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單元 足少陽膽經、穴
考情分析
|
中醫執業 |
A1 |
A2 |
B1 |
中醫執業助理 |
A1 |
A2 |
B1 |
考查要點 |
經脈循行 |
0 |
0 |
1 |
經脈循行 |
0 |
0 |
0 |
主治概要 |
0 |
0 |
0 |
主治概要 |
0 |
0 |
0 | |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瞳子髎、聽會、完骨、陽白、頭臨泣、風池、肩井、日月、帶脈、環跳、風市、陽陵泉、光明、懸鐘、丘墟、足臨泣、俠溪、足竅陰 |
2 |
0 |
0 |
常用腧穴的定位和主治要點:陽白、聽會、風池、環跳、風市、陽陵泉、懸鐘、丘墟、足臨泣 |
1 |
0 |
0 |
知識要點
概述
1.經脈循行 足少陽膽經起于目外眥(瞳子),上行到額角,下耳后,行于身體側面。
2.主治概要本經腧穴主治側頭、目、耳、咽喉病和神志病、熱病,以及經脈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證。
常用腧穴
1.聽會
定位:在面部,當耳屏間切跡的前方,下頜骨髁狀突的后緣張口有凹陷處。
主治:耳鳴、耳聾和口眼喎斜。
2.陽白
定位:在前額部,當瞳孔直上,眉上1寸。
主治:頭痛、目痛、視物模糊和眼瞼瞤動。
3.風池
定位:在項部,當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
主治:頭痛、眩暈,目赤腫痛、鼻淵、鼻出血、耳鳴、頸項強痛、感冒、癲癇、中風、熱病、瘧疾和癭氣。
4.肩井
定位:在肩上,當大椎與肩峰端連線的中點。
主治:頭項強痛、肩背疼痛、上肢不遂、難產、乳癰、乳汁不下和瘰疬。
5.日月
定位:在上腹部,當乳頭直下,第7肋間隙。
主治:嘔吐、吞酸、脅肋疼痛、呃逆和黃疸。
6.帶脈
定位:當第11肋骨游離端下方垂線與臍水平線的交點上。
主治:腹痛、經閉、月經不調、帶下和疝氣。
7.環跳
定位:當股骨大轉子最凸點與骶管裂孔連線的外1/3與中1/3交點處。
主治:腰痛、下肢痿痹。
8.風市
定位:在大腿外側部的中線上,當腘橫紋上7寸。
主治:下肢痿痹、腳氣和遍身瘙癢。
9.陽陵泉
定位:腓骨小頭前下方凹陷中。
主治:下肢痿痹、腳氣、脅痛、口苦、嘔吐、黃疸和小兒驚風。
10.光明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5寸,腓骨前緣。
主治:目痛、夜盲、下肢痿痹和乳房脹痛。
11.懸鐘
定位:在小腿外側,當外踝尖上3寸,腓骨前緣。
主治:項強、胸脅脹痛、下肢痿痹、咽喉腫痛、腳氣和痔疾。
12.足臨泣(八脈交會穴通帶脈)
定位;在足背外側,當足4趾本節(第4跖趾關節)的后方,小趾伸肌腱外側凹陷處。主治:目赤腫痛、胸脅疼痛、月經不調、遺溺、乳癰、瘰疬、瘧疾和足跗疼痛。13.足竅陰
定位:在足第4趾末節外側,距趾甲角0.1寸。
主治:頭痛、目赤腫痛、耳聾、咽喉腫痛、熱病、失眠、脅痛、咳逆和月經不調。
相關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