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頁:試題 |
第 3 頁:參考答案 |
二、A2
1、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在增加輔食同時逐漸減少哺乳次數,一般于12個月左右可完全斷奶,母乳量仍多者也可延至1.5~2歲,但切忌驟然斷奶,以免因小兒不適應其他食品而引起攝食量突然減少,甚至發生營養不良。
2、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喉痙攣:多見于嬰兒。由于聲門及喉部肌肉痙攣而引起吸氣困難,吸氣時發生喉鳴,嚴重時可發生窒息,甚至死亡。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其臨床表現中不包括E的內容,故選E。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時,患兒會發生骨骼改變。
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又稱佝僂病性低鈣驚厥。冬春季發病較多。本病主要是由于維生素D缺乏,血鈣低導致神經肌肉興奮性增高,出現驚厥、喉痙攣或手足搐搦等表現。見于4個月~3歲小兒。
1.驚厥突然發生四肢及面肌抽動,兩眼上翻,神志不清。發作時間可數秒鐘至數分鐘不等,發作時間長者可因缺氧而發紺,發作停止后,意識恢復,醒后活潑如常。發作次數可數日1次或1日數十次,不發熱。
2.手足搐搦突發手足痙攣呈弓狀,雙手腕部屈曲,手指伸直,拇指內收朝向掌心,強直痙攣,呈“助產士手”。足部踝關節伸直,足趾向下彎曲呈“芭蕾舞足”。
3.喉痙攣突發呼吸困難、發紺,有時可突發窒息導致死亡。
4.隱性體征未發作時可引出面神經征、腓反射、陶瑟征陽性。
嬰兒痙攣癥,實際是嬰兒時期一種特殊類型的癲癇。此病多發于3~7個月的嬰兒,其病因可能與產傷、新生兒窒息、病毒性腦炎、宮內感染、先天性弓形體病、先天性腦發育畸形和某些代謝性疾病有關。
4、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無熱驚厥,意識清楚,沒有神經系統癥狀,戶外減少,血鈣低,考慮是維生素D缺乏,導致抽搐。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本題小兒表現為無熱驚厥,加之有缺鈣表現,考慮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抽搦癥,首先要控制驚厥,通常使用10%水合氯醛40mg/kg保留灌腸或地西泮每次0.1~0.3mg/kg肌注控制驚厥,同時還要立即給氧。
6、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兒驚厥不伴發熱,首先除外熱驚厥,而且有多汗、枕禿、方顱等佝僂病表現,血鈣降低,血磷升高,結合反復驚厥病史,支持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
7、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多見于6個月以內,特別是<3個月的嬰兒,主要表現為非特異性的神經興奮性增高癥狀,如易激惹,煩躁,睡眠不安,夜間驚啼,多汗(與季節無關),枕禿(因煩躁及頭部多汗致嬰兒常搖頭擦枕)。血鈣正常或稍低,血磷低,鈣磷乘積稍低(30~40),血清25-(OH)D3下降,堿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此期無骨骼改變,X線片檢查多正常,或僅見臨時鈣化帶模糊。
8、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此患兒診斷為佝僂病活動期,做血常規是沒有意義,患者應該是測血清鈣、磷,X線等,對病情有幫助的檢查。
9、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者考慮是佝僂病,治療的目的為控制活動期,防止骨骼畸形。
補充維生素D制劑:①口服法:每日給維生素D 0.2萬~0.4萬IU或1,25-(OH)2D3(羅蓋全) 0.5~2.0μg,連服2~4周后改為預防量,恢復期可用預防量維持。需長期大量服用維生素D時宜用純維生素D制劑,而不宜用魚肝油,以防維生素A中毒;②突擊療法:有并發癥或不能口服者,或重癥佝僂病者,可用此法。肌注維生素D320萬~30萬IU,一般1次即可,1個月后隨訪若明顯好轉,改預防量口服維持,若好轉不明顯,可再肌注1次。
10、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肋膈溝是一種由于佝僂病所導致的胸廓畸形,為下前側胸壁的肋骨外翻附著在膈肌上的胸壁向內凹陷形成溝狀,稱為肋膈溝。
1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嬰兒每日總能量需要約為100kcal/kg,以后每增加3歲減去10kcal/kg,到15歲時為50kcal/kg。
12、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患兒出生后體重一直沒有長,考慮是營養不良,最合適應該是皮下脂肪明顯加少。
13、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體重不增是最先出現的癥狀,繼之體重下降、皮下脂肪逐漸減少或消失,病久者身高也低于正常。皮下脂肪逐漸減少或消失,首先為腹部,其次為軀干、臀部、四肢,最后為面頰部。
