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菌的營養與生長繁殖
一、細菌的營養類型
根據細菌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不同,將細菌分為兩大營養類型——自養菌和異養菌。
• 自養菌(autotroph):以簡單的無機物為原料,合成菌體成分。
• 異養菌(heterotroph):以多種有機物為原料,合成菌體成分并獲得能量。異養菌包括腐生菌(saprophyte)和寄生菌(parasite)。所有的病原菌都是異養菌,大部分屬寄生菌。
二、細菌的營養物質
營養物質:水、碳源、氮源、無機鹽及生長因子為細菌的代謝及生長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
三、細菌攝取營養物質的機制
被動擴散: 順濃度梯度, 不需能量
主動轉運: 逆濃度梯度, 需要能量
四、影響細菌生長的環境因素
營養物質:水、碳源、氮源、無機鹽及生長因子為細菌的代謝及生長繁殖提供必需的原料和充足的能量
酸堿度(pH):多數病原菌最適PH為7.2----7.6
溫度:病原菌最適溫度為37度
氣體:
O2 :根據細菌代謝時對氧氣的需要與否分四類:
專性需氧菌:具有完善的呼吸酶系統,需要分子氧作為受氫體以完成需氧呼吸,僅能在有氧環境下生長。
微需氧菌:在低氧壓(5%-6%)生長最好。
兼性厭氧菌:兼有有氧呼吸和無氧發酵兩種功能,在有氧、無氧環境中均能生長,但以有氧時 生長較好。大多數病原菌屬于此。
專性厭氧菌:缺乏完善的呼吸酶系統,只能進行無氧發酵,必須在無氧環境中生長。
C O2 :對細菌生長也很重要,大部分細菌在代謝中產生的 C O2可滿足需要,個別細菌初次分離時需人工供給5-10%C O2
滲透壓
五、細菌的生長繁殖
1、細菌個體的生長繁殖
繁殖方式----細菌以簡單的二分裂方式進行繁殖。
繁殖速度----繁殖一代所需時間(代時)約20-30min。
但少數細菌代時較長,如結核分枝桿菌代時為18小時。
2、 細菌群體的生長繁殖
繁殖規律----生長曲線(growth curve)
遲緩期 (lag phase) , 對數期 (logarithmic phase)
穩定期 (stationary phase) ,衰退期 (decline phase)
遲緩期:細菌被接種培養基的最初一段時間,主要是適應新環境,同時為分裂繁殖作物質準備,此時細菌體積比較大,含有豐富的酶和中間代謝產物。
對數期:細菌分裂繁殖最快的時期,菌數以幾何級數增長,研究細菌的最佳時期
穩定期:由于營養物質的消耗,代謝產物的堆積,繁殖數與死亡數幾乎相等。活菌數保持穩定。
衰退期:繁殖變慢,死菌數超過活菌數。細菌形態發生改變,生理活動趨于停滯。
相關推薦:
國家 | 北京 | 天津 | 上海 | 江蘇 |
安徽 | 浙江 | 山東 | 江西 | 福建 |
廣東 | 河北 | 湖南 | 廣西 | 河南 |
海南 | 湖北 | 四川 | 重慶 | 云南 |
貴州 | 西藏 | 新疆 | 陜西 | 山西 |
寧夏 | 甘肅 | 青海 | 遼寧 | 吉林 |
黑龍江 | 內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