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查看:2020年臨床執業醫師醫學綜合考試第二單元試題匯總
A2題型
31.男性,30歲,右血胸患者,急診入院。查體:脈搏120次/分,血壓10.7/6.7kPa,氣管左移,輸血同時作右胸閉式引流術,第1小時引流量200ml,第2小時為250ml,第3小時為180ml,血壓雖經輸血不見回升,此時最有效的處置是
A.繼續輸血補液
B.給止血藥
C.剖胸探查止血
D.閉式引流加負壓吸引
E.給血管活性藥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此題在判斷進行性血胸的指標上有一項陽性,血壓下降,心率快,經輸血不見回升。所以要剖胸探查止血。
【答案解析】支氣管哮喘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氣分析,PaCO2增高提示病情嚴重
34.男性,57歲,雙膝關節痛3年,疼痛多在活動后發生,休息可以緩解;近1個月關節逐漸腫大,活動受限,查體:膝內翻;實驗室檢查:類風濕因子陰性,血沉、C反應蛋白正常;X線提示:關節間隙狹窄,邊緣骨贅形成。考慮初步診斷為
A.類風濕性關節炎
B.骨性關節炎
C.骨質疏松癥
D.強直性脊柱炎
E.痛風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骨性關節炎屬非化膿性關節炎,故實驗室檢查常無特異性表現。臨床表現主要以疼痛為主,主要累及負重關節,特點是活動后發生,休息可以緩解,隨病程進展可以有關節腫脹的表現,多是由于局部骨質增生引起,故可以導致膝內翻、外翻等表現;其典型X線為受累關節間隙狹窄邊緣骨贅形成。
35.某患者3小時前不慎發生交通事故,急診入院,全身多處骨折,出現以下哪種骨折要求解剖復位
A.股骨干骨折
B.肱骨干骨折
C.掌骨骨折
D.腓骨骨折
E.踝關節骨折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骨折段通過復位,恢復了正常的解剖關系,對位(兩骨折端的接觸面)和對線(兩骨折段在縱軸上的關系)完全良好時,稱解剖復位。因踝關節處靈活度大,骨折愈合若有移位可能會影響患者關節活動,所以應爭取解剖復位。
36.患者男,27歲,3小時前前臂受損,橈骨頭脫位伴有手部外傷,在處理手外傷時,下述不正確的是
A.抬高患肢防止腫脹
B.注射破傷風抗毒血清
C.術后5-7天拆除傷口縫線
D.術后用石膏托將手固定于功能位
E.包扎時用紗布隔開手指同時露出指尖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四肢術后10~12天拆除傷口縫線。
37.男孩,4歲,2小時前摔倒后肩部疼痛。查體:頭向右側偏斜,右肩下沉,右側上肢活動障礙,Dugas征陰性。最可能的診斷是
A.正中神經損傷
B.鎖骨骨折
C.橈骨頭半脫位
D.肩關節脫位
E.肘關節脫位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患者右肩部摔傷,頭向右側偏斜,右肩下沉,Dugas征陰性,首先考慮鎖骨骨折。正中神經損傷常表現為拇指對掌功能障礙、手的橈側半感覺障礙。橈骨頭半脫位主要發生于上肢突然受牽拉的小兒。肩關節脫位時Dugas征陽性。肘關節脫位常表現為肘部畸形,肘后三角關系改變。
38.女性,43歲,車禍致骨盆骨折,脾破裂,脾切除術后胃癱,給予靜脈輸入25%葡萄糖400ml和其他液體,術后10天患者出現皮膚、鞏膜黃染,并進行性加重,化驗血糖20.3mmol/L。出現黃疸最可能的原因是
A.阻塞性黃疸
B.糖代謝紊亂導致肝功能損害
C.肝炎性黃疸
D.藥物中毒導致肝功能損害
E.輸血所致血管內溶血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肝功能損害:胃腸外營養(PN)引起肝功能改變的因素很多,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葡萄糖超負荷引起的肝脂肪變性。臨床表現為血膽紅素濃度升高及轉氨酶升高。
39.患者,青年女性,交通事故急診入院,經系統檢查后診斷為右鎖骨骨折并喙鎖韌帶斷裂,針對骨折考慮其治療為
A.三角巾懸吊3~6周
B.橫8字繃帶固定
C.手法復位,外固定
D.切開復位,內固定