14、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重度營養不良供給的熱量為從每日40~60kcal/kg開始并根據情況逐漸少量增加。
1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兒是皮下脂肪消失,又因腹瀉住院,高度懷疑是營養不良,出現神志不清,面色灰白,多汗,脈搏細弱,應該出現自發性低血糖。應該監測血糖、口服(靜脈輸入)葡萄糖。
16、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營養不良的早期往往缺乏特異、敏感的診斷指標,血漿白蛋白濃度降低為其特征性改變,但其半衰期較長而不夠靈敏。前白蛋白和視黃醇蛋白較敏感,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不受肝功能影響,被認為是早期診斷的靈敏、可靠的指標。
三、A3/A4
1、
【正確答案】 D
【正確答案】 D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患者有吸氣性困難,吸氣的喉鳴,并且是不發熱,發作間期正常,并且顱骨軟化,考慮是維生素D佝僂病手足搐搦癥,出現的喉痙攣。
維生素D缺乏早期甲狀旁腺反應遲鈍,PTH尚不能充分代償,致使血磷正常而血鈣降低。當血總鈣低于1.75~1.88mmo1/L(7~7.5mg/dl)或鈣離子低于1.0mmol/L(4mg/dl)時可引起手足搐搦發作。
急救處理應迅速控制驚厥或喉痙攣,可用苯巴比妥,水合氯醛或地西泮迅速控制癥狀,保持呼吸道通暢,必要時行氣管插管。
2、
【正確答案】 E
【正確答案】 D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患兒人工喂養,易驚。無熱抽搐,枕后有兵乓球感,考慮佝僂病,導致的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緊急處理的是止驚,保持呼吸道通暢。
3、
【正確答案】 E
【正確答案】 A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患兒人工喂養,易驚。無熱抽搐,枕后有乒乓球感,考慮佝僂病,導致的維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癥,緊急處理的是 止驚、補鈣。應該急查血鈣、血磷、堿性磷酸酶(AKP)是成骨細胞的一種外酶,它的表達活性是成骨細胞分化的一個明顯特征。堿性磷酸酶在機體中的 主要生理功能是在成骨過程中水解磷酸酯,為羥基磷灰石的沉積提供必要的磷酸,同時水解焦磷酸鹽,解除其對骨鹽形成的抑制作用,有利于成骨作用。
4、
【正確答案】 D
【正確答案】 A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患兒考慮是佝僂病初期,多見于6個月以內,特別是<3個月的嬰兒,主要表現為非特異性的神經興奮性增高癥狀,如易激惹,煩躁,睡眠不安,夜間驚啼,多汗(與季節無關),枕禿(因煩躁及頭部多汗致嬰兒常搖頭擦枕)。血鈣正常或稍低,血磷低,鈣磷乘積稍低(30~40),血清25-(OH)D3下降,堿性磷酸酶正常或增高。此期無骨骼改變,X線片檢查多正常,或僅見臨時鈣化帶模糊。方顱:多見于7~8個月以上小兒,由于骨樣組織增生致額骨及頂骨雙側呈對稱性隆起,形成方顱,重者可呈鞍狀、十字狀顱形;③前囟增大及閉合延遲:重者可延遲至2~3歲方閉合;④出牙延遲:可遲至1歲出牙,有時出牙順序顛倒,牙齒缺乏釉質,易患齲齒。
5、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患兒體質較差,皮下脂肪消失,免疫力低下,考慮是營養不良,患兒精神萎靡,皮膚彈性差考慮合并有中度脫水。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10%~15%的葡萄糖每日10ml/kg供給,長時間單純用糖,損傷肝臟。
6、
【正確答案】 A
【答案解析】 患兒皮下脂肪減少,皮膚彈性差,應該考慮有營養不良,出現眼球結膜脫班,考慮是出現并發維生素A缺乏。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體重7600g,面色蒼白,皮膚干燥,腹部皮下脂肪減少,提示患者有營養不良。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此題考慮患兒為營養不良,并發癥中:自發性低血糖:可突然發生,表現為體溫不升,面色灰白,神智不清,脈搏減慢,呼吸暫停等,若治療不及時,可因呼吸麻痹而死亡。所以此題為自發性低血糖。
四、B
1、
【正確答案】 A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母乳的成分變化按世界衛生組織的規定:①初乳一般指產后4~5天內的乳汁,質略稠而帶黃色,含脂肪較少而球蛋白較多,微量元素鋅、白細胞、SIgA等免疫物質及生長因、牛磺酸等都比較多,對新生兒生長發育和抗感染十分重要;②過渡乳是產后5~14天的乳汁,含脂肪量最高,蛋白質與礦物質逐漸減少;③成熟乳為產后第15天~9個月的乳汁;④晚乳指10個月以后的乳汁,量和營養成分都漸減少。
每次哺乳時分泌的乳汁中成分也有差異,初分泌時蛋白質高而脂肪低,而最后分泌的乳汁則蛋白質低而脂肪高。
2、
【正確答案】 A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嬰兒為150ml/kg·d,以后每3歲減去25ml/kg·d,9歲為75ml/kg·d,成人為50ml/kg·d。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