鎮靜藥、安眠藥;
2.假性神經遞質學說:
當假性神經遞質(β-羥酪胺和苯乙醇胺)被腦細胞攝取并取代了突觸中的正常遞質(去甲腎上腺素)時,則發生神經傳導障礙。
3.氨基酸代謝不平衡學說:肝硬化者血漿中芳香氨基酸增多了,而支鏈氨基酸減少了,出現不平衡,所以對肝性腦病的病人要補支鏈氨基酸。
三、臨床表現
1.一期(前驅期):性格異常、睡眠倒錯、可有撲翼樣震顫;
2.二期(昏迷前期):行為異常、嗜睡、出現典型的撲翼樣震顫;
3.三期(昏睡期):昏睡、能喚醒、撲翼樣震顫可引出;
4.四期(昏迷期):昏迷、不能喚醒、撲翼樣震顫無法引出。
四、實驗室檢查
1.典型的撲翼樣震顫;
2.腦電圖檢查:出現普遍性每秒4~7次(昏迷前期)的δ波或者三相波;
3.血氨升高。
五、治療
1.禁食蛋白質。
2.絕對不能用堿性肥皂水灌腸,可用生理鹽水或弱酸性溶液(例如稀醋酸液)灌腸。
3.伴有血PH值升高(堿中毒)首選藥物精氨酸;
4.為了減少腸道氨的吸收可口服乳果糖;(注意是口服,不能靜脈用藥的)
5.為了抑制腸道細菌生長可口服新霉素、甲硝唑;
6.為了糾正氨基酸的紊亂可補充支鏈氨基酸;
7.能夠降低血氨的是谷氨酸鉀(適用于血鉀低的)、谷氨酸鈉(用于血鈉低的)。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