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70歲。右側肢體動作遲緩伴震顫半年。查體:右側肢體靜止性震顫,肌張力齒輪樣增高。病變可能的部位是
A.大腦皮質
B.黑質
C.小腦
D.內囊
E.腦橋
參考答案: B
男,72歲。右手震顫伴動作緩慢6年,翻身困難1年。診斷為帕金森病。有青光眼和輕度腎功能不全病史。無消化性潰瘍史。服用復方左旋多巴時癥狀改善明顯,近1年來療效減退,單劑療效僅3小時。為改善癥狀,最合適增加的藥物是
A.金剛烷胺
B.溴隱亭
C.苯甲托品
D.司來吉蘭
E.苯海索
參考答案:D
男,71歲,2年來無誘因逐漸出現行動緩慢,行走時上肢無擺動,前傾屈曲體態。雙手有震顫,雙側肢體肌張力增高。無智能和感覺障礙,無錐體束損害征。
1.最可能的診斷是
A.帕金森病
B.扭轉痙攣
C.阿爾茨海默病
D.肝豆狀核變性
E.腦動脈硬化
參考答案:A
2.選擇最適當的治療藥物是
A.安坦
B.復方左旋多巴
C.丙炔苯丙胺
D.溴隱亭
E.維生素E
參考答案:B
3.選用上述治療的目的是
A.治愈疾病
B.阻止疾病的進行
C.改善癥狀
D.預防并發癥
E.增強體質
參考答案:C
1、震顫麻痹源于什么部位變性
A、紋狀體
B、黑質細胞
C、紅核
D、小腦
E、腦干
2、關于帕金森病的三個主要體征,哪項是正確的
A、震顫,肌張力增高,慌張步態
B、震顫,面具臉,肌張力增高
C、運動減少,搓丸樣動作,肌張力增高
D、震顫,肌張力增高,運動減少
E、震顫,面具臉,運動減少
3、下列哪項不屬于錐體外系
A、紋狀體
B、紅核
C、黑質
D、丘腦底核
E、內囊
4、下述哪項不符合震顫麻痹的癥狀
A、隨意運動減少
B、靜止性震顫
C、全身肌肉強直
D、體位不穩,走路呈“慌張步態”
E、可導致癱瘓
5、注射MPTP(1-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可造成人和動物的疾病是
A、阿爾茨海默病
B、癲癇
C、帕金森病樣癥狀
D、腦畸形
E、先天性腦積水
6、震顫麻痹的病人哪類藥物禁止使用
A、金剛烷胺
B、抗膽堿能藥物
C、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D、多巴胺受體激動劑
E、吩噻嗪類藥物
二
1、男性,58歲,漸發性雙上肢震顫、智能減退半年。既往體健,無慢性疾病史,頭顱MRI無異常發現,體檢:面部表情呆滯,四肢肌張力增高,齒輪樣,雙上肢向前平伸時可見4~5次/分鐘震顫,雙手指鼻試驗正常。
<1> 、體檢時不可能發現的體征是
A、搓丸樣動作
B、路林手現象
C、寫字過小征
D、齒輪樣強直
E、“開-關”現象
<2> 、最可能的發病機制是
A、紋狀體內多巴胺受體功能增強
B、紋狀體內γ氨基丁酸含量增加
C、紋狀體內多巴胺含量減少
D、紋狀體內乙酰膽堿含量增加
E、紋狀體內乙酰膽堿受體功能減低
<3> 、首選治療藥物是
A、溴隱亭
B、左旋多巴
C、苯妥英鈉
D、安定
E、多巴胺
參考答案
1、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原發性震顫麻痹的病理改變主要在黑質和蘭斑,該處神經細胞嚴重缺失和變性,色素明顯減少,胞漿內可見嗜酸性同心圓形玻璃樣的包涵體,神經膠質細胞呈反應性增生。
2、
【正確答案】 D
【答案解析】 帕金森氏病起病緩慢,是逐漸發展的,也就是說并不是一下子就發展到非常嚴重的程度,是一種緩慢的、進展性的發展過程。病人最突出的就是如下三大癥狀:
