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功能檢查
1.內生肌酐清除率、肌酐、尿素氮及二氧化碳結合力側定的臨床意義
(1)內生肌酐清除率(Ccr)
[參考值]成人(體表面積以1.73 m2計):80~120 ml/min。
[臨床意義]Ccr是判斷腎小球損害的敏感指標,能較早的反映腎小球濾過功能;Ccr可判斷腎小球損害的程度,腎功能損害越嚴重,其值越低;指導治療。
(2)血肌酐(Cr):
[參考值]全血肌酐:88~177 μmol/L。
[臨床意義]血Cr作為腎功能指標之一并不比BUN敏感,其優點是不受高蛋白飲食的影響。血肌酐升高的程度與慢性腎衰竭呈正相關。
(3)血清尿素氮測定(BUN):
[參考值]成人3.2~7.1 mmol/L;兒童1.8~6.5 mmol/L
[臨床意義]各種腎臟疾患均可使BUN升高,但是對于早期腎功能損害的敏感性差。
腎前性因素:見于發熱、胃腸大出血后、休克、大面積燒傷、心功能不全等。
腎臟疾。阂娪诩薄⒙阅I衰,腎小球腎炎,腎盂腎炎及腎結核、腎積水等。
腎后性因素:尿路結石、泌尿生殖系腫瘤。
(4)血漿二氧化碳結合力(CO2 CP)測定:
[參考值]22~31 mmol/L(50%~70 % vol)。
2.濃縮稀釋試驗的臨床意義
(1)腎源性疾病:
、僭l性腎小球疾。郝阅I炎病變累及腎髓質可出現濃縮功能障礙,表現為尿量增加,最高比重低于1.018,晚期則出現比重固定在1.010的等張尿,表明腎小管重吸收功能很差。
②腎小管病變:慢性腎盂腎炎時,腎小管損害嚴重,常有多尿、夜尿增多和尿比重降低,晚期可有比重降低而固定的情況。
(2)腎外因素的影響:如高血壓病失代償期也可出現多尿、夜尿增多,尿比重降低甚至固定。
常用生物檢查
1.血清鉀、鈉、氯、鈣的正常值及異常的臨床意義
(1)血清鉀(K)測定:
[參考值]3.5~5.1 mmol/L(助理2001)。
[臨床意義]
血清鉀增高:①腎臟排鉀減少:如急、慢性腎功能衰竭及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②攝入或注射大量鉀鹽。③嚴重溶血或組織損傷。④組織缺氧或代謝性酸中毒(助理2002/2004)。
血清鉀降低:①鉀鹽攝入不足,如長期低鉀飲食或禁食等。②鉀鹽丟失過多,如嚴重嘔吐、腹瀉,應用排鉀利尿藥,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或醛固酮增多癥等。③鉀在體內分布異常,如心功能不全、代謝性堿中毒、腎性水腫等。
(2)血清鈉(Na測定:
[參考值]136~146 mmol/L。
[臨床意義]
血清鈉升高:臨床上較少見,可見于過量輸入含鈉鹽溶液、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原發性醛固酮增多癥、腦外傷或急性腦血管病等。
血清鈉降低:①胃腸道失鈉,如嘔吐、腹瀉等。②尿鈉排出增多,見于嚴重的腎盂腎炎、腎小管嚴重損壞等。③皮膚失鈉,大量出汗、大面積燒傷等。④血管升壓素(抗利尿激素)過多,見于尿崩癥、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癥等。
(3)血清氯(Cl)測定:
[參考值]98~106 mmol/L。
[臨床意義]
血清氯化物降低:常見于嚴重嘔吐、腹瀉,胃液、胰液或膽汁大量丟失,大量出汗、長期應用利尿劑、長期饑餓或無鹽飲食及慢性腎上腺皮質功能不全。
血清氯化物增高:常見于高鈉血癥的脫水時,腎功能不全,尿路梗阻,心力衰竭及過量輸入生理鹽水等。
(4)血清鈣(Ca)測定:
[參考值]2.25~2.75 mmol/L。