E.切開復位修補韌帶,外固定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鎖骨骨折一般處理是無移位情況下行三角巾懸吊,有移位時用橫8字繃帶固定,因喙鎖韌帶維持肩胛骨與鎖骨間的恒定關系,若合并有喙鎖韌帶斷裂時要切開復位+內固定。
40.胡某,工作中不慎右手拇指及食指受傷,創口污染重、組織損傷范圍較廣,若傷口超過多少小時后,我們應考慮二期修復
A.12小時
B.8小時
C.14小時
D.24小時
E.28小時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手外傷處理原則,一般傷口在傷后6~8小時內處理,清創早,感染機會就越少,若創口污染嚴重,組織損傷廣,且超過12小時以上可僅作清創和閉合傷口,擇期做二期修復。
,
41.8歲女童,右股骨中段橫斷骨折,外院手法復位單髖人字石膏固定12天,因拍片發現骨折仍有重疊移位2cm并有少許成角,家屬要求轉入本院治療。以下哪種處理最不適宜
A.拆除石膏,小腿皮牽引
B.維持目前治療,繼續石膏固定
C.拆除石膏,改換新的石膏(因肢體消腫原石膏變松)
D.拆除石膏,大腿小夾板固定加小腿皮牽引
E.切開復位內固定糾正重疊及成角畸形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少許成角和2cm的重疊是可以接受的,因為小兒骨骼再塑能力強,隨著生長發育會逐漸代償,故E切開復位可暫不做考慮。
42.女,30歲,外傷致脛腓骨骨折,小腿持續性劇烈疼痛。查體:左小腿下段淤血,腫脹嚴重,壓痛明顯,足背動脈搏動微弱,足背屈時疼痛劇烈。最有效的治療方法是
A.立即骨折復位
B.抗休克
C.抗感染
D.早期切開減壓
E.繼續觀察患肢血液循環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缺血早期應及時恢復血液供應,所以需要早期切開減壓防止供應肌肉的小動脈持續關閉。
43.患者,女,67歲,四肢乏力、持物不穩2年,近1月感頸肩痛入院,查體:上肢尺側皮膚感覺減退,X線提示:椎體前后緣增生,鉤椎關節增生,其診斷可能為
A.頸椎增生
B.神經根型頸椎病
C.脊髓型頸椎病
D.椎動脈型頸椎病
E.椎管內腫瘤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本例屬脊髓型頸椎病,其診斷方面要注意X線與神經根型頸椎病相似,故考試中不能以此判別類型,而是要從癥狀上加以分別,脊髓型最先出現的癥狀是四肢乏力,行走不穩或持物不穩,此時頸肩痛的表現并不明顯,而神經根型開始多為頸肩痛并向上肢放射,故可以做鑒別。
44.患者男性,26歲。左腕部切割傷10小時,傷及橈神經,其臨床表現為
A.爪形手
B.手掌感覺減弱
C.拇、示、中指不能屈曲
D.不能屈腕
E.手背虎口區域麻木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A爪形手是尺神經損傷的表現;B橈神經損傷后手掌大魚際肌處感覺障礙,同時手背部虎口區感覺障礙及橈側3.5個指頭感覺障礙。故E正確。C:腕部橈神經損傷后伸腕正常,伸拇、伸指障礙。如果是肱骨中下1/3處橈神經受損,則是:垂腕、伸腕、伸拇、伸指障礙、前臂旋后障礙,請加以區別。
45.男,65歲。發現右側陰囊內腫物8年,逐漸增大。腫物呈球形,表面光滑,有囊性感,無壓痛,觸不到睪丸和附睪。透光試驗陽性。B超示液性暗區。平臥后腫物不消失。最可能的診斷是
A.睪丸腫瘤
B.睪丸鞘膜積液
C.精索囊腫
D.附睪炎
E.腹股溝直疝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睪丸摸不到+透光試驗陽性=鞘膜積液;能摸到睪丸就是精索鞘膜積液;摸不到睪丸就是睪丸鞘膜積液。
46.男,50歲,2年前經尿道膀胱腫瘤電切術,病理診斷為高級別尿路上皮癌,后未隨訪,1周前因肉眼血尿兩次入院,膀胱鏡查發現膀胱腫瘤復發,直徑3.5cm,病理診斷仍為高級別尿路上皮癌,盆腔CT提示腫瘤侵及膀胱全層。最佳的治療方案是
A.膀胱部分全切術
B.經尿道膀胱電切
C.膀胱根治性切除術
D.化療+支持治療
E.化療+放療+支持治療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腫瘤較大、多發、反復發作及分化不良、浸潤較深的腫瘤應行膀胱全切術,同時行尿流改道。
本
47.男,60歲。排尿困難3年。3年來排尿困難逐漸加重,表現為尿線變細,尿滴瀝。夜尿次數多,無尿急、尿痛及肉眼血尿。B超診斷為前列腺增生,確定該患者排尿梗阻程度的有效檢查方法是