①運動障礙。可以概括為:運動不能:進行隨意運動啟動困難。運動減少:自發、自動運動減少,運動幅度減少。運動徐緩:隨意運動執行緩慢。患者運動遲緩,隨意動作減少,尤其是開始活動時表現動作困難吃力、緩慢。做重復動作時,幅度和速度均逐漸減弱。有的患者書寫時,字越寫越小,稱為“小寫癥”。有些會出現語言困難,聲音變小,音域變窄。吞咽困難,進食飲水時可出現嗆咳。有的患者起身時全身不動,持續數秒至數十分鐘,叫做“凍結發作”。
②震顫。表現為緩慢節律性震顫,往往是從一側手指開始,波及整個上肢、下肢、下頜、口唇和頭部。典型的震顫表現為靜止性震顫,就是指病人在靜止的狀況下,出現不自主的顫抖。主要累及上肢,兩手像搓丸子那樣顫動著,有時下肢也有震顫。個別患者可累及下頜、唇、舌和頸部等。每秒鐘4~6次震顫,幅度不定,精神緊張時會加劇。不少患者還伴有5~8次/秒的體位性震顫。部分患者沒有震顫,尤其是發病年齡在70歲以上者。
③強直。就是肌肉僵直,致使四肢、頸部、面部的肌肉發硬,肢體活動時有費力、沉重和無力感,可出現面部表情僵硬和眨眼動作減少,造成“面具臉”,身體向前彎曲,走路、轉頸和轉身動作特別緩慢、困難。行走時上肢協同擺動動作消失,步幅縮短,結合屈曲體態,可使患者以碎步、前沖動作行走,我們把它稱為“慌張步態”。
3、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錐體系以外與軀體運動有關的傳導通路統稱為錐體外系,在種系發生上比較古老,主要功能是調節肌張力、協調肌的運動、維持體態姿勢、擔負半自動的刻板運動和反射性運動等。錐體系與錐體外系兩者不可截然分割,功能是協調一致的。錐體外系結構較復雜,涉及腦內許多結構,包括大腦皮質、紋狀體、背側丘腦、底丘腦、中腦頂蓋、紅核、黑質、腦橋核、前庭核、小腦和腦干網狀結構等,通過復雜的環路對軀體運動進行調節,確保錐體系進行精細的隨意運動。
4、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這道題選E
震顫麻痹患者的癥狀是:全身肌緊張增強、肌肉強直、隨意運動減少、動作緩慢、面部表情呆板,患者常伴有靜止性震顫,多見于上肢(尤其是手部),其次是下肢及頭部;震顫靜止時出現,情緒激動時增強,入睡后停止。震顫麻痹的主要原因是中腦黑質的多巴胺能神經元功能被破壞。
5、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中文全稱:1-甲基-4-苯基-1,2,3,6-四氫吡啶
用途:制作動物帕金森病模型
作用機制:MPTP在黒質細胞內脫氫生成MPP+離子,這種離子抑制線粒體復合酶,使該細胞死亡。
6、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吩噻嗪類藥物因為其屬中樞多巴胺受體阻斷劑,在不良反應之一中由于其能引起藥源性帕金森綜合癥,所以禁止使用。
二
1、
【正確答案】 E
【答案解析】 帕金森開關現象是部分病人服用左旋多巴后,后期出現的癥狀波動,藥物發生作用時能夠恢復到正常人的功能狀態,藥效過后,又出現帕金森病的癥狀,如患者突然出現肌僵直,震顫、運動不能,持續數分鐘至1小時后緩解,此時病人可活動如平常或出現多動。一日中,可反復迅速交替出現多次。這種變化速度可以非常快,并且是不可預測的。病人形容病情的變化就象是電源的開、關一樣,所以臨床上形象地稱這種現象為“開關現象”
【正確答案】 C
【答案解析】 帕金森病其生化最主要的改變是腦部黑質-紋狀體系統多巴胺能通路損害,即多巴胺含量減少,當減少到正常的60~80%可導致椎體外系功能失調。
【正確答案】 B
【答案解析】 年齡>65患者,或者是智能減退者首選復方左旋多巴。
復方左旋多巴為抗震顫麻痹藥。通過血腦屏障進入腦組織,經多巴脫羧酶脫羧而轉變成多巴胺,發揮作用。 用于原發性震顫麻痹癥及非藥原性震顫麻痹綜合征,對中、輕度效果較好,重度或老年人較差。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