[臨床意義]血清鈣降低:臨床較多見。常見于:鈣攝入不足和吸收不良、鈣吸收障礙、急性壞死性胰腺炎、妊娠后期、腎臟疾病等。
2.血糖、血脂測定的正常值及異常的臨床意義
(1)血糖的正常值:
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血漿3.3~ 5.6 mmol/L;血清3.9~6.1 mmol/L。
[臨床意義]
、傺巧撸
糖尿病:為引起血糖升高的最常見原因,由胰島素相對或絕對減少引起。
其他內分泌疾。喝缂卓、嗜鉻細胞瘤或腎上腺皮質功能亢進等;應激性高血糖:如顱內高壓、顱腦外傷、中樞神經系統感染、心肌梗死等;肝源性高血糖:見于嚴重肝損害,葡萄糖不能轉化為肝糖原儲存,出現餐后高血糖。
、谘墙档停阂葝u素增多性疾病,如胰島細胞瘤、胰島素注射過量等;缺乏抗胰島素的激素,如生長激素、甲狀腺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等。
(2)血脂:是血漿中脂質的總稱,主要有總膽固醇、三酰甘油、磷脂、游離脂肪酸等。
、傺蹇偰懝檀(TC)測定:
[參考值]酶法:成人2.9~6.0 mmol/L;兒童3.1~5.2 mmol/L。
[臨床意義]
TC增高:TC增高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之一。TC升高還見于甲狀腺功能減退癥、糖尿病、腎病綜合征、膽總管阻塞、長期高脂飲食、精神緊張或妊娠等。
TC降低:見于重癥肝臟疾病如急性重型肝炎、肝硬化等,還見于各種原因所致的嚴重貧血、甲亢或重癥營養不良等。
、谘迦8视(TG)測定:
[參考值]酶法:男性0.44~1.76 mmol/L;女性0.39~1.49 mmol/L。
[臨床意義]
TG增高:常見于冠心病、原發性高脂血癥、阻塞性黃疸、糖尿病、嚴重貧血、腎病綜合征、甲狀腺功能減退癥以及長期饑餓或高脂飲食等。
TG降低:見于甲亢、腎上腺皮質功能減退或肝功能嚴重低下等。
③血清脂蛋白及載脂蛋白測定: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 HDL-C<0.91 mmol/L為明顯降低,多見于心腦血管病、糖尿病、肝炎等。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 LDL-C> 3.64 mmol/L為升高,是動脈粥樣硬化的潛在危險因素。
載脂蛋白A1 (Apo-A1)測定:是診斷冠心病的敏感指標之一,其血清水平與冠心病發病率呈負相關。
載脂蛋白B(Apo-B)測定:Apo-B>1.20 g/L是冠心病的危險因素。
酶學檢查
1.淀粉酶測定 是急性胰腺炎最有價值的血清酶學檢查。
[參考值]血清:800~1 800 U/L;尿液:1 000~12 000 U/L。
[臨床意義]急性胰腺炎發病后6~12 h血清淀粉酶開始升高,12~24 h達高峰,2~5 d后恢復正常;尿淀粉酶于起病后12~24 h開始升高,3~10 d恢復到正常。當胰腺廣泛性壞死時,淀粉酶不再入血,此時血、尿淀粉酶均不升高。
慢性胰腺炎:血、尿淀粉酶一般不升高,如有急性發作時升高。
2.肌酶學
(1)血清肌酸激酶(CK) :①急性心肌梗死(AMI):發病后4~10 h開始增高,12~36 h達高峰(可高達正常上限的10~12倍),72~96 h后恢復正常,是AMI早期診斷的敏感指標之一。
在AMI病程中,如CK再次升高,往往說明心肌再次梗死。②病毒性心肌炎:CK活性也明顯升高。
(2)肌酸激酶同工酶測定:
CK-MB:主要來源于心肌,對AMI診斷的特異性和敏感性均很高,病后3~6 h即升高,活力最高可達12%~28%,特異性接近100%,是目前診斷AMI最佳的血清學指標。