A.尿流率檢查
B.膀胱鏡
C.殘余尿測定
D.泌尿系彩超
E.MRI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檢查尿路梗阻的時候首選:尿流率檢查,如果<10ml/s需要手術治療。
48.男,60歲。車禍致腹部受傷1小時。查體:下腹膨隆,有痛,無肌緊張,移動性濁音陰性,恥骨聯合處壓痛,骨盆分離擠壓試驗陽性,給予導尿,導尿管插入后仍未引出尿液,導尿管尖端見血跡,最可能的原因是
A.導尿管阻塞
B.骨盆骨折并膀胱損傷
C.導尿管插入深度不足
D.導尿管插入方法不對
E.骨盆骨折合并尿道斷裂
【正確答案】E
【答案解析】骨盆分離擠壓試驗陽性=骨盆骨折,骨盆骨折容易合并尿道膜部損傷。
49.女,60歲,尿頻、尿急、尿痛2天,尿中可見血絲,伴排尿時下腹痛,無發熱、頭痛等癥狀,不宜采取的檢查方法是
A.膀胱鏡檢查
B.尿細菌培養+藥物敏感試驗
C.靜脈尿路造影
D.尿常規檢查
E.尿菌落計數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患者臨床表現提示為泌尿系感染,無需做膀胱鏡檢查。
50.男,20歲。反復鏡下血尿3年。無高血壓病史。尿沉渣鏡檢紅細胞15~20/HP,變形紅細胞為主,尿蛋白陰性,血肌酐80μmol/L。臨床應診斷為
A.泌尿系統腫瘤
B.IgA腎病
C.慢性腎小球腎炎
D.無癥狀性血尿
E.腎病綜合征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該患者僅僅表現為血尿,無水腫、高血壓、腎功能減退,且尿紅細胞位相為腎小球源性血尿,故以IgA腎病可能性大。
51.患者女,30歲。因反復腎絞痛住院。查體:雙腎區叩痛明顯。實驗室檢查:尿紅細胞(++),血尿酸及尿尿酸增高。B超示雙腎多發結石,雙腎輕度積水,KUB(-),該病最常見的病因是
A.動物蛋白攝入過多
B.飲酒過量
C.原發性尿酸代謝障礙
D.腫瘤溶解綜合征
E.藥物抑制尿酸排泄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尿酸在腎臟沉積后形成尿酸性腎結石及腎實質損害,臨床上稱為尿酸性腎病,又叫痛風性腎病,可引起腎絞痛發作、血尿、腎盂積水及腎功能損害,嚴重者可發生腎功能衰竭及尿毒癥,是導致痛風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52.女,65歲。夜尿增多3年,乏力4個月。曾服用“龍膽瀉肝丸”5年。查體:BP145/90mmHg,貧血貌。實驗室檢查:血Hb74g/L,Scr220μmol/L。尿比重1.010,尿糖(+),尿蛋白(+),尿RBC2~3/HP。B超示雙腎萎縮。其腎功能減退最主要的原因是
A.慢性腎盂腎炎
B.慢性間質性腎炎
C.慢性腎小球腎炎
D.糖尿病腎病
E.高血壓腎損害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慢性間質性腎炎是一組以小管萎縮、間質纖維化和不同程度細胞浸潤為主要表現的疾病。腎間質損害的機制可涉及免疫損傷、感染、中毒、代謝紊亂、尿流機械梗阻和遺傳因素等方面。臨床上以腎小管功能損害為主要表現,疾病后期則表現為慢性腎功能衰竭。
53.女,40歲。全程肉眼血尿1天,無血絲、血塊,無尿頻、尿急、尿痛,無發熱及疼痛,尿沉渣鏡檢RBC滿視野,WBC4~5/HP,尿蛋白(++)。首先應進行的檢查是
A.靜脈腎盂造影
B.同位素腎動脈掃描
C.膀胱鏡檢查
D.尿相差顯微鏡檢查
E.清潔中斷尿培養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看見紅細胞尿,首先考慮紅細胞來源是否為腎小球源性血尿,即看有無變形紅細胞,有變形的紅細胞就是腎小球來源血尿。
54.男,50歲。水腫1月,少尿伴血壓升高1周。1月余前曾有皮膚感染史。尿常規:尿蛋白(+),沉渣鏡檢RBC20~30/HP,血肌酐150μmol/L,尿素11μmol,血C3降低,腎穿刺提示為毛細血管內增生性腎小球腎炎。通常該患者C3恢復正常的時間約為
A.2周
B.8周
C.3個月
D.半年
E.1年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C3補體8周正常。
