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度發熱的口腔(舌下)溫度是(C)
A.37-37.2℃
B.37. 3~38℃
C.38. 1-39℃
D.39. 1~41℃
E.41℃
2.直接作用于體溫調節中樞引起發熱的物質是(D)
A.病原體產生的外源性致熱源
B.病原體產生的內源性致熱源
C.血液中白細胞產生的外源性致熱源
D.血液中白細胞產生的內源性致熱源
E.細菌內毒素等病原體代謝產物
3.關于弛張熱的描述正確的是(D)
A.體溫在39~40℃左右,持續數天后降至正常
B.體溫在39℃以上,持續數小時降 至正常,再次升高至39℃以上
C體溫達39℃以上,但波動范圍大于2℃,體溫最低時一般低于正常水平
D.體溫達39℃以上,但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溫差達2℃,體溫最低時一般仍高于正常水平
E.體溫達39℃以上,但波動幅度大,24小時內溫差達2℃,體溫最低時均高于正常水平
4.不屬于感染性發熱的是(C)
A.大葉性肺炎
B.肺結核
C.放射性肺炎
D.肺膿腫
E.小葉性肺炎
5.有關熱型的描述正確的是(A)
A.有些發熱性疾病有相當獨特的熱型,故通過觀察體溫的熱型有助于疾病的診斷和鑒別診斷
B.抗生素的應用,能夠及時控制感染,但不能改變疾病昀熱型
C.盡管個體的反應性不同,但熱型和個體的反應性強弱無關
D.解熱鎮痛藥的使用不會使疾病的熱型變得不典型
E.糖皮質激素的使用不會使疾病的熱型變得不典型
6.有關正常體溫與生理變異的描述,不正確的是(B)
A.劇烈運動、勞動或進食體溫可升高,一般波動范圍小于1度
B.婦女在月經期體溫稍高于正常
C.高溫環境下體溫稍高于正常
D.老年人體溫相對低于青年人
E.24小時內體溫下午較早晨稍高
7.正常人一天中體溫最高的時段是(D)
A.凌晨2~6點
B.上午10-12點
C.中午12點
D.下午1~6點
E.晚7~9點
8.呼吸道黏膜受到刺激時均可引起咳嗽,刺激效應最敏感的部位是(D)
A.鼻咽部黏膜
B.小支氣管黏膜
C.氣管分叉部以下黏膜
D.喉部杓狀間腔和氣管分叉部黏膜
E.主支氣管黏膜
9.黃綠色或翠綠色痰,提示感染的致病菌是(B)
A.肺炎克雷白
B.銅綠假單胞
C.厭氧菌
D.金黃色葡萄球菌
E.大腸桿菌
10.關于痰的性狀和痰量正確的描述為(D)
A.痰的性狀可分為黏液性、漿液性、血性和乳糜性
B.鐵銹色痰多見于支氣管擴張
C.白色黏痰常見于肺水腫
D.肺泡癌可出現大量漿液性泡沫樣痰
E.支氣管胸膜瘺很少有痰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