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知識點 |
第 2 頁:例題 |
【典型例題及得分要點】
例題1
主訴:男性,50歲,干部,上腹劇痛伴惡心、嘔吐6h。
現病史:患者于6h前在飲酒后突然出現上腹劇痛,左上腹為甚,呈持續性疼痛,陣發性加劇,伴頻繁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在門診給予“奧美拉唑、胃復安”等藥物治療,上述不適癥狀無好轉。自發病來,未解大小便,體重近來無明顯變化。既往體健,個人史、家族史無特殊。
體檢:T 37.2℃,P 90次/分,R 20次/分;BP 80/50mmHg。發育正常,營養中等,神清,表情淡漠,無皮疹,淺表淋巴結不大,頸靜脈無怒張,氣管居中,雙肺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音。心界不大,心率90次/分,律齊,無雜音。上腹肌緊張、壓痛,左上腹反跳痛明顯。叩診:肺、肝界存在,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5次/分。
輔助檢查:血白細胞11.8×109/L,中性0. 80,淋巴0.18,單核0.02,尿淀粉酶高于正常范圍。胸腹透視未見異常。
得分要點:
1.診斷及診斷依據(8分)
(1)診斷 急性胰腺炎腺炎。
(2)診斷依據
①發病急,上腹劇痛伴惡心、嘔吐6h。
②血壓80/50mmHg。表情淡漠。上腹肌緊張、壓痛,左上腹反跳痛明顯。
③化驗血WBC數增高,伴中性粒細胞比例增高。血淀粉酶高于正常范圍上限3倍以上。
2.鑒別診斷(5分)
①消化性潰瘍急性穿孔。
②膽石癥和急性膽囊炎。
③急性腸梗阻。
④急性心肌梗死。
3.進一步檢查(4分)
①血清淀粉酶。
②上腹部B超、CT。
4.治療原則(3分)
①內科治療禁食、胃腸減壓、監護、維持水、電解質平衡,保持血容量、營養支持、抗菌藥合理應用、減少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
②內鏡下Oddi括約肌切開術(EST)適用于膽源性胰腺炎合并膽道梗阻或膽道感染者。
③中醫中藥有一定療效。
④外科治療腹腔灌洗、手術治療。
例題2
主訴:男性,45歲,突發劇烈上腹痛,伴腹脹、惡心、嘔吐1天,加重2h。
病史:患者于1天前無明顯誘因突然出現劇烈腹痛,初起時為劍突下陣發性脹痛,后出現全腹部持續性、刀割樣劇烈疼痛,并向后背放射,伴惡心、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不敢翻身,也不敢深呼吸。2h前腹痛加重并出現煩躁不安、憋氣,伴體溫升高,遂來急診。3年前查體,發現膽囊結石,未予治療;無消他性潰瘍病史。
查體:T 38.9℃,BP110/80mmHg,P 110次/分,R 32次/分。急病面容,右側臥位,全身皮膚及鞏膜無黃染,頭頸心肺(一),全腹膨隆,伴明顯肌緊張及廣泛壓痛、反跳痛。肝脾觸診不滿意,肝濁音界在右第6肋間,移動性濁音(±),腸鳴音弱。
輔助檢查:Hb 96g/L,WBC 18.9×l09/L,AST 21U/L, BUN 9.9mmol/L, TBIL 30pLm01/L,DBIL 12y,mol/L,血鈣1.75mmol/L。臥位腹平片示腸管充氣擴張,腸間隙增寬。B超:肝回聲均勻,未發現異常病灶,膽囊7cmX 3cmX 2cm大小,壁厚0. 4cm,內有多個強光團,回聲后有聲影,膽總管直徑0. 9cm。CT示:胰腺形態失常,明顯腫大,尤其以胰頭、胰體明顯,胰周大量液性暗區,胰管增粗。
得分要點:
1.診斷及診斷依據(8分)
(1)診斷
①急性胰腺炎并急性彌漫性腹膜炎。
②膽囊炎、膽石癥。
(2)診斷依據
①急性上腹痛并發展為全腹痛,向后腰背部放射,伴惡心嘔吐,發熱。
②全腹肌緊張,有腹部壓痛、反跳痛,有可疑腹水征。
③WBC升高,血鈣下降。
④超聲檢查示膽結石、膽囊炎,CT檢查示有胰腺炎酌影像特征。
2.鑒別診斷(5分)
①消化道穿孔。
②急性膽囊炎。
③急性腸梗阻。
3.進一步檢查(4分)
①血、尿淀粉酶測定。
②腹腔穿刺,腹水常規及淀粉酶測定。
4.治療原則(3分)
①禁食,胃腸減壓止痛。
②適當應用生長抑素類藥物。
③應用抗生素預防繼發感染。
④糾正水電解質紊亂、酸堿失衡。
⑤密切觀察病情,有手術指征時可手術探查。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