55.男,22歲。入院診斷為腎病綜合征,應用潑尼松60mg/d治療8周,水腫無明顯好轉,復查尿蛋白仍大于3.5g/d,進行腎活檢提示微小病變型腎病。下一步最適宜的治療是
A.大劑量靜脈應用免疫球蛋白
B.加用免疫抑制劑
C.加用ACEI類藥物
D.輸注白蛋白
E.增加潑尼松劑量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患者診斷為微小病變型腎病,首選藥物是糖皮質激素治療,時間8~12周,如果治療后效果欠住,再加用免疫抑制劑,如環磷酰胺。
56.女,38歲。10年前分娩后出現無乳,閉經,食欲減退,怕冷,面色蒼白,毛發脫落。最可能的診斷是
A.腺垂體功能減退癥
B.原發性甲狀腺功能減退癥
C.神經性厭食性
D.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
E.卵巢功能早衰癥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產后出現無乳、閉經、毛發脫落,提示性腺功能減退;食欲減退、怕冷,提示甲狀腺功能減退;面色蒼白提示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應診斷為腺垂體功能減退癥,答案為A。
57.男,44歲,2年前診斷為原發性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長期口服氫化可的松(30mg/d)替代治療。近3天發熱(39℃),咽痛。目前氫化可的松應
A.劑量增加為2~3倍
B.因有感染而暫時停用
C.劑量減少1/2
D.劑量維持不變
E.以上都不對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原發性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的治療包括糖皮質激素替代治療,根據身高、體重、年齡、體力勞動強度等,確定合適的基礎量,在有發熱等并發癥時適當加量。故選A。
58.女,54歲,1年前診斷為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患者,心電圖示:QT時間延長、T波增寬和倒置,出現U波,則該進行的治療為
A.生理鹽水靜滴
B.胰島素加入葡萄糖液中靜滴
C.10%葡萄糖酸鈣靜推
D.氯化鉀口服
E.碳酸氫鈉溶液靜滴
【正確答案】D
【答案解析】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是腎上腺皮質病變使醛固酮分泌增多所致,最具特征的臨床表現是高血壓、低血鉀。低血鉀致心律失常,心電圖可見QT時間延長、T波增寬和倒置,出現明顯U波,需要補鉀治療。
59.女性,37歲。慢性腎炎病史多年,近1年經常出現雙下肢水腫,一直服潘生丁及氫氯噻嗪治療。近一周感覺腹脹,雙下肢無力,首先考慮
A.腎功能減退
B.低鉀血癥
C.酸中毒
D.水中毒
E.高血壓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氫氯噻嗪是排鉀利尿劑,利尿藥的長期連續使用或用量過多會導致低鉀血癥。
60.女性,20歲,1型糖尿病患者,出現惡心、厭食2天,神志不清1小時,查體面色潮紅,呼吸深快,意識障礙。診斷方面最可能是
A.糖尿病酮癥酸中毒
B.糖尿病高滲性昏迷
C.乳酸性酸中毒
D.糖尿病合并尿毒癥酸中毒
E.低血糖昏迷
【正確答案】A
【答案解析】病人為年輕1型糖尿病患者。1型糖尿病病情波動大,易發生酮癥酸中毒。糖尿病人出現惡心、厭食往往是病情變壞、出現酮癥的征象。該病人惡心、厭食達2天必然已發生酸中毒,1小時前神志不清,表示病情加重,已進入昏迷階段。查體見面色潮紅、呼吸深快、意識障礙,是典型的糖尿病酮癥酸中毒昏迷的表現。
61.男,25歲,煤礦工人。被困井下9天,獲救后訴口渴,體重由70kg降至57kg,血鈉155mmol/L,血鉀4.0mmol/L。其水、電解質代謝紊亂的類型是
A.等滲性缺水
B.低滲性缺水
C.高滲性缺水
D.低鈉血癥
E.高鉀血癥
【正確答案】C
【答案解析】血鈉正常值為135~150mmol/L,患者血鈉>150mmol/L,訴口渴,應診斷為高滲性脫水。血鉀正常值為3.5~5.5mmol/L,患者血鉀4.0mmol/L,屬于正常范圍,故不答E。
內容來源:醫學教育網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