CK-MM:活性升高,是骨骼肌損傷的特異指標。
CK-BB:活性升高,見于缺氧性神經系統疾病(48~72 h腦脊液內升高),還見于肺、腸、膽囊、前列腺等部位的腫瘤,心臟創傷和手術,結締組織病,休克,中毒等。
(3)乳酸脫氫酶(LDH)及其同工酶測定:見肝臟病常用的實驗室檢查。
3.血清堿性磷酸酶 對于骨質疏松有診斷意義的酶學檢查。
免疫學檢查
1.血清免疫球蛋白及補體測定的臨床意義
(1)免疫球蛋白測定:
Ig減低:五種免疫球蛋白都減少,見于各種先天性和獲得性體液免疫缺陷病及長期應用免疫抑制劑病人。
Ig增高:①單克隆性增高:主要見于免疫增殖性疾病。②多克隆性增高:見于各種慢性感染、淋巴瘤及某些結締組織疾病等。
(2)補體檢查:
、倏傃a體溶血活性(CH50)測定:CH50升高,見于各種急性炎癥;CH50降低,主要見于急、慢性腎小球腎炎,自身免疫性疾病等。
②補體C3測定:C3的增高與降低基本與總補體活性相同,還可用于腎小球腎炎的鑒別診斷,惡性腫瘤可見C3升高。
2.抗鏈球菌溶血素“O”、類風濕因子、肥達反應的臨床意義
(1)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測定: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后,其代謝產物鏈球菌溶血素“O”可刺激機體產生相應的抗體,稱為抗鏈球菌溶血素“O”(ASO)
[參考值]乳膠凝集法(LAT) : ASO<500 U。
[臨床意義]ASO升高:常見于A群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及感染后免疫反應所致的疾病,如感染性心內膜炎及風濕熱、鏈球菌感染后急性腎小球腎炎等。
(2)類風濕因子(RF) :
、兕愶L濕關節炎病人滴度常在1:160以上。
、赟LE、硬皮病、皮肌炎等風濕性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等RF可陽性,但滴度較低。
(3)肥達反應:
[參考值]“O”凝集價<1:80;傷寒“H”凝集價<1:160;副傷寒“A”、 “B”、 “C,,凝集價<1:80。
[臨床意義]由于抗體產生需要一定時間,有時單次抗體效價增高不能確定時,應在病程中逐周復查,若抗體效價依次遞增或恢復期較急性期升高4倍或以上,則有診斷意義。
3.腫瘤標志物檢測的臨床意義
(1)血清甲胎蛋白(AFP)測定:
[參考值]放射免疫法(RIA):血清<25 μg/L(25 ng/ml)。
[臨床意義]
①原發性肝癌: AFP是目前診斷肝細胞癌最特異的標志物,血清中AFP>300μg/L可作為原發性肝癌的診斷閾值。
、诓《拘愿窝、肝硬化:急性肝炎病人,當肝細胞轉入修復期時AFP升高,常在病程第4周達高峰后逐漸下降,隨肝細胞修復AFP逐漸減少消失。重型肝炎時若見AFP增高,則提示壞死的肝細胞再生;反之,則提示肝細胞大量壞死,預后不良。
(2)癌胚抗原(CEA)測定:
、傧鞴侔┌Y的診斷:CEA升高主要見于結腸癌、胃癌、胰腺癌等。CEA隨病程的進展而升高,對判斷療效和預后有一定價值。
、阼b別原發性和轉移性肝癌:原發性肝癌CEA升高者不超過9%,而轉移性肝癌CEA陽性率高達90%,且絕對值明顯增高。
(3)癌抗原125(CA125)測定:對診斷卵巢癌有較大臨床價值,尤其對觀察治療效果和判斷復發較為靈敏。
(4)癌抗原15-3 (CA 15-3)測定:乳腺癌時30%~50%的病人可見CA15-3明顯升高,乳腺癌治療后復發及乳腺癌轉移后陽性率可達80%。
(5)前列腺特異抗原(PSA)測定:PSA是高度的前列腺組織特異抗原,手術后降至正常,若再次升高,應考慮腫瘤的復發與轉移。
相關推薦: